專家解讀之二 | 實施節能降碳十大行動 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國發〔2024〕12號,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緊扣“十四五”節能降碳約束性指標,部署重點行業領域和用能環節節能降碳任務,採取務實管用措施,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一、節能降碳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綠色低碳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行動方案》提出的政策舉措,以提升節能降碳能力和水平爲出發點,以發展綠色低碳新質生產力爲落腳點,有利於扭轉傳統的粗放增長方式,有利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有利於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節能降碳行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國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增效潛力巨大,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的制度基礎需加快夯實。《行動方案》部署了能源、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用能設備等十大領域節能降碳行動,完善節能降碳機制,強化能耗、排放、技術等標準牽引,對努力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目標、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二、節能降碳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

加快改造升級,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以節能降碳爲切入點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科技創新和先進技術應用。《行動方案》結合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的最新前沿技術和裝備,推廣普及鋼鐵行業高爐爐頂煤氣、焦爐煤氣餘熱、低品位餘熱綜合利用、石化化工行業先進氣化爐、有色金屬行業高效穩定鋁電解和銅鋶連續吹煉、建材行業陶瓷幹法制粉等先進技術裝備,爲相關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指明瞭方向。結合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推進“十四五”後兩年節能降碳改造,在節能增效、提高先進產能佔比的同時,提升生產效率、拉動投資消費,是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的重要舉措。

激發需求活力,壯大新能源和循環經濟等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是關鍵。《行動方案》提出,要大力推進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推動重點領域用能低碳替代,實施新上高耗能項目非化石能源消費承諾,積極開闢非化石能源消費場景,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產業,推動廢鋼、尾礦、廢石、廢渣、工業副產石膏、廢舊裝備產品回收和綜合利用。推廣節能諮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託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加大對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支持力度,爲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科技創新,超前佈局氫能、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是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佔先機的重要戰略舉措。《行動方案》積極推廣微電網、虛擬電廠、車網互動等新技術新模式,佈局鋼鐵行業氫冶金、化工行業綠氫煉化、工業園區核能供汽供熱、清潔低碳交通運輸工具、大型公共建築用電設備智能羣控等領域科技研發和示範應用,推動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綠色和轉型金融產品,爲氫能、人工智能、核能供熱等未來產業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三、節能降碳是實現國家規劃目標的重要保障

完善管理體制,發揮政策指揮棒作用。2024—2025年,是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的重要時期,建立健全節能降碳管理體制機制,將戰略部署轉化爲可操作的具體政策,是“十四五”後兩年實現節能降碳目標的重要工作。《行動方案》提出強化節能降碳目標責任評價考覈、嚴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環評審批、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管理、加大節能監察力度、加強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統計覈算等5方面舉措,明確將節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納入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覈,大力推進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重點企業強化節能降碳意識,有力支撐節能降碳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強化市場機制,激發節能降碳內生動力。節能降碳既有公益特徵,也要遵循市場規律。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提出,要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深化供熱計量改革、有序推進兩部制熱價,充分發揮價格槓桿作用。推進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穩妥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範圍,有序建設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加快建設綠證交易市場,健全節能降碳市場化機制,有利於激發企業節能降碳的內生動力。

發揮政府作用,制定規則並彌補市場失靈。在市場規則制定、防範市場失靈方面,政府要發揮重要作用,鞏固全社會共識、防止公共利益受損。《行動方案》提出推動修訂節約能源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節能監察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快節能標準制修訂,相關舉措順應我國節能降碳工作新形勢新要求,有助於規範各類主體行爲,爲實現“十四五”節能降碳目標更好地保駕護航。(作者:呂文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白泉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