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千萬不要變成“磚家”

1)日前,有國內專家宣稱,如果特斯拉不開放電池技術專利的話,所有的中國電動汽車企業都會死掉。此話一出,立即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呢?

2)2014年,馬斯克宣佈開放特斯拉的相關專利。但是,據統計,特斯拉一共有3000多項專利,最終開放出來且真正有效的大概也就200多項,涉及到電池、電機、電控等方面。這些專利一開始可能對其他企業有一定的借鑑和參考作用,但是,這些技術放在十幾年後來看已經比較老舊,僅僅靠着這些老舊的技術不可能實現電動汽車產業的不斷更新和迭代。要知道,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是一項國家級的戰略決策,不管有沒有特斯拉,中國國家、車企和中國汽車產業都在不斷努力,都在不斷地探索和積累技術和經驗。時至今日,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已經積累起了大量的技術專利和產業發展經驗,並逐步建立起了全球領先的全產業鏈競爭優勢,這絕對不是靠着特斯拉十幾年前開放的一些技術可以做到的。更何況,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一些技術路徑選擇跟特斯拉根本不同,何來依賴之說?何來抄襲之說?

3)今天,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幾乎實現了全產業鏈的本土化。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已經基本實現了自主可控,不存在嚴重的卡脖子問題。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不僅可以支撐特斯拉的發展,還可以支撐其他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發展。不管是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中的企業還是整車企業,都不存在需要依靠特斯拉的某些專利技術才能活下去的問題。

4)我們還需要搞清楚的是,2014年特斯拉開放部分專利技術並不是在做慈善,這實際上是一種商業競爭策略。特斯拉是全球電動汽車產業中的一個先驅,一開始在面臨爲數衆多的全球燃油車企業的時候,是非常“孤獨”的。特斯拉希望通過開放這些專利技術,吸引更多企業來加入到電動汽車產業中來,與特斯拉一起不斷完善全球電動汽車產業,加快全球汽車產業從燃油車時代向電動車時代轉型的步伐。

5)特斯拉與中國牽手實際上是一種雙贏的選擇。特斯拉一開始受產能限制持續出現虧損,一度處在破產的邊緣,正是因爲上海“超級工廠”的建立,讓特斯拉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道路。套用網友的話說,正是因爲中國、正是因爲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成功投產,特斯拉命運的齒輪纔開始轉動。同時,中國通過引入特斯拉,也在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甚至是中國汽車行業創造了一種“超級鮎魚效應”,刺激了中國汽車產業向電動車時代轉型的創新與探索,最終讓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整體上處在了目前這樣一種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全球領先地位。

6)近年來,一些專家在公開場合發言非常不嚴謹,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網友戲謔地稱他們爲“磚家”。專家爲什麼會變成“磚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這些所謂的專家其實對相關行業和領域的瞭解並不深入,調研也不細緻。他們只是根據自己一些模模糊糊的個人經驗和認知,就開始在公開場合發言,這樣的發言最後“翻車”也是必然的。

7)專家變成“磚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在一些人心中,“西方的東西就是比中國好”,“國外的月亮就是比中國圓”。雖然他們嘴巴上不會說出這種反常識的話,但是,他們的思維模式、認知框架和看待世的出發點,就是如此。無論什麼時候,說起中國有什麼創新、有什麼東西處於全球領先,他們首先流露出一種不相信的態度,然後,要麼斷言“這是中國抄襲西方的結果”,要麼又擺出一副所謂的理性態度,說“中國在哪些方面還是比西方落後很多”。說到底,這還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還是一種對自己國家、對自己國家的產業、對自己國家的技術缺乏自信的表現。

8)我們一直在說,要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展。今天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一個世界科技強國。我們的“自然指數”排名、我們的專利數、我們的研發投入,在全世界絕對都是名列前茅的。當然,我們強在增量和加速度,而美西方一些國家則強在存量。我們當然還要繼續去追趕、繼續去努力,但是,我們既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妄自菲薄。如果一說就是“美西方這也好、那麼強”,一說就是“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好”,這不僅是對現實的一種錯誤認知,更是嚴重缺乏四個自信的表現。

9)這些年,一些專家的發言屢屢引發爭議,有關專家自己也要進行反思。專家也是正常人,他們也應該有敬畏心,不要隨意跨行去說自己不瞭解、不懂的問題,更不要高高在上,在沒有經過嚴謹的調查和研究前,就隨意地發表一些“雷人的言論”。

10)專家因爲頂着專家的身份,他們的發言不僅僅代表自己,還代表着他們所在單位的水平和素質,更代表中國社會對於某一問題的專業分析和研判。如果專家發言不慎重,不僅會對他們的個人聲譽帶來負面影響,還會對他們所在的單位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會讓一些網民整體上不再信任專家,讓專家整個羣體失去公信力,這最終會助長社會上一種反智的傾向。所以,我們一定要強調,專家發言要慎重,專家要多說自己專業內的事情,要多說自己瞭解的事情,要多說自己經過調研之後非常清楚的事情,專家要少跨行、少越界、少越位,少說一些不靠譜的話。這既是對於專家個人聲譽的一種維護,更是對專家這個羣體社會公信力的一種維護。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