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坑家長錢的這3個東西,這樣對付才行!
hi,我是大J,點擊關注我
馬上放暑假了,帶娃出去的時候,就又躲不過娃娃機、盲盒機、奧特曼卡片這些誘惑了……
這些兒童界碎鈔機,確實是“天生就爲了讓娃上癮,讓家長掏錢”而製造出來的。很多父母也問過我怎麼辦解決?
實不相瞞,我和小D回國後也掉進了娃娃機的坑裡了,最頻繁的時候,每週都會帶她去玩一次,玩完了第一個100,還會央求我們再給100,第二個一百花完了還會繼續要求充,甚至用上了“我求求你們了”這樣的詞……
我當然明白大家對於抓娃娃的顧慮。抓娃娃,抽盲盒,包括收集奧特曼卡片這類遊戲的設置,就是最直接地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它給了一個假象,不需要多費勁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
而且每次就差那麼一丟丟,又讓人覺得,下次再試試看就可以。
而真的抓到了,就是給予大腦最直接的獎勵,又再次強化了,不需要多費勁就能得到獎勵。
這的確是“上癮性”快樂,短暫,而且不需要真的付出努力就能獲得的快樂。
還有朋友一針見血指出,娃娃機,盲盒和奧特曼卡片,根本不“值錢”,花好幾百以後得到的不過是某寶上面10元不到的東西,而且如果一直得不到想要的,孩子還會發脾氣,的確吃力不討好。
那我們還該允許孩子去體驗這些“快樂”嗎?
01
上癮,適度也無妨
我是允許的,不僅允許,我還經常主動提議一起去抓娃娃。
只不過,我們每次去之前,我都會和小D再次約法三章,我們只要有時間,隨時隨地都能來抓娃娃。但每次,我們預算就是100元,用完了就沒了。
這個過程中,我能清楚看到小D各種心態和慾望管理。
100元快沒了,自己又抓不到而着急;
100元沒了,啥都沒得到而發火;
哪怕抓到了,還想繼續玩而耍無賴……
小D特別明白我們的約定不會動搖,那麼她在“對抗”的就是自己,大部分時候,她都“對抗”輸了,表現爲發脾氣,很難受。
我和先生也特別明白,我們既然選擇了讓她繼續接觸這樣的快樂,我們需要自我對抗的就是,如何托住小D的情緒。
100元快沒了,但一個都沒抓到-- 爸爸抓娃娃技術好,就會提醒小D更加冷靜觀察,然後一起合作(大概率就能抓到);
媽媽抓娃娃技術不好,那我就會提醒她,玩的過程也是開心的,而且我們約定的就是,只要有時間,隨時隨地還能來玩。
100元沒了,啥都沒得到而發火-- 我們就會找個不影響大家的角落,等待她冷靜。然後就讓她自己選擇,下次還要再來嗎?
我反覆告訴小D的是,抓娃娃是一種娛樂,如果這種娛樂給你帶來的快樂少了,發脾氣難受反而多了,那任何時候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停止這個娛樂。
哪怕抓到了,還想繼續玩而耍無賴-- 這和我們第一次處理的方式一模一樣,應該說這樣的管教方式已經是我們“駕輕就熟”的技能了。
所以呢,小D還是對“抓娃娃”上癮,但上癮的成本我們能控制,最多一週也就100元,有時候因爲沒時間,需要兩三週纔去一次。
而小D在過程中的自我管理,我和先生也有足夠好的心態來引導、覆盤和教育。
所以,我們似乎對於這樣的“適度”上癮,一點沒有顧慮。
上癮是人類大腦的本能,正因爲如此,抓娃娃,抽盲盒,集奧特曼卡片,刷短視頻,玩遊戲這些專門爲“上癮”設計出來的玩意兒,會讓孩子入迷,甚至讓大人入迷,並不奇怪,對於本能,我的態度一向是“打是打不過的,所以乾脆加入吧”。
可以說上癮人人會,因爲上癮就把人生徹底賠進去的人當然也有,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我們如何認知和引導自己的本能。
不要打壓快樂,而是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快樂,不要硬和多巴胺過不去,而是帶娃一起體驗內啡肽帶來的超越感(舊文有這兩者的說明,)
講真,我和先生都快40了,也有這樣的“適度”上癮,將心比心,我們就沒有那麼苛刻要求小D了。
02
後來呢?
大概過了8個月左右,小D對於抓娃娃已經沒啥大興趣了。現在哪怕路過那些店,也極少會主動提議要去抓娃娃了。
老母親唯一頭疼的就是,家裡一堆很“醜”的娃娃,小D當作寶,死活不讓我處理。
但轉念一想,這樣她就不來和我搶我愛的玲娜貝兒了,也挺好,哈哈哈。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女兒抓娃娃的故事,並不是建議家長們,都主動去讓孩子們“上癮”,藉此鍛鍊孩子。
只是想說,育兒其實是有很多選擇的,育兒書裡告訴過我們“最好”的選擇,但這個世界不是無菌的溫室,娃總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
只要抓住自己教育觀裡“最關鍵“的點,其他的都可以儘量放鬆一些。
畢竟,教育就是每個家庭的選擇,每個家庭如何生活,怎麼過日子才舒服,都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這些年寫了2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覆
歡迎點擊下方標籤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按關鍵詞搜索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