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如何權衡“校薦”及“自薦”院校
開學之初,很多學校在開家長會,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自主招生,特別是省級示範中學、名校。這些中學大部分同學會參加自主招生,如何根據權衡“校薦”院校,或根據“校薦”再選擇幾所“自薦”院校顯得尤爲關鍵!筆者根據近期在家長會的演講錄音簡編出此文,希望對更多的人有所幫助。
一、根據“校薦”院校定位大致排名。
一般來說學校把一所大學的校薦指標給學生之後,說明學生目前的成績跟以往大學的錄取排名是能夠相匹配的。比如北大或清華的校薦指標給你了,你可據此判斷考生北京市排名理科在600名左右,文科在200名左右。有了這個定位,還要看相關的院校,排名稍後的有人大、復旦、上海交大等。如果校薦指標是
中財或外經貿,你大致可以判斷未來北京市排名理科在3500名左右,文科在1300名左右,據此還可以考慮“自薦”排名前後的其他院校,如北師大、北外、北航、北理工等。
二、比較同層次院校自主招生通過的難易度。
同層次學校自主招生通過的難易度不盡相同。舉個例子來講,中央財經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高考錄取分數線上相差不大,但在自主招生的結果上差差別很大。2013年北京市對外經貿大學一本文、理招生計劃174人,最終92人獲得自主招生資格,比率是53%;中央財經大學一本文、理招生計劃234人,最終49人獲得自主招生資格,比率是21%。顯然申請前者易後者難!中央財經大學只有“校薦”,沒有“自薦”,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則都可以。
三、關於大學、專業的選擇。
有許多競賽得獎考生,如果想學數學的話,沒有拿到北大校薦指標,我們應該爭取哪些學校?或者拿到了北大的校薦,我們還應該自薦哪些學校?以學生這樣的成績,還可以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些學校的數學都有國家重點學科,優勢明顯。校薦或自薦院校時,我們挑大學選專業要有一個橫向的比較。想學理學,可以考慮綜合類大學;想學工學,有明確專業方向的,應關注同一學科具有優勢的院校。比如想學航空航天類的專業,可以考慮北航,成績偏低的可以考慮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四、關注更多院校,而不僅僅是幾所頂尖的院校。
在北京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90所,考生近三年來只關注到了其中的64所,還有一些學校是被家長忽略的,仔細想來我們還有許多機會。從頂尖名校來講,北大、清華、復旦等的校薦指標大家都會趨之若鶩,爭先恐後。但像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的這樣優秀的綜合大學,在自主招生階段是被我們忽略的,2013年每校僅有3人通過其自主招生。說明家長對這些學校認識不足,或者是對孩子的定位有問題。家長應有意識地多關注這類學校,瞭解這些學校實力、水平及招收學生的成績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