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鉅額財務造假案,康美藥業“摘帽”後能否“一勞永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韓利明 實習生李嘉宇 上海報道7月4日,康美藥業在“摘帽”復牌首日,迎來“開門紅”。當天,康美藥業開盤後一路漲停,截至當天收盤,康美藥業收報2.12元/股,上漲9.84%,總市值293.91億元。

昔日作爲中藥飲片領域的龍頭企業,康美藥業一度被市場看好,最高市值曾突破1300億元,但卻在2018年底,因涉嫌財務造假被證監會立案調查。7月2日晚間,長達數年的財務造假案迎來最終結局,康美藥業宣佈復牌並撤銷其他風險警示。對此,資本市場討論激烈。

“康美藥業雖然沒有退市,但該案大力推動了退市規則的完善。”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康美藥業是規則問題,規則上達不到退市標準,可以修改規則,但也要尊重規則不能強制退市。在符合相關條件時,也應該遵守規則摘帽。康美雖然沒退市,但相關負責人也已經付出重大代價,對後來者也有震懾作用。”

康德智庫專家、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羅春雷律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復牌是監管機構在綜合評估後做出的決定,反映了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恢復了合規經營的狀態。康美藥業能夠復牌,很可能是因爲它在法律程序上滿足了相應的條件。”

“康美藥業的復牌也引發了關於投資者保護的討論。雖然公司及相關人員已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投資者因公司造假而遭受的損失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補償,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羅春雷律師強調,市場對於康美藥業的復牌反應熱烈,股價大漲,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然而,這種信心是否穩固,還需要看公司後續的經營表現和監管環境的變化。

此次康美藥業成功“摘帽”,意味着公司走出財務造假風波的至暗時刻,但其是否能一勞永逸?

曾陷鉅額造假風波

康美藥業成立於1997年,上市3年後便登陸A股市場。受益於業績穩步增長,2018年康美藥業市值最高曾超過1300億元。

根據證監會調查結果,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等通過虛開和篡改增值稅發票、僞造銀行回款憑證、僞造定期存單,累計虛增貨幣資金886.81億元,虛增收入275.15億元,虛增營業利潤39.36億元。康美藥業也由此成爲A股史上財務造假金額最高的公司。

2020年5月,證監會對康美藥業及相關當事人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其中,對康美藥業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21名責任人員處以90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款,對六名主要責任人採取十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2021年11月,廣東省佛山市人民法院對康美藥業原董事長馬興田等人操縱證券市場案公開宣判。馬興田因操縱證券市場罪等數罪併罰,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120萬元。次月,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首單特別代表人訴訟開始執行,康美藥業證券虛假陳述侵權集體訴訟案陸續執行賠償。

也是在這一年,康美藥業迎來轉機。2021年4月,廣東省揭東農商行依法申請對康美藥業進行破產重整。同年底,廣藥集團通過神農氏合夥企業入主康美藥業。據悉,廣東神農氏出資54億聯合其他社會資本合計出資65億元持股29.9%成爲康美藥業第一大股東。

在廣東神農氏的主導下,康美藥業於2021年完成破產重整工作,全部債務已通過現金、股份、信託權益等方式實現100%清償。2023年4月,康美藥業曾向上交所提請“摘帽”,但因尚有歷史訴訟及盈利能力尚待進一步恢復與提升,其在一個多月後選擇撤回申請。

而對於此番康美藥業成功“摘帽”,認證主體爲廣藥集團的“廣藥白雲山”官微發文祝賀,“過去四年多,廣藥集團組織了近百人的團隊支持康美髮展,併發揮產業投資者優勢,通過產能協作、粵東區域市場支持等方式,發揮康美藥業與廣藥白雲山的協同效應。未來,新康美將加快構建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摘帽”後何往?

記者注意到,康美藥業提出了“12355”的全新戰略,即以中藥飲片爲核心的智慧型中醫藥大健康品牌企業爲戰略定位,圍繞“打造中藥飲片全鏈條特色產業”和“提供醫療康養大健康特色服務”兩大戰略主線;啓動中藥、醫療康養、中藥城、健康品、醫藥商業五大業務板塊。

其中,中藥板塊是康美藥業的核心支柱板塊,主要業務爲中藥飲片與智慧藥房、配方顆粒、中藥材種植、中成藥。

2023年,中藥材價格暴漲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據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網數據,冬瓜子、硃砂、辛夷、白朮等多個品種,年漲幅均超100%。相關行業協會6月發佈的報告顯示,在安徽亳州等幾大中藥材批發交易市場,相比去年同期,有超200個常規品種漲幅高於50%,25個常用大宗藥材漲幅超200%,個別品種甚至漲價4至9倍。

市場有觀點認爲康美藥業或也受益於此。2023年,康美藥業中藥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3.32億元,同比上漲22.33%。其他產品板塊來看,同期,保健食品及食品實現營業收入5.03億元,同比上漲54.9%;西藥實現營業收入14.41億元,同比上漲1.85%;醫療器械實現營業收入1.03億元,同比下降8.14%。

而2023年作爲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案後首次扭虧的年度,實現營收48.74億元,同比增長16.6%;歸母淨利潤1億元,實現扭虧爲盈。康美藥業的業績似乎也在延續增長態勢。2024年一季度,康美藥業實現營收12.01億元,同比增長5.01%,實現歸母淨利潤747萬元,同比增長114.82%。

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歸母淨利潤實現扭虧,從扣非淨利潤來看,康美藥業仍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至2023年間,康美藥業扣非淨利潤連續5年爲負值,分別爲-48.65億元、-305.86億元、-79.68億元、-15.09億元、-7.53億元。2024年一季度,扣非淨利潤仍然爲負(-0.58億元)。由此看來,康美藥業的造血能力仍有不足,業績轉好的關鍵在於非經常性損益。

“大病初癒”的康美藥業如何恢復和發展,是擺在其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此外,如今康美藥業的市值相較於巔峰時刻已縮水超千億元,要想完全修復投資者和市場的信心仍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