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玩的通識課! 中原「桃園學」創意展現在地之美

人工智慧學士學程的季傳宸(右一)跟夥伴用「二感體驗」吸引人們認識桃園生態。(中原大學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桃園學」邁入第6年,已有數百位學生修習,課程從不同角度瞭解桃園之美,對城市產生更深連結,被稱爲「最好玩通識課」。校方表示,桃園學除基礎知識養成,也帶學生參訪平鎮龍德米莊、老街溪、恆器制酒、龍潭快樂農場、桃園老屋聚落等地,更結合航空城、霄裡兩圳文化等USR計劃,由教師帶領學習敘事表達並分組成果發表。今年成果展即起至6日在張靜愚紀念圖書館2樓展出,歡迎師生民衆前往欣賞。

中原大學表示,就讀建築系的張哲維以桃園「七大最」呈現最多埤塘、最複雜族羣組成、最多觀光工廠、最多土地公廟等「桃園之最」;藝術結合生態部分,人工智慧學士學程的季傳宸與夥伴將八德埤塘生態園區現場聲音搭配攝影作品,掃描立體模型上的QR碼就可聽見,用二感體驗吸引人們認識桃園生態。

人育學士學程的黃映融(右一)將藝術生態結合數位音樂專業。(中原大學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人育學士學程黃映融的作品「波桃聲涌」將數位音樂結合溪流、石頭撞擊、樹叢與乾草摩擦聲、鳥鳴等自然聲;來自臺中的翁柏正發現,中壢是全臺大學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因此製作「大學升了沒」互動遊戲,讓大家依性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另組作品「追尋神之鄉的腳印」則走訪漫畫及電視劇作品《神之鄉》大溪景點,盼藉此帶動觀光。

此外,還有以尋寶爲主題的卡牌遊戲、手繪特色撲克牌認識桃園行政區的「逃課牌」、將老街溪街景融合超現實電繪風的攝影作品、用玻璃紙與燈光呈現桃園水質善前後的「混水摸魚」、以及用寶特瓶蓋拼貼成中莊調整池周邊風景的意象作品。環工系洪英綺表示,這門課程讓她不想只當個來桃園唸書4年的過客,希望從不同視角認識在地社會文化發展。

來自臺中的翁柏正以「大學升了沒」互動遊戲呈現全臺大學密度最高的桃園。(中原大學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曾任課程助教的醫工系校友陳俊愷,目前就讀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特別從屏東北上參加成果展。他表示,自己在大四修這門課,開始對社區參與有興趣,並與桃園市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巫秀淇合作學習。他說,桃園學讓他學到認識地方的技能與方法,引導他走入社區營造事務,是一門值得體驗與享受的課程。

中原學生以中正公園相撲場涼亭爲場景製作精緻模型推廣大溪旅遊景點。(中原大學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中原大學表示,今年課程以「水桃園」爲主軸,由教師何彩滿「桃學趣」課程介紹沿水圳發展的桃園基礎建設及城市面貌;教師魏立心「藝術說桃園」以水文化與食農生態帶領學生用藝術說故事;教師葉俊麟開設「桃花源尋寶」課程,讓大家連結地景、古蹟與社區,強化對城市的認同。

中原大學開設桃園學系列課程,結合社會學、藝術教育及文資保存等跨領域專業師資。(中原大學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今年桃園學成果展「水桃園:桃園學(TYS)x USR x UFO利他永續打造韌性校園」,即起至6月6日在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二樓展出,歡迎師生或民衆前往觀賞,從不同角度欣賞城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