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挑戰的武器計劃 國造潛艦9月可望下水

2019年,中船潛艦廠區破土典禮的潛艦模型,改用X尾翼。 (中華民國海軍提供)

江飛宇小檔案曾走訪過新加坡航展與珠海航展,雖熱愛軍事,但並不好戰,「武器是工業藝術品,最美好的武器,就是不使用的模樣」

臺灣一直想要發展一支具有嚇阻力的水面下部隊,但自1980年代從荷蘭取得兩艘劍龍級潛艦後進展緩慢,雖然不斷有向外採購潛艦的傳聞,卻始終沒有成功,直到美國願意開綠燈才柳暗花明。今年9月,由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原「中國造船公司」英文名CSBC Corporation)監造的國造潛艦(IDS)可望下水,目前海軍已選派首批人員。由於事關重大,多數資料都被列爲機密,因此僅能夠從有限的邊緣報導與歷史脈絡,推敲出國造潛艦的輪廓。

自制潛艦應該以劍龍級爲基礎,目前海軍僅有4艘潛艦,分別是海獅(SS-791)、海豹(SS-792)、海龍(SS-793)、海虎(SS-794)。其中海獅與海豹皆是二戰時期的老潛艇,完全脫離時代,而海龍與海虎是在1980年代委託荷蘭所製作的劍龍級潛艦,採用荷蘭劍魚級潛艦(Zwaardvis-class)的艦身,加裝與應用下一代的海象級潛艦(Walrus-class),其淚滴型船體設計,與內部配置安排,仍是目前柴電潛艦的主流。

既然劍龍級還不算落伍,那麼以劍龍級的規格、外型,甚至內部設計爲基礎,就省去自行摸索的過程,因此在2016年,海軍與臺船發佈的國造潛艦模型與示意圖,外型就幾乎是劍龍級的翻版,差別只在兩舷加了一排側視聲納,這是劍龍級當年所不具備的。已透露的自制潛艦規格,全長70公尺,直徑8公尺,排水量2500噸,都與劍龍級相似。

國造潛艦(IDS)採用X型尾,但在早期的自制潛艦模型上,仍然沿用劍龍級的十字型尾翼,不過到了2019年,中船潛艦廠區破土典禮時,展示的自制潛艦模型再出現修改,原本的十字尾翼改成X型尾翼。這是頗爲重大的修改,因爲X型尾翼的技術難度較高,舵面控制系統可能較爲複雜。海軍則堅持X型尾翼,理由是在臺海活動的潛艦,需要有「坐底」的功能,因此,X尾舵較不會碰撞到海底礁石,靈活度也較佳。而且此設計也已成爲新式柴潛的設計主流。

不具備AIP絕氣推進系統:AIP系統是指在潛艦下潛後,在不需外部空氣的情況,也能推進潛艦較高速的航行。大略可分爲閉循環柴油機式、燃料電池式、史特林引擎式。不管是一種AIP系統,大多是各國的獨門絕活,國際上鮮少技術輸出。因此除非我們自行研發,否則也根本無從尋找商售對象。

採用電池推進:沒有AIP系統,那麼水下航行就採用電池驅動馬達爲動力,目前劍龍級的電池是傳統的鉛酸電池,其原理與構造和車用電池沒什麼差別。不過未來有可能改用儲電效率更佳的鋰電池。大家對鋰電池已不陌生,它已是電動汽車的主要電力來源,性能也接近穩定。國際上也有好幾種潛艦採用鋰電池,比如韓國海軍就委託三星電子公司製作潛艦的專用鋰電池,其性能不弱於AIP推進系統。

至於其他重要的潛艦設備,包括潛望鏡、無線通訊、聽音聲納、主動聲納、吸波外層,這些都必須對外採購,事涉機密所知也很有限,我們就只能期待自制潛艦正式公開亮相時,纔可能略知端倪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