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安海計劃「新救難艦」規格曝光 潛水鐘可下潛100公尺

國軍救援大湖艦已經服役超過70年,安海計劃建造新型救難艦取代(圖/軍聞社

記者林彥臣綜合報導

潛艦國造總統英文推動的重要國防政策,加強潛艦戰力的同時,也必須增強救難艦的救援能量,才能讓潛艦無後顧之憂的執行任務海軍「安海計劃」也編列預算籌建新型救難艦,取代服役超過70年的大字號救難艦。

立法委員蔡適應在2018年就指出,基隆港西岸碼頭的大字號救難艦,使用長達75年是臺灣最舊軍艦建議國防部將安海計劃時程大幅提前10年,編列36億多元預算,建造第一艘新型救難艦,預計2023年完工,甚至在未來還會建造更多艘。

根據《上報》報導,「安海計劃」建造新型救難艦原型艦,23日在高雄舉行新艦儎臺建造的第一次邀商說明會,據指出,新型救難艦原型艦除具備海上救難、消防等任務外,更重要是該艦規劃配置具有可達水深100公尺的水下救難系統潛水鐘),以及可在水深500公尺作業的ROV水下遙控載具系統,將可提升海軍在深海救援的能量。

報導指出,新型救難艦的規格艦長87公尺 、寛15.5公尺、艦身高18.1公尺,排水量3,250噸,航速18節,續航力10,000海里人員95名;其主要任務是拖帶、救難、救火,以及水下作業。

在水下救援部分設計潛深300呎(約100公尺)潛水作業系統,潛水鐘系統可乘載3名潛水員、減壓艙系統可容納5人以上;另ROV水下遙控載具系統可在航速3節進行深度500公尺的作業。

►「IG討論爆款」~超殺交換禮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