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體制 信賴第一步

(圖/本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長邱泰源在一場論壇上爆料,賴總統爲了環境部長有意向醫療院所徵碳稅「罵了彭啓明」,「把這事說得那麼大,有給醫院足夠的錢做嗎?」邱泰源一派輕鬆,透露的卻是賴總統干涉閣揆職權,不按牌理出牌的決斷作風。不尊重體制正是美國「疑賴」的根源,也是大陸不給賴臺階下的主因。

賴總統在府內成立氣候變遷、健康臺灣及全社會防衛韌性三委員會,外界批評行政院有氣象署、環境部、衛福部負責相關業務,何必疊牀架屋?

賴清德總統予人剛愎自持印象始自2015年任臺南市長,暗槓議長李全教,不進議會232天。表面上是樹立剛正不阿名聲,但與代表民意的議會對抗,遭監院彈劾也無所謂,既違民主精神,更與政治常態背道而馳。2019年3至6月民進黨總統初選時,賴寧與小英撕破臉,公開「請小英網軍別再攻擊我」,選輸後再「戰略退怯」任副手,雖能屈能伸,卻給外界難於掌握、難以合作形象。

邱泰源事後修正說法,但賴總統跳過閣揆、致電閣員「關切」卻是事實。然而總統、閣揆權責分工明確,總統除國防、外交、兩岸外,就是儀典權、核可覆議權、院際爭執解決,及軍令、締約、赦免權等。在臺南治市,市長是老大說了算,治國卻應遵照體制,致電部長干涉決策說好聽是「關心」,說難聽就是「反民主」,回到「強人時代」。賴清德取才以新系爲主,人事任用唯親、蔡規賴不隨,早已耳語不斷,不滿氛圍已悄悄累積。

再進一步說,美國「疑賴論」難消解,正因賴清德難預測才招致美國人緊盯不放。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上任1年多5次訪臺,創來臺最高頻率,無非就爲看緊臺海情勢。賴上任後AIT臺北前處長孫曉雅7月離職記者會重申「一中」,新處長谷立言進府見賴、首次記者會兩度重申「一中」,原因清楚不過,就是怕賴「務實臺獨」走過頭。

小英時代兩岸關係不睦,但在美中眼裡還是「情勢可控」,美臺緊密連結掩護了兩岸的「鬥而不破」;但賴上臺後,北京不到3天就「利劍」出鞘,對賴的「臺獨」定性,連答卷都不給,原因不證自明,對賴不寄望,一切「操之在我」。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被押,美政治學者任雪麗說,她憂臺灣「內鬥」影響一致對外,甚至認爲美國有人「鼓動賴清德做危險的事」;前AIT主席卜睿哲稱,「賴應表明不追求法理臺獨」。尊重強權,迴歸制度,瞭解臺灣定位,賴才能取得信任。(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