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電動車比坐燃油車容易暈車並非錯覺 專家解析2方面原因造成
很多人感覺到搭乘電動車比起搭乘燃油車更容易暈車,專家說這是真實現象,並非心理作用。(圖/路透)
近幾年電動車逐漸流行後,有許多人發現,以前搭乘燃油車不會暈車,現在坐電動車卻很容易暈車,這種說法是心理作用還是有科學根據?專家對此解析稱,電動車起步速度快且安靜較少震動,更容易造成內耳前庭和感知速度的視覺失調,因此確實比較容易會讓人暈車。
據《快科技》報導,暈車問題造成許多人乘車時的困擾,天旋地轉的眩暈和反胃感確實讓人十分難受。近幾年電動車增多後,有不少人感覺搭電動車較易暈車,到底真相如何?專家對此表示,造成暈車現象大多數都是體內2個重要的器官協調而引起,它們分別是調節平衡的內耳前庭和感知動作的視覺,這兩個器官傳遞給大腦的訊息如果發生衝突,就會造成暈車。
例如,如果內耳前庭感受到自己在移動,但眼睛看到的卻是靜止,此時就會產生暈車的現象。反之亦然,眼睛看到自己在動,但內耳前庭認爲是靜止,也會造成暈眩感。因此,造成暈車現象大多是實際動作與預期動作間出現差異,這也是開車的人不易暈車而乘客較易暈車的原因,因爲開車的人很明確知道車子的動態, 而乘客較難預料車子的動向。同理,如果眼睛望着窗外比較不會暈車,因爲如此一來視覺訊號與感受平衡的內耳前庭之間比較能協調。
因此,暈車的本質是實際運動和預期運動之間的差異,開車的人不容易暈車,是因爲自己知道車輛的狀態,內耳前庭和眼睛的感受是一致的。而坐車的人並不知道自己要加速,只能靠前庭系統的感受。兩種感官有時會出現相互衝突的訊號,導致暈車的現象。
至於爲什麼坐電動車更容易暈車,則是燃油車和電動車驅動時的差異所導致。當你乘坐燃油車時,在司機踩下油門後,會先聽到引擎聲音變大、震動增加,然後車輛再起步或加速。如此車輛起步或加速前,內耳前庭和眼睛會感受到車輛的動態,而且兩者感官比較協調而不相沖突,所以不容易暈車。
但是乘坐電動車時,駕駛踩下電門後,不僅沒有引擎轟鳴聲與震動,而且車輛會很快前進,車輛噪音較小,乘客的內耳前庭還沒有感知到運動,但眼睛已看到車子在動,兩種感覺不協調時就很容易造成暈車。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坐電動車容易暈車是由於電動車加速快,而且行駛噪音與震動小很多,乘客對駕駛狀態沒有心理預期,車子起步、加速或者減速就容易加劇暈車的反應。另外,電動車剎車時都會有能量回收機制,與燃油車完全不同,雖然車輛還在動,但已能感受到車輛有拖拽阻力,如果回收的力度較大,就會像燃油車頻繁踩煞車一樣,也容易引起乘客頭暈。
有些汽車媒體評論認爲,在電動車逐漸普遍的趨勢下,車廠應該依駕駛與乘客搭乘的經驗對電動車各種動作造成的影響進行操作機制微調,以增加駕駛與 乘坐的舒適感,未來隨着電動車普及,這方面應該要求車廠做出更貼心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