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還是聽政黨?選民要真人政治

這個轉折可以這樣形容:選民要求政黨自我反省、對自我犯下的錯誤動手術,哪個政黨拒絕反省、拒絕自我動手術,選民就會替它反省、替它動手術。

2014及2016年,民進黨打動選民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其本質只是一句話:國民黨是個不知反省、不動手術的政黨,換我來做給你看。那些意識形態的話語和對國民黨執政的激烈批評,起到的作用不過是對本質問題的推波助瀾。

2014年柯文哲現象的崛起可以解釋爲:民進黨知道在臺北市單以意識形態話語和對國民黨的批評,還是打不贏國民黨,因此「禮讓」柯文哲,讓沒有任何政黨包袱的柯文哲去凸顯國民黨的不知反省、死不認錯。

柯文哲沒有讓民進黨失望,他的外科醫生形象和亞斯伯格型人格下的真人真語形象,徹徹底底地凸顯了國民黨的迴避問題、不知反省、不可能對錯誤自我動手術的黨性。

時間來到2018,此時民進黨已經全面執政了兩年,總統府、行政內閣、立法院都在民進黨的麾下。選戰由年初就開始打,當時選民對民進黨的期待其實很單純:黨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拜託表現出民進黨是個懂得、願意自我反省的政黨,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決策和不合時宜的動作,至少表現一些自我檢討的態度。人民其實非常期待民進黨是一個自我糾錯、不落入國民黨死不認錯老套路的政黨。

但如此簡單的期待得到的迴應卻是和期待相反。我認爲,大多數人都覺得民進黨所犯的錯,很多隻是步驟的錯誤而不是目標方向的錯誤,就如任何人際關係,只要表個態,然後自我糾正就可以過關了。然而,民進黨內派系太多,真人太少,派系之間的相互牽制使得少數的真人接連被排斥至體制外。

在此脈絡下,才能解釋何以在臺北選區柯文哲現象得以持續,而且還進一步在高雄冒出韓國瑜現象,以致效果外溢至其他縣市。感到威脅的民進黨,竟然還一個真人不出現、一句真話不脫口,繼續以老套路把地方選戰當中央選戰來打,一步一步上綱到意識形態甚至基本教義的高度。

韓國瑜現象,並不是國民黨的成功。事實上,在還不到20天的投票日前,如果韓國瑜現象受到挫折,原因絕不會是來自民進黨的攻勢,而只會來自國民黨的過分消費韓國瑜現象。

韓國瑜現象,也不是韓國瑜政見的成功。他沒什麼政見,他只有一種態度:我是一個真人,說的是真心話。他說出口的話是否真的是真心話,他有沒有能力將飄在空中的話語落實爲政見、政策,還是一個未知數。同樣地,已經執政臺北市近4年的柯文哲,有沒有足夠的政績也是可以辯論的,但是他表現出一種「真人說真話」的態度。民進黨痛批柯文哲是「假人說假話」,這在事實的層面是可以辯論的,但是民進黨一路把真假的定位拉高到總統的級別、意識形態的層次,急速地拓寬了柯文哲對於「市政政績」的閃躲空間。

回到2014~2018年臺灣政治轉折點這個焦點。這轉折若不談清楚,到了2020中央選舉時,民進黨、國民黨及其他政黨,還是會犯下同樣誤判。

多數選民已經形成了一種概念,雖然他們嘴巴未必能現在講清楚,那就是:一、地方的事歸地方,中央的事歸中央;二、意識形態的事歸政治,生活的事歸經濟;三、任何沒有自省能力、糾錯能力的政黨都是不可信的;四、臺灣最急需的是真人說真話、實人做實事。

對當下臺灣的選情,民進黨的氣急、國民黨的興奮、中共滲臺部門的得意,都是基於一種幻覺,以爲選情反映的是民意對政黨的向背。事實上,臺灣的選情越來越與政黨無關,臺灣的民主在成熟中,2018年的地方選舉已經從過去的「選黨不選人」進步到了「選人不選黨」,如果上天垂幸臺灣,2020、2022年的兩場選舉能夠再演進到「選政策、不選黨、不選人」,臺灣的世界地位將煥然一新。

另一方面,無黨無派的獨立參選人應該感到鼓舞,只要你是真正的真人,提出的是真實可行的政見,臺灣的歷史不會讓你缺席的。

(作者爲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