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烏古(下)

衆人聽了阿魯蠻的話後無不奇怪:“甩了?”

阿魯蠻道:“我總感到那兩個人眼神有點問題,看着不舒服,就想了個法子把他們甩了,自己來找你們。這是昨天的事情。”

歐陽適道:“你到底覺得哪裡不對勁?”

阿魯蠻道:“我說不上來。”

楊應麒沉吟道:“你再想想,你臨走前狄先生有沒有囑咐你什麼話?哪怕聽起來再不打緊的話,如果想得起來,一句都別露了。”

阿魯蠻想了想道:“啊,是了,師父說讓你們快點來喝酒,說什麼烏古的朋友就像大食國西邊的西楚皇帝一樣熱情,準備了大草原最豐盛的酒筵等着你們呢。”

“大食國西邊的西楚皇帝……大食西邊哪裡有什麼西楚?西楚……西楚……”楊應麒想了想,驚道:“糟糕!狄先生和我們三四百個弟兄都有難了?”

阿魯蠻問道:“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嗎?”

楊開遠驀地想起什麼,驚道:“西楚!西楚霸王!項羽!莫非是暗示前面是鴻門宴麼?”

阿魯蠻道:“你們在說什麼啊?”

楊應麒解釋道:“烏古那邊出了什麼問題,狄先生一定是瞧出來了,但他知道在那種情況下已經無法脫身了,因此一直假裝沒有發現。後來卻託了個理由讓你能走出烏古部,目的就是要你來通知我們不要去踩韃賴乾的陷阱!狄先生最後那句話,其實是個暗語來着。西楚是楚霸王項羽的國號!項羽曾在鴻門設宴款待他的對手劉邦,名是宴會,其實卻是想對劉邦下殺手!項羽不曾稱皇帝,只稱霸王。但狄先生怕烏古的人聽說過霸王的威名,因此不稱霸王,反而叫他‘西楚的皇帝’——這種稱呼聽來陌生多了,一時讓人聯想不到項羽那裡去。至於‘大食國西邊’云云更是混淆視聽而已,因爲大食西邊根本就沒西楚這個國家。這個暗語其實不算深僻,若是中原智謀之士,多半能一猜就中。”

阿魯蠻道:“總之,就是烏古那羣混蛋要對師父不利,是吧?”

楊應麒點頭道:“應該是這樣的。”

他們討論了半天,合不勒在旁邊聽着翻譯,聽到這裡怒道:“韃賴幹那傢伙竟然對遠方來投的朋友使詭計麼?折安答,不要擔心,我們這就帶人殺過去!”

折彥衝道:“烏古有多大?他們的人多不多?”

合不勒道:“他們這一部人口不及我蒙古一半,但我蒙古部一個頂得他們兩個!”

折彥衝卻搖頭道:“但眼前我們卻只有幾百人。而且現在對我們來講最重要的不是找烏古部算帳,而是要把我們失陷在烏古部的族人救出來!”說到這裡他臉色一沉:“如果烏古膽敢對我的族人作出傷天害理的事情!我……”

他沒有說下去,楊應麒道:“不祥的話不要說了!一定不會發生的!我們趕快想個辦法,應該來得及救出他們!”

曹廣弼最重情報收集,這時說道:“無論如何,先想法子把烏古人的事情打聽到了再說。”對合不勒道:“合不勒兄弟!蒙古和烏古同是北族,烏古人也應該還不知道你和我們訂交,如果由你的人去打探消息,應該會容易得多!”

合不勒聽完翻譯,知道了折彥衝等人意思,點頭道:“不錯!還是先救人要緊。”按曹廣弼的建議派了幾個聰明伶俐的族人來打聽。

那幾個蒙古人見到烏古的牧人後表示自己剛剛去契丹做完生意回來,想穿過烏古部的領地回本族去,“不經意”地問到了烏古人汗帳所在,就這樣漸漸接近烏古部的心臟,終於一個烏古人在閒聊中道:“最近來烏古的人可真多。”

“哦,爲什麼這麼說?”

“前些時候,先是一夥契丹的敗兵來了。之後又來了一批漢人。前幾天節都使大人那裡還打過不大不小的一仗呢,打的就是那批漢人。”

“節都使大人?你們烏古不是叛遼了嗎?怎麼你們的汗又做節都使了?”

“唉,我們重新歸順大遼有一段時間了,你們不知道嗎?”

“嗯,沒怎麼聽說。對了,剛纔你說打了一仗,後來怎麼樣了?”

“那一仗啊,雙方都死了好幾十人,但總算把那批漢人給拿住了。”

“拿住了?你們拿住他們幹什麼?”

“送給遼國人啊。這些漢人好像和他們有仇,聽說遼國一個大官會花大價錢把這些漢人買回去報仇。這次遼國的使者過來,又向我們要這要那。我們拿住這些漢人,剛好拿來抵消損失。”

“這些漢人真是可憐。現在他們一定像牲口一樣被關起來了吧。聽說遼國的大官出手可是很闊的,你們要小心些,別讓那些漢人給跑了——他們也許比牛羊還值錢。”

“放心,他們關的那個地方啊,就離大鮮卑山不遠。節都使大人的大軍也在那附近,這批漢人跑不掉的。”

這幾個蒙古使者又分頭打聽得確實,這才潛回報告。楊應麒聽完道:“原來烏古已經歸順了遼國。唉,這次是我們太疏忽了,我們本該打聽清楚再來的。那個烏古酋長見利忘義,真不是個東西!”

歐陽適卻冷笑道:“打聽清楚?我們這次本來就是病急亂投醫,走到那裡沒有危險?在遼境被契丹兵追,在宋邊被自己的族人逼,到了草原不但遇到馬賊,還遭遇了宮帳軍!上天連一點休息將養的閒暇都沒給我們,什麼時候給我們時間去細細打聽了?”

折彥衝道:“現在烏古的情況我們基本瞭解了,如何救人,大家說說。”

楊應麒道:“若要救人,得有蒙古的朋友幫忙。”

合不勒道:“漢人兄弟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這個時代草原民族或稱漢人爲宋人,或稱唐人。這些天相處下來,合不勒已經學會了幾句簡單的漢語,又因應勒折彥衝等人的習慣,稱他們爲漢人。他在相處中又知道楊應麒知識淵博,頭腦靈活,也不以小孩子看待他,說道:“楊兄弟若有什麼主意,儘管說出來。”

楊應麒根據蒙古探子的描述,在一片沙地上畫了一個簡圖,說道:“這裡是烏古部,我估計,他們正等着我們去自投羅網呢。所以我們不能貿貿然去,而要用調虎離山之計……”

——————————

注:在楊應麒夢裡的那個歷史中,在鐵木真統一草原諸部以前,契丹人以北、女真人以東的各個部落稱呼各異。所謂“蒙古諸部”,其實是蒙古強盛起來之後的提法,是後世人對這些部落的稱呼。

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171章 文詞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194章 正名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19章 議婚姻(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184章 戰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02章 自辱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350章 迎敗(上)第197章 聯姻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52章 勤王(下)第6章 邊關(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9章 塞外(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177章 勢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14章 烏古(下)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7章 去向(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183章 臨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185章 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68章 偶遇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167章 裂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174章 逆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16章 入女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