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關寧鐵騎,天下無敵

比完貪官、清官、大太監,我們再比比部隊。秦有白起、蒙恬的大秦銳士,漢有衛青、霍去病的虎賁校尉,晉有謝玄的北府兵、陳慶之的白袍軍,唐有李世民的玄甲天兵,宋有岳飛的神武后軍,金有完顏兀朮的柺子馬、鐵浮屠,元有成吉思汗的怯薛近衛。那大明武功遠邁漢唐,有什麼經典的鐵軍?明太宗的神機營?鄭和的無敵艦隊?張經的狼兵?曾銑的車營?秦良玉的白桿兵?還是被譽爲現代軍事學之父的戚繼光用現代理念重新訓練的新式軍隊?其實都不是,論名氣他們在關寧鐵騎面前全都不夠看。

既然說到岳飛,那我們也忍不住還要比一比被朝廷冤殺的偉大將領。秦有蒙恬,漢有韓信,唐有高仙芝,宋有岳飛,大明呢?很多人認爲與他們比肩的正是——袁崇煥。

袁崇煥,廣東東莞人,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任邵武(今屬福建南平)知縣,天啓二年(1622年),轉兵部職方司主事,恰遇王化貞、熊廷弼廣寧兵潰。後金既然能襲取固若金湯的廣寧,那自然也能襲破居庸關,直取京師了!一時滿朝震恐,君臣不知所措,甚至有誇張的史料稱明熹宗被嚇哭了。這時袁主事卻自作主張,做出一個驚人之舉——單騎出關,視察關內外情況!安全回來之後還丟了一句豪言:“只要給我兵馬錢糧,我一個人都能守住此地。”

英雄啊!

全靠英雄您守住雄關,才避免了京師淪爲下一個廣寧,您拯救了整個大明,實在是力挽狂瀾的超級英雄啊!

注意,北京的君臣們幻想努爾哈赤能殺進居庸關,其實只是他們的幻想。袁崇煥說他能守關,但他並沒有守啊,是老努自己沒打進來——他也不可能這麼做,是這些人自己把自己嚇崩了。但無論如何,在滿朝君臣的眼裡,事情就是這樣的:

老努襲取了固若金湯的廣寧城——所以他也能輕鬆襲取京師——那我們就無力抵抗了——袁崇煥說他一個人就能守關——關真的守住了(因爲根本沒人來打)。

英雄,請接受我們的讚美吧!

於是,袁崇煥走上了遼東一線,被遼東經略王在晉提拔爲寧前道兵備僉事,並派出關外作爲文官監軍。袁崇煥在遼東表現不俗,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明軍多年的劣勢,最著名的一次戰績莫過於天啓六年(1626年)的寧遠大捷,努爾哈赤起十三萬大軍圍攻寧遠,寧前參政袁崇煥坐鎮城中,堅守不下,最終老努悻悻而去。此戰也算是一場不錯的勝績,不過後來不知怎麼就被嚴重誇大了。不少人說老努捱了袁大人一炮,然後死了,所以袁大人是炮斃敵酋的民族英雄。但正史絕無此說,而且老努在此之後親率大軍西征蒙古,東拒毛文龍,精光四射,全然不像捱了炮子的人。八個月後老努身患毒疽,以67歲高齡過世,顯然不是中炮犧牲的。袁崇煥在天啓年間戰績尚可,但也遠沒有某些人吹得那麼神。

天啓七年(1627年),明思宗繼位,決心集中力量先解決遼東問題。袁崇煥敏銳地察覺到機會,向新皇帝張開了大嘴:“給我足夠的錢糧,五年可以平遼!”

五年平遼!英雄啊,請接受我的讚美吧!

明思宗接手的爛攤子太大,遼事這個小目標不但要解決,還要立即解決,滿朝文武只有袁大人一個人貼了他的心。袁崇煥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還提了很多要求,要戶、工、吏、兵四部在各自職能上支持他,明思宗立即依言諭令四部臣全力支持。據研究,袁崇煥在遼東一年要用去全國一半的財政收入,明思宗不遺餘力供給。袁崇煥又要求持尚方寶劍,便宜行事。其實明朝督撫普遍持有尚方劍,給一柄也不足爲奇,奇就奇在袁崇煥要求朝廷收回王之臣、滿桂等另幾位遼東督撫的尚方劍,讓他一個人大權獨攬,明思宗居然同意了!然而唯有太子太保、平遼將軍總兵官、掛徵虜前將軍印、東江總兵官毛文龍的尚方劍未被收回,而且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沒有把毛文龍的東江鎮(駐地在今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平壤市椴島)包括進來,這讓袁督師非常不爽。

袁崇煥總攬遼事後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提出“以遼人守遼土”。李成樑死後,朝廷空降多位大員主持遼事,當地勢力遭到嚴重削弱,但又缺乏李成樑這樣的扛把子,無力抵抗。現在廣東人袁崇煥提出以遼人守遼土,他們就把袁督師當成了新的核心。這倒是激發了遼人的積極性,但客觀地說並不符合明朝祖制,也不符合公共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很多御史言官指出這是放縱袁崇煥在外鎮結黨專權,但明思宗已經認定了只要袁督師能五年平遼,這個黑鍋也替他背了。

二、排擠外來勢力。遼鎮有了新老大,當然就要排擠外人,蒙古人滿桂、陝西人王之臣、甘肅人趙率教都被擠開,遼人搶回不少職權,歡呼雀躍,堅定了跟着袁督師走的信念。但浙江人毛文龍遠在朝鮮,無法實施有效排擠,袁督師和皇太極一樣,認爲這個人非常討厭!

三、打造出一支“關寧鐵騎”。袁崇煥將世守遼東的將門子弟們整編成一支“關寧鐵騎”,據說是遼東乃至全國第一戰隊、唯一能在野戰中對抗後金騎兵的明軍。現在不少人很崇拜這支部隊,甚至將其與岳飛的神武后軍相比。

四、提出與後金議和。這就不對了,皇上重用你就是想快速平遼,現在老努剛死,機會大好,你卻偏要議和?不是給對方喘息之機嗎?朝廷已經在遼東投了那麼多銀子,等他歇夠了氣你還得投更多來處理——但其實就這意思,哥,你懂的。何況明朝是著名的“不和親,不納幣,不議和”,對外姿態一直很強硬,你個小小的建虜還要議和?袁督師解釋這是緩兵之計,你看以前急於進攻總是失敗,現在應該先穩住皇太極,再步步爲營修堡壘擠死他——當然,修堡壘要花很多錢,得找您報賬。明思宗很快又接受了新理念,頂住滿朝文武的壓力錶揚了袁崇煥。當然明思宗也不敢公開議和,只是默許袁崇煥私下議和。說實話,這就是在玩火了,爲後來明思宗被黑鍋壓斷背埋下重要伏筆。

然而袁崇煥不復“炮斃老努”的神勇,連後金的一個小貝勒都沒宰到,反過來還要議和,17歲的明思宗智商又欠費了。還沒等他籌到錢充值,袁督師給了他一個驚喜——宰了個大人物——不是皇太極,是毛文龍。

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煥到雙島(今大連金州海域)視察東江鎮,突然出示一份聖旨,宣佈毛文龍有十二條大罪當死。這道聖旨當然是袁崇煥自制的,但毛文龍信以爲真,當場自盡。也有資料稱袁崇煥是用林沖火併王倫的方式,趁毛文龍跪在地上聽旨時拔劍砍了。總之,袁崇煥是未報朝廷,直接把毛文龍宰了。

且先不論這十二條罪名是否成立,罪犯論死尚且要三奏,你就這樣殺一個太子太保?估計滿朝文武把袁崇煥撕來吃了的心都有了。不過另外一邊皇太極卻是欣喜若狂,史載他“置酒高會”,大肆慶祝。

這自然會引來朝臣們**帝國般的彈劾狂轟,但令人驚訝的是,明思宗沒有從衆意懲處袁崇煥,反而幫他背了這個黑鍋。很簡單,他已經在袁崇煥身上寄託了太多希望,也投了太多銀子,現在撤掉袁崇煥,那之前的投資不都打水漂了嗎?不行,我得讓他給我把局勢撈回來。這其實就是你股票跌了一大截,明知還要繼續跌但也死活不肯割肉,非要等這支票“解套”的心情。但你知道,等解套的散戶往往會被套得更深,袁崇煥馬上就要給明思宗一個更大的驚喜——皇太極直接到北京城下來問候您了。

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極率女真、蒙古兵馬近十萬,從長城喜峰口關突入,直接攻打了北京城!儘管沒有攻克,但在富裕的京畿爽搶了一個月,然後又安然退回關外。尤其重要的是,跟着他進來的蒙古諸部也搶了個盆滿鉢滿。此舉的重大意義在於皇太極向後金聯盟,尤其是還有些猶豫的蒙古諸部展示了強大的實力——可以直薄北京,還可以帶着你們搶這麼多戰利品,以後就跟定我吧!遊牧部族最大的弱點就是聯盟鬆散,某個強人一死,很容易分崩離析。後金更面臨朝廷、林丹汗、小冰河期的多重圍剿,努爾哈赤的死——其實死前已經將這個聯盟送上了絕路,但皇太極的北京一月遊解決了所有問題。問題在於這北京一月遊又是如何做到的?

明太宗以天子守國門,河北、山西一代重重防禦,強大如阿魯臺、也先、小王子、俺答汗,也不是說破就破,皇太極是怎麼帶着幾十個部落的十萬雜牌軍,悠哉遊哉入關來逛一大圈,搶夠了又輕鬆回去的呢?這個問題很關鍵,不得不探。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初,皇太極率八旗精銳從遼陽(今屬遼寧)出發,與蒙古諸部大會於蒙古喀喇沁部駐地喀喇城(今河北灤平),共集結兵力近十萬,這幾乎是後金乃至蒙古的全部家底。朝廷已經探知他要入關,袁崇煥對此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將主力集結在最東面的山海關和西面的密雲,後發現皇太極從喜峰口入關,宣佈由他親率關寧鐵騎鎮守喜峰口關-遵化-薊州-通州-北京這條直線。此戰的形勢如圖5所示。

圖5 崇禎二年皇太極入關掠京師戰局圖

通過圖5可見,後金聯軍從喜峰口入關後立即就要面對一座要塞三屯營,然後纔是遵化。按常理薊遼督師首先應派兵救援三屯營,他派太子少傅、平遼將軍總兵官趙率教率四千精騎從山海關先行,急趨三屯營。其實三屯營離山海關有三百里,離喜峰口卻只有五十里,等趙率教趕到,別說三屯營,沒準兒遵化都早已陷落了。所以他只能考慮儘快趕到遵化,如果四千精兵入駐大城遵化,擋住金軍幾天,袁崇煥率主力趕到,皇太極就只能帶着他的旅遊團出關了。然而奇蹟卻發生了——趙率教趕到遵化卻發現後金連三屯營都還沒打!那他就應該將防線前移,入駐三屯營。結果三屯營總兵朱國彥卻拒絕他進城,沒辦法,只好又退往遵化。三屯營距遵化僅三十里,精騎一日可達,然而就在這短短三十里,趙率教遭到後金的精準伏擊,前後堵截。近在咫尺的兩座要塞均未出援,趙率教全軍覆沒。

在自己的國土上遭到這麼精準的大規模伏擊,是不是有點神奇?皇太極敢讓十萬大軍在關內兩座尚未攻克的要塞之間埋伏一個星期,是不是有點過於神奇?後金全殲趙率教這場戰役怎麼看都像是預先排演好的一樣,不可否認,皇太極也堪稱一代戰神,但他畢竟是人類,出現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可能:

一、皇太極事先和趙率教的同事們策劃好一條死路,放他去鑽。

二、趙率教忘了取手機電池,被後金的衛星定位追蹤了。

兩者你至少採信其中一種,不然事情沒法解釋。本來我是比較傾向於相信第二種的,但我發現了一件奇事:後金對朝廷的勝仗全都這樣贏的。

沒錯,薩爾滸戰役、鬆錦戰役、趙率教戰役以及後來的大淩河戰役等等,金(清)軍總是以精準的伏擊取勝。而且明軍往往會分成幾路,金(清)軍兵力不足,只能伏擊其中一路。沒關係,努爾哈赤有一句名言:“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我伏擊完這場再去趕下一場就行了,反正你們跑不掉。當然,也不是絕對跑不掉。關寧鐵騎,天下無敵,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只有那些陝西人、甘肅人、四川人、浙江人才總是記不住取電池。

甘肅人趙率教送死後,皇太極纔開始攻打三屯營和遵化,在內應的幫助下輕鬆攻克。皇太極只留八百兵駐守遵化,大軍繼續南下。

留八百兵駐守這麼重要的後路!你瘋了嗎!

沒瘋,現在全東北的明軍都被袁督師集結在山海關,而且他只會拼命堵我的前路,又不會抄我後路,八百兵只是用來維持治安而已啊!

沒錯,袁崇煥向朝廷奏報,他已率關寧鐵騎拼命堵截金軍,最初計劃在遵化阻截,結果晚了一步沒擋住。於是袁大人在薊州設防,可惜被皇太極繞過去了。然後袁大人又趕到通州設防,唉,又被繞過去了。

千里奔援,外鎮友軍總是被金軍精準地伏擊,袁崇煥卻是被精準地繞過去。對此《明史》的解釋是皇太極害怕袁督師的關寧鐵騎,不敢正面碰他,所以只能繞開。你這就不給力了,才繞這麼幾個小城,你把北京、武漢、廣州都繞過去,看袁督師坐京廣高鐵堵不堵得住你呀!

其實皇太極突破遵化後明思宗已經坐不住了,詔令袁崇煥必須在薊州堵住金軍,就算被繞過,也不能再離開,以斷其後路。而且在袁崇煥之前,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保定軍務劉策已率重兵從保定趕到薊州,昌鎮總兵官尤世威率兵從居庸關趕到通州。你們這兩個雲南人、陝西人真是礙手礙腳,不是說好了中線我親自守嗎?誰讓你們擅離職守?袁督師一紙軍令,讓他們帶着薊州-通州一線的部隊全都滾到密雲去,薊州他親自守。然後——然後當然就是被繞過去咯。之後皇太極又繞過通州,這時袁崇煥沒辦法了,只能率軍直趨北京城下,準備背靠北京城以捍金軍。這時,又一個奇蹟發生了:袁崇煥比皇太極先到北京。

不是說他繞過您嗎?怎麼您先到呢?

其實此時太子太師、大同總兵滿桂已率宣府、大同鎮軍前鋒趕到北京,五千精騎背城列陣,可以先抵住皇太極的正面進攻,然後袁崇煥的九千關寧鐵騎正好腹背夾擊,絕對可以把皇太極打爆,您怎麼偏偏要早一天到呢?一時城內紛紛傳言是袁崇煥率關寧鐵騎引金軍入關。別誤會,這只是傳言——至於十五年後,袁崇煥的弟子吳三桂真的率這支關寧鐵騎引清軍入關,那只是個巧合——絕對是——只能說太巧了。

不過朝廷明令你留在薊州,你非要到北京,而且來得這麼可疑,這可是很危險的,連袁崇煥的副將都勸他不要這樣做。但袁督師慷慨陳詞:“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濟事,雖死無憾。(皇上要掛了,我哪還顧得其它?只要能幫上忙,雖死無憾!)”袁督師這種不顧職場潛規則,寧肯自己受猜忌,也要忠心爲國的精神極大地打動了後人,很多人正是抓住這一點拼命讚美這位奮不顧身的大忠臣,把無數人感動得淚流滿面。

接下來,袁崇煥、滿桂便在城下與金軍奮戰。據說關寧鐵騎個個奮勇,袁大人更是身先士卒,身中十餘箭,還好盔甲厚,沒受傷。而宣大軍呢?人家文官出身的袁大人中了十幾箭都沒死,滿桂這個精壯的蒙古漢子居然死在了陣前!五千宣大軍被十萬金軍打成了篩子。關寧鐵騎號稱“友軍黑洞”,杜鬆的秦軍、戚繼光的浙軍、秦良玉的川軍,都曾威震一方,但只要做了我關寧鐵騎的友軍,一律撲街,你宣大軍也不能搞特殊。現在毛帥掛了,趙帥掛了,滿帥也掛了,能與後金一戰的就剩你袁督師了。然而袁督師卻說:不能打,要議和。

明思宗坐不住了,皇太極十萬重兵突掠京城,這是有點嚇人,但也不至於攻克吧?多挺幾天,勤王軍聚個十萬二十萬還怕他?如果能堵死他的退路,沒準兒還是個一舉殲滅的機會,怎麼能議和呢?然而袁崇煥就是要議和,不但要議和,還要違制讓關寧軍進城(明朝祖制外鎮兵必須在城下死戰,不得入城),甚至偷偷帶蒙古喇嘛進城來議和。更恐怖的是,滿桂在城下奮戰時,捱了一些箭,上面刻着關寧軍的標誌……城內都在傳言,是袁督師故意把皇太極放進關,恫嚇北京,以達到議和的目的,至於滿桂這種拼死抵抗的,袁督師就要做了他,跟毛文龍、趙率教一個道理。

這終於突破了明思宗的底線,這黑鍋背不下去了,詔令將袁崇煥下獄。這時更大的奇蹟發生了,唯一可以仰仗的袁督師下獄了,皇太極反而撤軍了!那關寧鐵騎趕緊從背後追擊金軍呀?但這時關寧鐵騎又像來的時候一樣,衝到了金軍前面。遼東總兵祖大壽怒吼:“你們居然把這麼忠義的袁督師抓了?不跟你們玩兒了!”率關寧鐵騎猛衝到山海關,從關內攻破了此關。您沒有看錯——從關內攻破了山海關!本來山海關大量駐軍正在籌劃斷皇太極後路,被祖大壽突然衝亂,皇太極從容帶兵出關,回頭說:“謝謝,我走啦,再見。”

帶進來還負責帶出去?你這個團還是雙飛?袁崇煥這次嘴再大怕也是說不清了。經過八個月漫長審訊,朝廷終以“袁崇煥咐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罪名處以磔刑,傳首九邊。你“五年平遼”,第二年就平到北京城下?北京市民兩百年不曾見過敵軍打到皇城根下的場面(上一次還是也先),行刑時市民擁塞刑場,付錢買袁崇煥的肉片生吃,可見民憤之大,古今罕見!當然,這種死法比岳飛更慘,所以袁督師的冤屈比嶽武穆更大,更加震撼心靈!而殺他的明思宗、羣臣,包括買他刺身吃的百姓,你們居然這樣對待這麼偉大的一個英雄,你們良心大大的壞了!直到今天,還有無數小說、網文甚至論文在爲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鳴冤灑淚,造就了無數袁督師的擁躉——老實說我也曾是其中一個——而且還是很熱血的那種,經常半夜夢見含冤而死的袁督師都會哭醒。我甚至準備爲他寫點什麼,這時我才發現我居然還沒有讀過相關的正史,這麼多年來看的都是些現代文,於是趕緊補補課,這一補很多東西都豁然開朗了。

其實袁崇煥這人本不復雜,只要稍微讀一丁點正史——哪怕是一丁點就很容易看清他的真面目——當然,除了我這種要騙稿費的,誰沒事又會去讀文言文呢?這就給一些忽悠軟文大行其道創造了條件。

袁崇煥死後十五年,清朝就建立了。清人創作了很多大忠臣袁崇煥的故事,其中最搞笑的莫過於皇太極山寨“蔣幹盜書”的“反間計”。有些史料語焉不詳地記載了袁崇煥下獄後,皇太極率軍北返,他故意安排人在兩個被俘的太監面前說話,“透露”他和袁崇煥之間的密謀,然後故意放這兩人逃掉,傳話給明思宗。明思宗一聽,立即相信袁崇煥確實和皇太極有勾結,冤殺了赤膽忠心的袁督師。這個故事更凸顯了袁督師天大的冤屈,也更強烈地控訴了昏庸刻忌的明思宗。儘管正常人類稍一動腦筋就會覺得這事兒不那麼靠譜,但已經被強烈主觀感情充塞的讀者哪還有空去動這份腦筋。類似這種吹捧袁崇煥、控訴明思宗的故事還很多,都很容易讓沒大多數沒認真讀過這段歷史的人所接受。當然,這主要不是爲了吹捧袁督師,而是控訴明思宗等明朝君臣的昏庸。

可能有人還不禁要問:袁崇煥這樣賣國,他到底圖個啥?要知道當時還沒有任何人——包括皇太極——都沒想過後金(清)能入主中原。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

袁崇煥勾結後金,絕不是看到了後金(清)能入主中原,我甚至相信正是因爲在他眼裡後金成不了大氣,所以他纔敢這樣搞。他並未想過投靠後金,其實也是在利用後金。他的動機和李成樑完全一致,利用後金這個黑洞,吸引國家不斷投資,自己從中漁利——這個利包括銀子,也包括官爵和實權,也就是所謂養寇自重。

袁崇煥巡撫遼東時,也就是努爾哈赤當政後期,後金已命懸一線,明思宗從表面上看已經可以一舉剿滅,所以纔會相信“五年平遼”。但袁崇煥決不能讓後金真的滅了,滅了他手下一大幫遼東將吏就斷了財路,所以他殺毛文龍、賣糧食給後金、甚至封鎖親林丹汗的蒙古部落、放縱親後金的部落劫掠,並且拼命要求議和,都是在給後金續命。至於後來朝廷逼急了,袁崇煥便出了一個狠招——讓皇太極率女真、蒙古諸部入關大遊行,打到北京城下嚇你一跳,看你還議不議和。而要做到這一步,他就必須先殺掉毛文龍,解決皇太極的後顧之憂;讓趙率教送死,讓劉策、尤世威等部離開薊州、通州,清空喜峰口到北京這條直線,解決皇太極的前方通道;在北京城下關寧軍號稱血戰,結果幾無傷亡,宣大軍卻背靠着本國京城全軍覆沒。儘管沒有確切史料明證,但我眼前總是忍不住要浮現出滿桂將軍那張怒不可遏的血臉,還在咬碎鋼牙地喊冤:“是袁督師射我!”袁督師也咬牙切齒:“就是老子射你,誰讓你礙事。掉那媽,硬頂上!遼東好兒郎,給我射死這個斷財路的騷韃子!”

儘管清人所留史料絕口不提皇太極和袁崇煥之間的密謀,但皇太極敢帶着全部家底,甚至透支了蒙古諸部的信任,像逛超市一樣深入京畿又安然而回,您說不是薊遼督師事先給他安排好了來回路線誰又能信呢?

現在有些人把袁崇煥吹捧成岳飛一樣的民族英雄,這真的有點黑色幽默,因爲袁崇煥顯然是以秦檜爲模板的,甚至有點刻意模仿秦前輩,毛文龍反倒有幾分岳飛的樣子。當然,這兩對組合的層次大不一樣,秦檜&岳飛玩兒的是全盤大局,袁崇煥&毛文龍則和你身邊某些人只能玩轉處室一樣,只能玩玩兒遼東一隅,不過格式真的差不多。四人的對比如表3所示。

表3 秦檜、袁崇煥、岳飛、毛文龍情況對比

特徵值 對象

秦檜 袁崇煥 岳飛 毛文龍

向皇帝吹牛而受重用 √ √

起初戰績不俗 √ √ √ √

政治派系領袖 √ √

堅主和議 √ √

堅決抗戰 √ √

在戰區屯田 √ √

冤殺武將 √ √

被文官冤殺 √ √

戰時防衛皇帝前方 √

清空防衛皇帝前方的軍隊 √ √

身後很快國滅 √ √

死後歷史評價反轉 √ N/A √

現在袁督師被吹成了岳飛,他的秦老師也有不少人翻案,這個問題開始越來越亂。其實南宋以來九百年,包括清朝,秦檜這個案一點都不亂,是他與金人勾結,阻撓北伐,殺害岳飛,導致南宋不能恢復中原故地。但近幾年開始有人說秦檜並不想殺岳飛,真正想議和、殺帥的是宋高宗,秦檜只是執行。然而當時南宋站穩腳跟,滅金指日可待,宋高宗作爲皇帝憑什麼就不想恢復故土?他的祖墳還在開封呢。現代人拼湊了許多理由,比如“岳家軍”是私軍、岳飛妄議立儲、宋高宗怕岳飛救回他老爹老哥會威脅皇位之類的理由,最後乾脆說這小子就是陽痿,不敢打仗。這些理由其實都跟皇太極的反間計差不多,稍微看點正史或者動點腦筋都知道不靠譜,但封建皇帝在現代的名聲是很臭的,給皇帝扣屎盆子,那多愉快呀,誰還去動這腦筋。

其實秦檜殺岳飛、促和議的動機就和袁崇煥殺毛文龍一模一樣,他也不是想投靠金國,也是利用金國來打造自己在宋朝的權位。他和金國關係最好,宋朝要與金議和,就得仰仗他秦大人。但如果宋高宗和岳飛呼啦啦把金國給滅了,還要你幹啥?所以,要在宋朝攬權,就要靠金國的外部支持,就得保持宋金戰略平衡,就得議和,不議和的就得殺了。可惜秦前輩的水平袁崇煥就比不上了,同樣是養寇自重,人家秦檜就真能做到宋金均勢,兩邊守着江淮一線乾瞪眼,誰也奈何不了誰,都等着我秦太師慢慢給你們協調吧。袁崇煥這一搞就搞砸了,不但身敗名裂,十五年後明朝就亡了。所以,秦檜下的這種大棋,也不是人人都下得起的。

不過袁漢奸得的好處便比不上秦漢奸嗎?這可未必。秦檜一死,他兒子孫子都被革職,秦家其實什麼也沒留下,袁佳氏那可就不一樣了!清軍入關後,當然不能忘了恩公,讓他的後裔加入了正白旗。正白旗,上三旗啊有沒有!儘管比李成樑家的正黃旗略遜一籌,但也夠阿敏的後代自慚形穢了。袁崇煥六世孫袁佳•富明阿當到了吉林將軍,七世孫袁佳•壽山當到了黑龍江將軍。這什麼概念?清朝實施民族隔離,東北滿洲本部只有旗人才能進入,其餘民族嚴禁入內。吉林、黑龍江將軍自然是滿洲核心上層人物才當得到的,這真是皇恩浩蕩啊!袁佳氏也不負皇恩,富明阿及其子永山在甲午戰爭中血戰捐軀,而壽山在俄軍制造“海蘭泡大屠殺”後,自殺謝罪。清朝有幾個高官這樣輕生死重大義的?唯有繼承袁督師忠勇血脈的袁佳氏一脈呀!號稱明朝最精忠的袁崇煥,他的後代恰恰是清朝最精忠,這不得不說是歷史的黑色幽默。

袁崇煥這種現象可以說是慢性病發展到極致的一種症狀,到這個階段到底還有沒有救?或許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會有吧,但明朝顯然已經不行了。其實這種養寇自重的方法只是官僚腐敗體系諸多弊端中的一個,袁崇煥也只是這個龐大隊伍中的一個點。至於他這種做法也不是創新發明,而是從兩百年前起楊洪、石亨、仇鸞、趙文華、李成樑就一以貫之的做法,還有更多的人在做更多更壞的事,而且他們每個人也都只想在帝國的肌體上剜一小塊肉而已,要說袁崇煥剜的這一塊其實不算大,真正的問題在於剜的人太多,結果就剮死了。

所以有人說明朝剮了袁崇煥導致“邊事益無人”從而滅亡,其實哪裡是大明剮了袁崇煥,分明是袁崇煥和萬千貪官一起剮了大明。

3.4 貪官一擊滅監察6.6 海瑞上疏,剛峰一柱1.5 藍玉案3.3 奪門復辟3.5 太監曹吉祥的野望3.5 太監曹吉祥的野望4.3 也有太監不貪財2.3 天裂之禍——土木堡之變10 結論7.3 名垂青史巨權貪1.3 空印案1.1 得國最正的開國皇帝4.1 不倫真愛萬貴妃3.5 太監曹吉祥的野望8.2 黨爭三國殺6.6 海瑞上疏,剛峰一柱7.5 實亡於萬曆4.2 太監帶回貪腐盛世7.2 權傾八百年5.5 王陽明的龍場悟道1.3 空印案9.2 遼東將門養育大清崛起4.4 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6.5 留作忠魂補6.5 留作忠魂補4.4 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7.2 權傾八百年7.5 實亡於萬曆7.2 權傾八百年8.2 黨爭三國殺2.3 天裂之禍——土木堡之變1.5 藍玉案3.5 太監曹吉祥的野望1.5 藍玉案4.3 也有太監不貪財4.3 也有太監不貪財8.3 夜空中的東林向你閃耀9.4 亡國亡天下4.2 太監帶回貪腐盛世9.3 關寧鐵騎,天下無敵1.3 空印案6.2 青詞宰相之神仙打架7.2 權傾八百年1.6 駙馬歐陽倫案7.4 資本主義萌芽5.4 被及時扼止的閹黨8.2 黨爭三國殺2.2 王振重啓太監干政6.6 海瑞上疏,剛峰一柱3.3 奪門復辟7.4 資本主義萌芽3.1 一手補天裂1.1 得國最正的開國皇帝6.1 大禮議的超級裂痕1.3 空印案9.2 遼東將門養育大清崛起8.2 黨爭三國殺7.3 名垂青史巨權貪6.5 留作忠魂補2.2 王振重啓太監干政6.6 海瑞上疏,剛峰一柱9.2 遼東將門養育大清崛起3.3 奪門復辟1.5 藍玉案5.3 墮落的閹黨宰相3.3 奪門復辟6.6 海瑞上疏,剛峰一柱2.3 天裂之禍——土木堡之變1.1 得國最正的開國皇帝1.6 駙馬歐陽倫案4.2 太監帶回貪腐盛世8.3 夜空中的東林向你閃耀9.2 遼東將門養育大清崛起5.2 立皇帝的富麗皇莊3.5 太監曹吉祥的野望6.5 留作忠魂補5.2 立皇帝的富麗皇莊3.4 貪官一擊滅監察4.4 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4.1 不倫真愛萬貴妃2.2 王振重啓太監干政3.2 宮鬥三人團4.2 太監帶回貪腐盛世2.4 病竈深處慢性病發3.3 奪門復辟8.3 夜空中的東林向你閃耀5.1 游龍戲鳳的風流天子5.2 立皇帝的富麗皇莊9.4 亡國亡天下4.2 太監帶回貪腐盛世9.4 亡國亡天下9.2 遼東將門養育大清崛起3.3 奪門復辟3.5 太監曹吉祥的野望3.3 奪門復辟4.5 動搖國本的唐伯虎作弊案1.2 胡惟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