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清晨,李世民如同往日一樣,駕車出了東宮前去上朝。可是今天,心情卻是格外的不同。像這樣上朝,不管是前世作爲皇帝,還是今生作爲王爺、監國太子,也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可是這一回,他卻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興奮,甚至還有一點激動和不安。
因爲今天,就是浴血重生之後的大唐新朝廷,正式開始運轉的第一天。朝堂上所站立的,就是自己親手組建的一個新班底。這個新朝廷,究竟會煥發出怎樣的氣象;這些人,究竟能不能稱職,是李世民心中想得最多的問題。
旭日東昇,朝霞萬丈。巍然屹立的皇城,披上了萬道金光。太極殿的龍尾道上,也鋪上的新的紅地毯,一塵不染的白玉石過道,彷彿也變得更加光鮮奪目。兩排威武雄壯的飛龍騎甲兵,站立在龍尾道旁布成了儀仗隊列。晨風吹拂,旗幟飛揚。一股莊重而又雄渾的氣息,隱然凸現。
李世民沿着龍尾道一級級的往前走,身後跟着文武百官,排成了兩個隊列跟在後方。
雖然還只是監國太子,可是現在,他離皇帝也就只是一個儀式的區別。看着這個自己親手組建的新朝廷,李世民雖然感覺壓力沉重還有些擔憂,但更多的是充滿了希望和期待,信心十足。
鐘鼓樓的巨鼓敲響,整座皇城也從沉睡中甦醒過來,生氣勃發。
李世民沿着腥紅地毯走到了金鑾殿前,驀然轉身。文武百官齊齊拜倒:“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皇帝聖安!諸位請起!”李世民伸出雙手,臉上洋溢着滿意的笑容。
左邊,是以李懷光、渾爲首的一手批武將;右邊,則是李勉、孔巢父爲首的文官。武元衡、薛存誠這樣陌生的面孔,也身着紅袍頭一次的出現在了朝堂的班列之中。看得出,他們的眼神中也有幾許地興奮神采。
李世民放眼環視了朝中一眼。開腔朗朗道:“諸位,三省六部組建伊始,萬象更新充滿生機和希望。希望大家恪盡職守,爲重振大唐聲威,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簡短的開場白之後,李世民馬上就切入了正題:“三省六部雖然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構架,但人員配備。還不是十分的齊整。所以,今後請諸位不遺餘力的爲朝廷舉薦人才。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不論出身貴賤與身份來歷,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朝廷一定會予以重用。與此同時。但凡舉薦人才得力地大臣,朝廷也會予以重賞。與此同時,科舉也要加以重視,不能讓人才流失。武元衡,韋執宜。你們二人分任吏部和禮部尚書,科舉的事情,要多費點心。今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那些考取了進士與進士及第的人,其中肯定有很多到長安的豪門仕紳那裡投取行卷,希望得到他們地舉薦步入仕途。十六K文學網可是現在他們自己都煙消雲散了,那些進士們的命運可想而知。因此,我打算在一個月後,重新進行一次科舉選拔。你們兩個人,要負起責來。”
武元衡與韋執宜二人出了班列,拱手應諾。
李世民頓了一頓。說道:“今後,但凡進士與進士及第,朝廷要予以更高的重視。常常有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因爲在長安沒有門第可以投靠,而最終名落孫山被埋沒了。因此。禮部今後但凡收到仕人投來的公卷,一定要予以重視。因爲往往投公卷地人。是沒有門第附蔭的,不要埋沒了他們。”
韋執宜再次領命。
唐時的科舉,就是這樣地。本來考取進士或進士及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考上了,也不一定就代表你可以安然踏入仕途。經過了禮部主持的登科考試之後,還有一道坎叫做選試。而這個選試,就相當於現在的面試,由吏部主持。因此,這其中的客觀因素就比較多了。如果有名仕達官的強力推薦,自然是容易引起注意也容易通過一點;如果出身寒微,那就要靠真正的才學和實力來打拼。如果這一關過不了,最多隻能到達官貴人的府上去當個幕僚,再辛苦地經營自己的仕途。這些年來,大唐的各項制度不斷腐化,仕紳豪門都在極力推薦自己的心腹門人然後方便自己拉幫結派。因此,大唐的官員素質也開始變得良莠不齊。這也是爲什麼,李世民在整飭了長安地豪門仕紳以後,又對吏部和科舉如此重視的原因。他就是想從根源上把好人才這個關口,最大程度地保證朝廷所吸納的,都是德才兼備的人才。
正說到這事的時候,諫議大夫陸贄站了出來:“太子殿下,臣有話講。”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心想你終於要獻上第一條勸諫了麼?
“講。”
陸贄朗朗說道:“臣以爲,殿下剛剛所說的要在一個月後重新舉行科舉選拔,不太妥當。”
李世民眉頭微皺:“理由呢?”
陸贄說道:“歷來,科舉的吏部選試,都在春季進行,故也稱春闈。這是天下讀書人都密切關注的大事,而且一直都是按例在這時候進京趕考。殿下突然宣佈要在一個月之後舉行重新考試……我大唐幅員遼闊,許多遠居異地的讀書人根本都來不及趕到長安。這對他們來說,極不公平。而且,這也會打亂既有的規則,給天下的讀書人帶來很大的麻煩。同時,這也是對皇帝陛下之前所付出的努力的一種否定。因此,微臣以爲,此事斷不可行。”
李世民心中一笑:好傢伙,第一天上朝,就給了我當頭一棒。
不過他也清楚,這一回的確是自己思慮欠妥了,於是說道:“陸贄的提議,諸位以爲如何?”
薛存誠馬上站了出來:“臣附議。”
孔巢父與李勉這兩個大儒。也一起表示贊同。
李世民笑了一笑,說道:“既然如此,我就收回之前的制令,不在一個月後重新舉行科舉選拔。不過,吏部與禮部,要重新審定進士與進士及第的試卷,儘量不要讓任何一名人才流失。”
陸贄彎腰拜道:“如此。臣便沒有異議了。”
李世民用略帶感激的眼神看了陸贄一眼,對他微微點了點頭。陸贄站回了班列中,站得標標直直,目不斜視。
李世民心中暗笑:不錯嘛,陸贄。挺稱職的。是人都會犯錯,我就是想在我犯錯的時候,身邊有你這樣地人提個醒。看來,現在已經開了一個好頭。“關於選用人才的事情,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朝廷的一項大事。所以,請大家都將此事放在心中,爲國分憂。”李世民繼續說道。“京師連生重大變故,各個重要職位出現了空缺。原京兆尹在參預朱雀門暴亂,已然伏誅。現今這個職務空缺,請諸位舉薦一個合適的人選。”
此言一出,朝廷之上突然安靜了下來。
這可是新朝廷成立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任命京兆尹。這是帝都的親民之官,主管數百萬百姓,責任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絲毫不比統率大軍的大元帥職務輕。
李懷光、渾與武元衡這些人,都是外調入京地,對長安的情形暫時還並不瞭解,自然談不上舉薦京兆尹。而其他的一些人,剛剛擔任的三省六部的重要官員。幾乎還沒有適應自己地新角色,同時對這個太子的行爲處事也持有懷疑。暫時都把持着觀望的態度。
李世民早就想到了會是這樣一個局面。他轉頭對李勉說道:“李勉,孔巢父,你們二人主持中書省,爲朝廷舉薦人才是最重要的一個責任。現在,請你們先說一說,心中有誰是合適的人選?”
李勉不動聲色地站了出來拜道:“老臣心中的確是有一個人選。不過,此人出身低微名氣不大,而且是武官出身。”
“什麼人?”李世民問道。同時,所有人都看向了李勉。
李勉侃侃說道:“幾年前,馬燧在河北大戰田悅。當時臨城被圍,萬分危機。臨守將張,將心愛的女兒打扮一番,當着將士們地面,準備賣掉女兒,換取錢糧供將士們一日之需。衆將士深受感動,盡皆願效死力,力保城池不失。後來馬燧來援,張放出風箏求救。兩方人馬拼死力戰,斬敵首萬餘級,取得了臨大捷。皇帝陛下聽聞此事後,深感張之忠義與智德,將他召入朝中準備予以重用。而張此人,也曾在臨一帶經營民生十分得法,深受百姓愛戴。老臣認爲,張就是現今京兆尹的合適人選。”
“張現今人在何處?”
李勉答道:“就在長安。尚未被皇帝接見予以重用,帝都就發生了內亂。現今張帶着愛女,潛居於民巷之中。”
二人這一對答結束之後,朝堂之上居然變得更加安靜了。所有人都在想一個問題:太子,會如此提拔重用一個深受皇帝喜愛的無名小卒麼?
李世民心中卻在想道:“李勉,你這可是給我出了一個難題了。京兆尹可是不輸宰相的一個重要職務,你卻給我推薦了這麼一個我完全不熟悉的無名小卒,而且還是皇帝想要提拔的人物。難道,你是有意這樣考考我,然後讓我向滿朝文武表明任人唯賢的決心麼?你還真是用心良苦……”
李世民也不急於表態,微微點了點頭,說道:“多謝玄卿公爲國舉賢。不過,此人我不甚瞭解,必須在接觸之後,再下決斷。另外,諸位也可以積極的另舉賢能。賢中選賢,是爲上上之策。”
李勉退到了一邊,面帶微笑。他對太子地這個表現,十分的滿意。既沒有當即拍板決定堵住衆人之口,更沒有武斷的一口回絕。這樣辦事,就會留有迴旋的餘地,是十分合適的。
果然,李勉發話之後,孔巢父等人也相繼舉薦了自己心中地人物。李世民令人都記了下來,他日必當一一接見會話,有了瞭解之後,再拿出來朝議決斷。
他這樣一個公開、公正的辦事方法,無疑解開了朝臣們地一個心結,衆人紛紛放下了心中的石頭,對眼下這個朝廷,也充滿了新的希望。
接下來,還有兩個重要的職備空缺,需要人選。一個是御史大夫,一個是大理寺卿。這兩個衙門,一個是監督朝廷和地方文武百官,一直以來都是大唐的重要監察機構。而大理寺,則是專門審理重大刑事案件,代表着大唐的律法。這兩個部門的人選,在李世民看來也是極其的重要。因爲將來不久,他登基之後是肯定要重整官場氣候、重修並嚴明律法的。
李景略現在是御史中丞,是太子的舊僚和親信。自然少不了有人舉薦他來擔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執掌御史臺,可以彈劾百官,而且位比宰相。李景略是個低調穩妥的人,他清楚自己雖然深受太子器重和信任,但畢竟在朝中資歷尚淺,勝任不了御史大夫這個重要的職務,於是自己一力推辭。同時,陸贄和薛存誠這些諫官,也毫不客氣的表示反對,根本不怕得罪人。
御史大夫的人選尚未敲定,卻已經是時近中午。無奈,李世民只得宣佈下次再議,讓朝臣們去稍事休息。看着文武百官們依次退出太極殿,李世民揚起嘴角來露出了微笑:這樣的朝廷,纔像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