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政令通暢的問題

李世民和李佑的計劃是針對門閥氏族的。

門閥氏族之所以能夠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在於他們本身掌握了大量土地等生產資料,最關鍵的是他們手中有人才,大唐的讀書人大部分都是出自門閥氏族的。

造紙和印刷技術是讀書成本的重要部分,老百姓買不起書,學習文化就從談起。現在印刷術早已經成熟了,加上造紙技術的成熟,百姓讀書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了,提高全體民衆文化水平,也就有了物質基礎。

大批的百姓提高了文化水平,從他們中間就會產生大量的人才,這就打破了門閥氏族對人才的壟斷,他們的影響力就會大大的降低。

李世民讓李承乾和尉遲寶琪等人先離開了,留下李佑單獨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李世民問道:“李佑,針對門閥氏族你有什麼想法?”

李佑問道:“父皇,您覺得他們的影響力和三年前相比如何?”

李世民說道:“已經減弱了不少。”

李佑笑道:“門閥世俗的影響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他們擁有的大量的土地和對商業的壟斷,第二個就是他們擁有的大量的人才。

如何削弱他們呢?

首先,自從糧食產量提高、工業規模擴大、商業地位提高以後,他們對生產資料、商業上的壟斷已經被打破了。

從生活上來說,百姓們除了種地以外,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們對門閥氏族的依賴程度已經大大的降低了,門閥氏族在物質生活上的影響力也大大的降低了。

只要朝廷繼續提高工商業地位,大力發展工商業,朝廷的稅收對於土地的依賴,也會大大的降低。相應的,門閥氏族對朝廷的物質上的影響力也大大降低了。

其次,物質是文化的基礎。朝廷有了充足的財力,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更多更好的,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校體系,擴大在校生的規模。

門閥氏族他們手中的人才和整個大唐衆多學校產生的人才相比,就不足爲慮了。

因此,最多再有十年的時間,門閥氏族的影響力,就會降低到很小的程度。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再實行新的土地政策,徹底打掉他們的物質基礎,就可以讓門閥氏族階層徹底瓦解。

兒臣建議,不需要對門閥氏族進行直接的刻意的打壓,從而激化矛盾。而是做好朝廷自己的事情,不斷的擴大朝廷的影響力,讓門閥氏族的影響力,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的消亡。”

李世民說道:“你說的是不錯,這是個長久之計。不過,如何能夠儘快的改變現有的官僚體系呢?”

除了軍隊以外,現在無論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府,門閥氏族的子弟所佔的比重很大,他們的影響力也就很大。朝廷所作出的決策,受着他們的制約也很大。只要是不符合這一部分人的利益,朝廷的政令推行起來就會遇到重重的阻礙。

李世民早就想換掉這些人,但是他卻沒有這麼多的人才,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對於李世民來說有些太漫長了,他急於改變這種現狀。

李佑說道:“父皇,其實這件事不難,您看這樣……”

李世民大喜過望,說道:“好主意,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年,就可以大大的改善觀了官僚結構。十年時間就一定能夠建立一個新的官僚體系。”

李世民和李佑整整談論了一天,晚上共進晚膳,又一直談到深夜。李佑離開帝寢的時候,已經是午夜了,

不久以後,唐朝頒佈了幾項措施:

其一,在所有州、府,建立綜合性的大學,所有畢業生,都可是擔任朝廷從九品官員,優秀畢業生可以擔任正九品下的官員。羈縻州建立大學或者高級中學,畢業生的待遇與以上相同。

開放對社會各階層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大學考試,量才錄用。

這項措施,受到了廣大學子的歡迎,畢竟科舉考試三年一次,產生的人才不過數十人,這就斷絕了大部分學子踏上仕途之路。有了這項措施,就爲天下的廣大學子從政打開了大門。

僅此一條,每年將會爲大唐產生大量的有文化的官員。

其二,在各州、縣、鄉,增加學校的數量,採用各地自建,官府進行補貼的辦法,鼓勵商人投資辦學。

其三,進一步提高工商業的地位,工商業從業者的子弟入學、從政不再受到限制,住宅、車馬、服飾可以享受從五品官以下官員的規格。

其四,朝廷由尚書省和吏部頒發新的朝廷官員考覈制度。

……

在李佑給李世民的建議中,有一項最令他感到痛快,這是解決政令不通最有效的手段——新的朝廷官員考覈制度。

這項制度的核心就是把認真執行朝廷的政令,在考覈官員政績的內容中,佔到八成。簡單地來說,就是軍管。

新的朝廷官員考覈制度中規定,只要是朝廷頒佈的政令,各級官員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就像在軍隊中服從命令一樣,只要是阻礙了朝廷政令的實行,無論各級官員,立即解除職務。

這項措施聽起來有些不合理,因爲在執行朝廷的政令過程中,由於各地情況不同,強行推行朝廷政令可能會造成當地的很多麻煩,甚至造成暴亂都有可能。也會因此造成官員們微微諾諾,不顧當地實際,機械地執行朝廷的政令的情況。

然而,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也比朝廷的政令不通,危害要小得多。

朝廷頒佈的政令,畢竟是經過深思熟慮,適合唐朝總的形勢,適合大部分地區的情況的。

假如朝廷的政令,的確不符合某一地區的特殊情況,新的朝廷官員考覈制度中規定,當地的官員可以將當地的實情向上級部門彙報,但是在沒有得到批准之前,必須堅決執行朝廷的政令。

如果有的官員,能夠冒着罷官甚至殺頭的危險,本着愛國愛民之心,確實根據當地的實情,違背了朝廷的政令,妥善的處理了當地的矛盾,爲朝廷避免了重大損失。這樣的官員就是特殊人才了,也爲朝廷發現棟樑之才提供了依據。

當然啦,這樣的人才鳳毛麟角,也更難能可貴。

實行這樣的考覈標準,會得罪大批的官員,這就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負責執行。

李世民早就有了人選——侯君集。

在擔任吏部尚書的第一天,侯君集就表現出了他強悍的本質。

那是在去年,侯君集接替了長孫無忌的吏部尚書後的事情。

去年的一天,吏部。

侯君集新官兒上任,興沖沖地來到了吏部,這才發現除了一個吏部的郎中正在打掃衛生,其他的官員還都沒有來上班,此時,已經出超過了正常上班時間的半柱香的時間了。

侯君集強忍着怒火,站在大堂裡,等着吏部官員們的到來。

第八百六十一章 絕對的本錢第三百六十八章 就讓他猖狂吧第八百八十五章 小鬼子就沒有一個好東西第七百九十五章 憤怒的松贊干布第六百六十六章 閃電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還有什麼意外弟九百五十章決戰前夕第四百九十八章 放棄兄弟,我還是人嗎第四百四十五章 讓他無路可走第四百二十章 立刻捉拿李佑第十四章 我在做學問第八百六十八章 豔遇的期待第七百八十三章 李佑的福氣第八百六十三章 少年名將第四百一十八章 錢多信譽高啊第八百六十九章 美人如玉第四百零三章 全都是狠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神童狄仁傑第四百六十六章 需要開酒肆賺錢嗎第四百四十九章 閻王審案第六百一十八章 諺語怎麼說的第二百八十九章 又被打臉了第一百九十章 連升七級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壞的打算第四百零四章 真正的專業人員第四百三十三章 《拓地誌》裡面的大秘密第二百七十九章 你們還要不要臉啊第八百七十一章 吃貨的威力第九百一十六章 吃飽了撐得第一百四十一章 吃貨的境界第三十一章 推銷磚茶第五百二十一章 此人必須留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練兵的絕好機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承乾的法寶第七百二十五章 劫持第七百二十五章 劫持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一百八十六章 薛仁貴第二十四章 一條褲子第六十一章 敢於亮劍第八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留下遺憾第九百五十一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難纏的崔氏第八百八十五章 小鬼子就沒有一個好東西第四百二十五章第八百九十章 計中計第九十二章 李恪發燒第二百九十章 李世民給李佑的交代第七百二十四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一百一十五章 藏頭詩第五十一章 椰風擋不住啊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國的真正含義第六百八十二章 火上澆油第三百五十七章 耳目一新的李承乾第九百三十六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四百五十二章 佑兒,你很好第一千零一十章 夢中情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絕世武功第六百八十章 要成全千古佳話九百五十五章 要向他學習第六百八十章 要成全千古佳話第六百八十八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章 洛陽的水更深第一百八十二章 李淳風和推背圖第八百九十七章 藤原京亂局第二十二章 彈劾李世民第九百二十九章 見到親人的感覺第七百七十三章 直接被回絕了第八百零七章 嚼糖第五十九章 別怪我下黑手第七百三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九百三十六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父皇,您的聖旨不管用啊第七百九十七章 爭取最好的結果第七百零二章 慰問團第八百七十章 溫柔的殺機第六百四十五章 狂熱的大唐第二百二十一章 真正該謝的人不是我第七百七十二章 褚遂良的感慨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唐毒瘤第二百七十章 致命錯誤第五百四十三章 難纏的崔氏第九百四十六章 令人不齒第四百八十六章 殿下,你這就不靠譜了第七百八十章 第一個掉進坑裡的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九百二十三章 心虛的表現第一百四十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人指點第六百五十四章 又是京觀第一百八十二章 李淳風和推背圖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是大國陽謀第四百一十八章 錢多信譽高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誰讓我有個好兄弟呢第七百九十三章 這就是底氣第一百零五章 裝逼的大好機會第四百六十九章 夫妻搭檔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爭債券第一百零三章 你們早死了八回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