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

在朱由檢的授意下,四海商行刻意在某些行業取得了壟斷地位,蔗糖業便是其中之一。

福建行省漳州府興化縣現在已經成爲了大明的蔗糖基地,當年從四海票號借貸的李興,現在已經變成了四海商行興化縣榨糖工坊的總管事,管理着興化縣境內的兩處大型製糖工坊,旗下僱傭的工人已達五百餘名,每年出產各種蔗糖三萬餘石,佔整個興化縣蔗糖總產量的四成左右。

現在四海糖業的第三座大型工坊正在建設之中,預計會在甘蔗成熟前建成投產。

在前兩座工坊積累下足夠多的經驗後,第三座工坊的建築面積將會更大,預計招收工人四百餘人,幾乎趕得上前兩座工坊之和了。

第三座工坊投產後,預計每年可製糖兩萬五千石左右,三座工坊相加,將會使得四海糖業每年的總產量佔到整個興化縣的七成左右,成爲大明製糖業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不用兩年,興化縣境內的個人糖寮將會全部被四海糖業所吞併,興化縣將會只有一家大無邊的糖寮。

而隨之而來的是嚐到甜頭的興化縣農戶們正在拼命開荒,從最大限度上加大甘蔗種植面積和供應量,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除了每家每戶的口分田外,整個興化縣將會遍植甘蔗,大明糖都的美譽將會傳遍四方。

四海商行的吞併行爲並沒有引發當地糖寮業主的反對,恰恰相反,不管是衆多糖寮業主還是當地農戶們,對新興的四海糖業表現出了無比的擁護和歡迎。

現在四海商行早就渡過了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階段,在朱由檢的要求下,四海商行在每個行業的擴展,已經不再將榨取勞動力的剩餘價值作爲牟利的手段之一,而是通過薄利多銷,厚待旗下員工的姿態加入到了商品競爭的大潮之中。

就拿四海糖業總管事李興一家來說吧,當初在四海票號的扶持下,李興家的糖寮進行了擴產,糖寮作坊擴大了規模,僱請的工人也達到了二十五人,犍牛十五頭,一年產出各類蔗糖有近千石,刨去各種開支,年獲利可達三百餘兩,從而一躍成爲興化縣數得着的製糖大戶。

四海商行看中了李興的製糖技藝和管理能力,遂決意收購李興家的糖寮,作爲進軍制糖業的第一步。

商行給李興開出了月俸二十兩、工坊管事的價格,他的哥哥李衝則是月俸十五兩、專門負責原材料的採購工作,他們的爹爹則是每月五兩薪酬,負責後勤保障的相關事宜。

這樣的條件已經是非常的優厚了,李家三人月俸相加,已經超過了自家辛辛苦苦一年的利潤。

別忘了,他們雖然僱請了不少工人,但大部分時間是要親自參與勞作的,所得的利潤是真真正正的血汗錢,哪比得上純管理來到輕鬆自在。

四海商行漳州分行的掌櫃還告訴李興一家,現在的月俸只是開始,等到將來工坊擴大產能後,隨着利潤的增加、成本的減少,他們的薪資也會水漲船高。

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李興終於答應了四海商行的收購計劃,他們一家便從興化縣的糖寮業主,搖身一變,成爲了皇家商行中的一員。

而這個身份也是李興一家最爲看重的,也是促使他們下定決心的主因。

作爲一個底層農戶來說,李興一家見多了官府和鄉紳對老百姓的盤剝和欺壓,就算他們將來能把產能再度擴大,掙來更多的銀錢,但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禍從天降。

在這個階層分明的時代,沒有身份而有錢,很可能就是一種原罪。

而四海商行掌櫃特意透露出來的信息,讓他們看到了那座時隱時現的遠古巨川的身影。

只要投靠過去,他們就再也不用擔心某一天醒來時,已經面臨着人財兩空的絕境。

李興家的際遇就是興化縣其他糖寮業主的縮影,也是四海糖業迅速成長起來的原因。

改名四海糖業之後,四海商行加大了對興化縣境內其他中小型糖寮的收購力度。

由於四海商行開出的條件非常優厚,各個糖寮業主以及各人名下的工人們,只要稍微一算便可以得出,只要併入四海糖業中,每年所獲會比自己現在經營和打工要高出很多的結論。

最現實的更是有李興一家現身說法,所以四海糖業的併購進展異常順利,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便達到了現在的規模,而且這樣的併購勢頭正在繼續延伸下去。

四海糖業一邊併購一邊生產的過程中,當地種植甘蔗的農戶也是獲益匪淺,因爲四海糖業對農戶種植出來的甘蔗開出了每斤高出一分的價格,這種仁義之舉讓廣大農戶們的收入有了巨大的增長。

每到甘蔗成熟時節,大批的農戶趕車挑擔,爭先恐後的擠到四海糖業兩座工坊的收購處售賣甘蔗,在過完磅秤後,歡天喜地的拿着書記員開出的票單,去往不遠處的財務室支取銀錢,隨後鄉里鄉親麼熱情的打着招呼,帶着發自內心地笑容回返家中。

這些銀錢會變成家中娃兒口中的吃食,會變成家中黃臉婆娘頭上的銅釵,會變成家中老爹老孃身上的嶄新衣裳和鞋靴,會變成與相熟好友吆五喝六的划拳聲中偷抿一口的米酒,會變成親人突發疾病時那副救命的湯藥。

在窮慣了的農戶眼中,能有這樣的好日子已經是老天開眼了。

讓利於民,這是朱由檢的宗旨,也是他對四海商行的基本要求。

就拿製糖來說,這個暴利行業帶來的利潤太大了,所有的讓利對於最終的利潤來說不值一提,朱由檢會在合適的時機提出要求,進一步提高對甘蔗的收購價,以讓農戶們得到更多更大的實惠。

另外,朱由檢特意囑咐鞏凡物,在加大白糖產量的同時,一定要做好生產技術的保密工作,嚴防這項核心技術泄露出去,尤其是絕不能讓西夷得到此項技術。

四海糖業的設立便是基於這個原因。

壟斷之後,保密工作纔會變得相對簡單。

因爲這時候的歐洲,並沒有從中國得到黃泥水淋糖法的技術,瑩白如雪的白糖在歐洲可是價比黃金的存在。

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章 皇莊2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