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

當方以智和鄭芝鳳將葡萄牙船長的警告傳達給船隊的每個人之後,幾乎所有人聞訊後都是面如土色,但事已至此,回頭是不可能了。

兩天之後,船隊抵近了葡萄牙船長口中那個恐怖的海角處。

遠遠望去,只見陸地上一條細長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劍直插入海底,由於現在還沒有人試圖登陸上去,所以好望角上還沒有樹立燈塔,只有大片黑灰色的岩石蜿蜒伸展着。

好望角所在的天空上,烏雲密蔽,連綿不斷,一陣陣猛烈地西風勁吹,一個個渦旋狀雲系向東飛馳,海面上奔騰咆哮的巨浪不時與船舷碰撞,發出的陣陣吼聲,震撼着船隊每個人的心靈。

來自這個星球上的南北兩股暖溼氣流在此發生交匯,所產生出來的巨大能量碰撞着、撕扯着,有此衍生出來的強大氣流,在海面上形成了如山般的滔天巨浪。

所有船隻就像一枚枚處在漩渦中的落葉一般,隨着海浪上下起伏,猶如後世的過山車一般,不斷地被拋起後再忽忽悠悠地落下,船上每一個人的心臟都在跟着這個節奏上下波動着。

所有人的腦海中都被巨大的恐懼感填滿,很多年紀較小的孩童已是痛哭失聲,就連久歷海上的鄭芝鳳也是面無人色,橫向跨開大步,渾身緊繃,雙手牢牢抓住艙門凸出部的方以智也是臉色鐵青。

幸運的是,時節正值初秋,他們遇到的狀況是好望角的常態,船隊並沒遇上冬季風暴最爲密集和最爲狂暴的時候,在經過約麼一個時辰的強烈顛簸之後,整個船隊除了少數幾艘船隻在風浪的摧殘下有所損傷外,全部安全通過了這塊魔鬼地域,從印度洋順利的駛入了大西洋。

當晴天麗日、風平浪靜地景色重現在人們的眼前時,所有人都鬆開束縛來到甲板上雀躍着、歡呼着,剛纔只不過短短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讓人竟然有着隔世之感。

接下來的時間,船隊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大約十天左右,終於在大西洋東岸找到一處尼德蘭人建造的補給點,船隊得以在此靠岸修整,也順便讓受損船隻得以修補一番。

雖然這個補給點比較簡陋,條件非常一般,但對於剛剛經歷過生死考驗的人們來說,能夠踏上久違的陸地,已經足以使大家興奮和激動了。

這個補給點是由東印度公司修建的,爲的是方便來往於東西方之間的尼德蘭船隊能靠岸歇息,同時也爲經停此地的其他國家的商船提供淡水和食物,當然,價格也是昂貴的。

在得知這隻規模較大的船隊是來自遙遠的大明帝國後,東印度公司派駐此地的特派員先是深感震驚,隨後便展現出了比較友好的態度。

對於東印度公司來說,大明帝國可是一個強盛的國度,物產也是極爲豐饒,東印度公司正在竭盡全力與大明開展全方位的商業合作,以便從中獲取高額的利潤。

作爲威名赫赫的鄭氏家族的主要成員,鄭芝鳳並沒有對這位特派員炫耀自己的身份,雖然他把自己的身份說出,會贏得更多的尊敬和便利。

他很清楚自己現在的身份,知道自己代表的是大明皇帝,現在一切應當以方以智這位正使爲尊,如果鄭氏的影響力超過了大明,那未必是件好事。

在這個補給點修整了足足七天,在補充了一些必要的物資,受損船隻也全部維修完畢,並且大家的心氣重又恢復之後,方以智這才下令全體登船,船隊依次緩緩離開大陸,重新駛入無邊無際的大西洋。

在繞過好望角之後,船隊行進的方向已經轉爲向北,接下來的航行中雖然也偶遇暴雨狂風,但在經歷過好望角的一帶滔天巨浪的洗禮後,大家對此已經不再有過度的恐慌感。

崇禎十年十月二十日,經過長達三百餘天的艱苦航行,大明帝國使團船隊終於抵達了此行出訪的首站------歐洲最西南段伊比利亞半島國家葡萄牙王國港口城市裡斯本。

葡萄牙一詞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溫暖的港灣”,或者是“港口之地”,由此可見這個國家是以什麼見長的。

此時的葡萄牙在經歷了十五、十六世紀在全球的大規模殖民地擴張後,整體實力已經迅速衰退,從而被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所吞併。

但是隨着哈布斯堡王朝幾近覆滅之際,葡萄牙王室光復力量已經將哈布斯堡國王腓力四世趕跑,大明使團到來時,葡萄牙已經全面光復,新的國王若昂四世剛剛完成了登基加冕儀式,意氣風發的若昂四世正想大展手腳,以期恢復上世紀葡萄牙的榮光。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大明帝國派出的首隻使團抵達了剛剛從戰亂、饑荒、政變中走出來的葡萄牙。

在獲悉遙遠東方強大而神秘的大明帝國使團抵達本土後,三十歲的若昂四世沒有考慮太久,便迅速派遣自己的弟弟若昂·席爾瓦·維薩烏親王前往港口迎接大明使團一行。

“我最尊敬的大明帝國使節方閣下、鄭閣下,鄙人葡萄牙王國親王若昂·席爾瓦·維薩烏,奉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的命令,熱烈歡迎來自遙遠東方帝國的客人,並代表國王陛下,對最爲尊貴的大明帝國皇帝陛下致以最親切的問候!

我們葡萄牙王國與強大的大明帝國有着一百多年的交往歷史,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兩國不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始終保持着友好合作的關係,我們真誠希望貴使這次的到訪,會給兩國長期友好的交往帶來新的篇章!”

在里斯本碼頭,年輕英俊地維薩烏親王右手撫胸,衝着率先踏上陸地的方以智,以及稍稍落後半步地鄭芝鳳行禮並發表了熱情簡短的歡迎詞,一名在澳門生活了三十年的葡萄牙傳教士達·席爾瓦作爲了雙方之間的通事。

大明船隊於昨日抵達里斯本,隨後方以智派遣鴻臚寺一名主事拿着大明國書,在達·席爾瓦的·陪同下上岸與葡萄牙人進行了對接,所以維薩烏對此次到訪的大明使團正副使的來歷還是有所瞭解的。

“本官與鄭副使代表大明皇帝和朝廷,感謝維薩烏親王親自前來迎接。

正如親王所言,大明與貴國有着長期的交往歷史,兩國朝廷與民間都有着密切的交往,至今尚有數萬貴國人員居住在我大明領土之上。

此次使團能夠橫跨數萬裡,抵達此等極西之地,也有賴貴國船長、水手鼎力相助,大明在征討不服王化之割據時,貴國亦有大量軍校予以助戰。

有此可見,大明與葡萄牙兩國之間,還是有着密切合作之良好基礎,正是基於此點,大明皇帝陛下才特遣我等出訪歐羅巴,並將首站定在葡萄牙王國。

本官與鄭副使由衷希望,此次大明與葡萄牙朝廷之間能夠達成諸多會惠互利之共識,以此來推動兩國之傳統友誼能夠得到進一步之發展,最終使兩國朝廷與民衆從中受益!”

面對以親王之尊的維薩烏親自前來迎接,一聲大紅官袍的方以智以不卑不亢的語氣,將此次到訪的目的和願望講了出來。

“方閣下的闡述也正是葡萄牙王國的願望!

我們葡萄牙衷心希望,我們兩國能夠在各方面進行全面合作,使兩國得到更多的利益!”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三百章 證據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八章 皇莊4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章 證據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