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

“夫人這是說的哪裡話,無論如何,爲夫都是與你相濡以沫二十載之結髮夫妻,更別提你爲孫家誕下克敵與嫣兒,此般情意,豈是他人所能取代!

若不是此次母親大人心血來潮出此下策,爲夫怎會有如此閒情逸致。

國事繁忙之下,身爲聖上信賴之臣子,爲夫實是再無精力考量其他了。

此次萬般無奈之下,倒是教賢妻你心下受委屈了,唉!

對了,克敵有無來信?

爲父本打算在其行冠禮時爲其取個表字,現下這一去還不知何時回返,還是等他回來時吧!”

雖說自古以來,大丈夫三妻四妾實屬尋常之事,但身處王朝末世的孫傳庭,在年輕時候則是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爲己任,專注於讀書中試,力圖在青雲直上後輔佐明君,匡扶社稷,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所以他對女色並不太過在意。

但是中試爲官後短暫的宦途讓他失望不已。

在辭官歸家這些年月中,眼見大明局勢日漸糜爛的孫傳庭更是憂心如焚,對於孫李氏明裡暗裡提出的多納妾室、爲孫家開枝散葉的說法,他都以準備出仕爲國效力爲由推搪過去,直到今天實在無法拒絕老母的心意,這才勉強同意了納妾之事。

孫傳庭現在唯一的兒子孫克敵已經到了弱冠之年,在國子監就讀的他也被分派去了湖北行省,參與到了移民安置的相關事務中去,過年的時候,他們爺倆都在外地,也讓孫李氏牽掛不已。

就在孫傳庭夫妻敘話時,宮裡的朱由檢也在乾清宮御案上記錄着偶來的靈感,其中一條便與孫克敵有關。

年僅二十歲的孫克敵的性格不似孫傳庭這般剛直,在爲人處世上頗爲圓滑和老道,結交也十分地廣泛,在國子監中也是收穫無數好評,被很多人稱讚爲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

在和他人打交道時,無論對方是販夫走卒,還是文人雅士,孫克敵都能放下身段與之平等相處,言辭之間從來不會讓人覺得他有任何舉止傲慢之處,這種隨和親切的行事作風極受他人的喜愛。

就連年紀尚小地朱慈烺,在休沐時回到宮裡後,也是不止一次的提到孫克敵的名字,言語裡對這位大他七八歲的世家公子也是不吝讚美之詞。

爲此,朱由檢還專門命錦衣衛安排人手,蒐集孫克敵相關資料,一邊對這位名臣之子有着更加確切的瞭解和認知。

孫克敵是去年朱由檢特地點名安排到湖北去的。

朱由檢心裡清楚,歷史上有不少看上去是個人物,實際上卻並沒有出衆才能之人,唯有通過不斷地觀察和考驗,最後纔會驗證其真僞。

移民安置工作又苦又累,這種類似於後世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樣的形式,纔是檢驗一個人成色的最佳時機。

如果在艱苦的環境下,孫克敵還能保持現在這種爲人處世的作風,朱由檢就會把他作爲未來太子輔臣來培養。

如果孫克敵表現出水土不服的樣子,那麼將來的前途就會有限的很。

到目前爲止,已經有兩名閣臣家的公子進入到朱由檢的視線當中。

一個是溫體仁的次子,溫侃。

另一個就是孫克敵。

從各方面送來的情報彙總來看,屢試不中的溫侃,在司農寺本職工作中表現的相當出色,如果不是他資歷過淺的話,朱由檢很想把他超擢到一省巡撫這種高官職位上去。

溫侃自從去年率先帶着司農寺的相關人員去了湖北後,到現在近一年的時間裡,除了因病歇息過數天之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奔波於相關府州縣之間,利用積累起來的各種知識,親自指導農戶們進行開荒和耕種,有時吃住也在鄉間,甚至端着飯碗蹲在田間地頭與農戶邊吃邊聊,這種極爲務實地作風令朱由檢暗贊不已。

他從溫侃地身上看到了後世新中國建國之初,那批優秀幹部的身影,這在封建社會是極其罕見的。

不管這是出自於溫體仁的授意,還是溫侃的主動和自覺,這種優良的作風都值得大力提倡和表彰。

這種官場新風氣已經在北地蔓延開來,隨着北官被有序地派往江南地區擔任主官,朱由檢相信,再過五年,最長十年,整個大明的官場作風將會煥然一新。

袖手談心性的官員將會被鄙視,也會被排斥,更會被閒置。

務實肯幹將會成爲官場,甚至整個社會的主流,昂揚奮進將會成爲主流,蓬勃向上會成爲大明的主體氛圍,這樣的世界纔會讓所有人都有着十足的勁頭大步前行。

溫侃只要保持長期將現在的作風保持下去,那將會被一步步拔擢重用,最終將會入閣參贊政務。

爲了不使這位自己極爲看好的人才恃寵而驕,朱由檢已經不止一次地暗示過溫體仁,讓他好好教導溫侃,戒驕戒躁,不必急於在仕途上取得什麼成就,風物長宜放眼量,太子還沒成年呢。

這種話裡的意思,相信人老成精的老溫肯定聽得出其中的寓意,在給兒子的家書中自然會隱晦地提起,早就被薰陶出來的溫侃一看就懂。

朱由檢這番話就等於明明白白地告知溫侃,你是朕留給太子的人,穩穩發展就可以了。

溫侃剛到三旬的年紀,要是按閣臣七十歲致仕算的話,還有四十年的仕齡,早着呢。

朱慈烺今年十三歲了,等他按照此前的計劃求學遊歷過後,朱由檢會找一個合適的時機讓他上朝理政,學習政務處置的流程和經驗,以便儘快地進入角色。

朱由檢並沒有打算在皇帝的位子上坐到死。

他的心裡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

那就是,要在垂垂老矣之前讓位,然後帶着周後她們遊覽大明的如畫江山。

朱由檢並不是貪戀權利的性格,來自後世的靈魂其實更渴望着自由和不羈,美食美景纔是他所熱愛的。

如果將來他理想中的盛世能夠到來,朱慈烺也顯示出明君的風範,他不介意提前讓位。

不過,這只是個初步設想,一切還要走着看。

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八章 皇莊4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六章 皇莊2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二章 駱養性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