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五節

一棵玉竹從埋種入土到成熟出土,不過兩三年光景。無論是長勢喜人的連片玉竹田,熱氣逼人的玉竹晾曬場,機器忙碌的玉竹加工廠,還是貧困戶熱情邀請扶貧工作隊至家中共同分享的那一桌農家宴,視頻的鏡頭跋山涉水,忠實記錄和分享了這些被玉竹串聯起來的關於時間、關於生活、關於希望的故事。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通過玉竹這個產業扶貧的載體,我們看到了桂陽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立足產業帶動、資金扶持、政策保障、創新機制等措施,對全縣12157戶30145名貧困人口制定出了“一戶一策”鞏固提升幫扶計劃,讓扶貧工作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書寫了別具特色的脫貧攻堅桂陽經驗。

登上桑植縣龍潭坪鎮紅軍村雲頭山,“秋老虎”溫柔了不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楊凱穿着迷彩服沐浴在陽光裡,和諧地成爲海拔1500多米大山的一部分。

山,是紅軍村最顯著的特徵。高聳入雲的山頭,曾經是保護革命火種的屏障,而今一度成爲阻礙羣衆脫貧致富的鴻溝。

80多年前,30多名村民跟隨賀龍的腳步,翻過大山鬧革命,村子也因此得名。“面對貧困,同樣是一場戰爭。”腳下羣山鬱鬱蔥蔥,帶着軍人使命的楊凱來到紅色故地,把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的責任穩穩扛在肩上。

在我省今年4月啓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楊凱獲得好評。

挑最硬的骨頭去啃

2018年,楊凱作爲省軍區第24任扶貧隊長,接過“老區不脫貧、部隊不撤兵”的戰旗。

紅軍村,曾經是省軍區的建整扶貧村,因並村貧困指數上升。這個位於湘鄂邊界山區,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村,總人口1481人中,貧困人口多達113戶419人,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是典型的老、少、邊、窮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

經過多年的脫貧攻堅戰役,仍未脫貧的,都是最爲堅固的貧困“堡壘”。在紅軍村,山路塌方後,村裡沒錢清障,村民進鎮上買日用品只能翻山越嶺;山區缺水,一家子洗臉共用一盆水,然後用來餵豬。

楊凱告訴記者,開始縣裡建議幫扶隊進駐距縣城較近,幫扶壓力較小的另一個村,“最後我們選定紅軍村,就要挑最硬的骨頭啃。”與此同時,楊凱還需幫帶省軍區正在幫扶的劉家坪白族鄉新陽村,以及幫扶過、但因並村有返貧風險的該鄉犀牛村。

3年要面對3個合併的貧困村,也就是說3年要完成以往7個貧困村的脫貧任務。面向高聳入雲的山頭,楊凱向着羣山立下“軍令狀”:一定如期帶領紅軍村、新陽村脫貧出列,鞏固提升犀牛村脫貧成效。

3個貧困村,3個扶貧隊隊長身份,沉甸甸壓在楊凱肩頭。

用最深的感情扶貧

從長沙到桑植縣380公里,近5個小時車程;桑植縣到紅軍村90公里,近3個小時車程;從紅軍村到新陽村與犀牛村80多公里,近2個小時車程。

2年半的時間,楊凱車輛總里程超過10萬公里,平均每天行程達100多公里,先後跑壞了兩臺越野車。

作爲一名軍人,他社會資源相對有限,但有一雙跑不斷的腿——

12公里的產業路,跑出來了。“通天公路”終結了紅軍村村民下山難的噩夢,也終結了他們守着萬畝糉葉林這座金山,卻只能“郎在高山打一望”的尷尬。

玉竹的生長還在繼續,脫貧攻堅的故事仍在續寫。當看到一個個貧困戶臉上綻放的生動微笑,我們知道,他們通往幸福的道路越來越平坦。

第六十一節第七十二節第九十九節第一百零一節第八十一節第一百零四節第一百一六節第八十四節第九十七節第五十節第八十七節第五十四節第八十四節第一百零三節第一百一二節第六十六節第六十三節第一百節第八十七節第一百零三節第一百一六節第九十六節第六十九節第七十二節第八十六節第一百二十一節第五十七節第五十七節第六十一節第六十九節第八十八節第一百零一節第五十二節第一百零五節第一百零九節第六十九節第六十二節第五十二節第七十六節第七十七節第八十二節第五十節第八十五節第九十六節第九十一節第八十三節第一百一二節第九十八節第一百零八節第八十一節第六十九節第七十五節第八十二節第八十八節第六十六節第一百零一節第五十一節第九十七節第五十三節第六十二節第九十三節第七十節第五十三節第七十節第九十七節第五十一節第七十九節第一百一七節第一百零七節第五十九節第七十五節第五十四節第七十節第一百一八節第七十九節第一百一二節第一百零九節第一百零三節第五十六節第一百零一節第一百二十節第六十節第七十三節第八十三節第七十六節第六十二節第七十六節第五十九節第七十節第一百二十節第五十三節第一百一七節第八十一節第七十七節第一百零一節第八十節第一百零七節第六十九節第一百一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