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伯沒有被殺,而是歸順劉備了?”文丑雙手緊握成拳,手背和額頭上青筋暴起,牙齒咬得格格作響。
作爲袁紹麾下職位最高、威望最高的三員大將,文丑、高覽和張郃在軍中地位相當尊崇,這三人不但武藝出衆、擅長統兵作戰,還佔着一條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們都是冀州本地人,深得軍中士卒乃至於本土派官員的推崇。
無論潁川派還是南陽派,縱使在袁紹那裡格外受到寵信,也不敢過於欺壓本土派官員,最大的原因就是這三人牢牢掌握着袁紹手下最爲精銳的兵團。
亂世之中,軍權就是本錢,就是性命,就是一切。
幾個月前,戰局危急,高覽親率死士突入幽州軍陣地卻敗在關羽手下,從此再無音訊。
在冀州本土派官員的大肆宣揚和鼓動之下,袁紹特意爲高覽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葬禮,爲了藉機爭取軍心,他還“慷慨”地把高覽的部衆分配給文丑和張郃,希望他們爲其復仇,痛擊幽州來敵。
可現在看來,袁紹的一番作爲、冀州軍的悲痛,都成了笑話。
這讓人怎麼接受?
“我們原本計劃在鉅鹿南部屯田,用以加強防備、且減輕軍糧壓力,可是在得知高覽和鞠義領軍前來之後,許多民夫丁壯、甚至是新招募的士卒都喪失了鬥志,紛紛逃回家鄉,有些人甚至投奔到敵軍那邊。”逢紀苦笑着說道:“主公擔心消息一旦傳開,這邊的軍隊也發生一樣的情況,這才讓我親自前來安撫。”
“鞠義乃是冀州軍一員宿將,如今軍中許多都尉甚至於校尉,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高元伯這些年來善養士卒,威望更是不用多說,只要他二人登高一呼,還真有可能拉走一部分人。”文丑點點頭,銳利的目光在軍帳中掃了一圈。
單單在他的大帳之中,就至少有四五名將領曾是鞠義或高覽的下屬,並且深得器重。
逢紀順着文丑的目光,同樣掃視了一圈,見到好幾名將領不敢與自己對視,而是低下頭去,心中頓時明瞭,當即開口說道:“諸位連日征戰多有辛勞,早些回去歇息吧。”
其他人也不是傻子,自然聽懂了逢紀的言外之意,知道他起了疑心,便紛紛站起身來告退,頃刻之間就走了個乾乾淨淨,只剩下對坐的文丑和逢紀二人。
“文將軍,軍中需要進行一番整頓,否則會出問題。”這時候逢紀也不遮掩,直截了當地說道。
“我知道,只是如此一來,牽扯到的人就太多了,如何安置這些人又不讓他們心生不滿,軍師想過嗎?”文丑點了點頭,隨即憂心忡忡地問道。
逢紀搖了搖頭,話語中滿是無奈,“當今正是用人之際,我們卻不得不翦除隱患,實在是舉步維艱。”
此時此刻,這位自詡足智多謀的南陽名士才真正感覺到一陣絕望和無力。
想法再多,計策再妙,沒有同等的軍事實力作爲後盾,都是白搭。
自己費盡苦心,制定下吞併冀州的計劃,潁川諸人在鄴城辛辛苦苦幹了幾個月,又是拉攏世家豪強又是剷除韓馥的心腹,終於讓袁紹從兵不滿萬、腳下無立錐之地的窘境一躍成爲冀州的主人。
可是劉備大搖大擺地統軍南下,硬生生從袁紹手中奪了半個冀州不說,還差點把荀諶等人率領的北上部隊給吞了。
自己這邊拉攏張揚、黑山部衆和南匈奴於夫羅,準備在兗州和幷州開疆拓土,從側翼建立對劉備的包圍網,這樣的計劃可謂高明。
可是在劉備的支援下,只剩下半口氣的張燕死灰復燃,反過來又把張揚和黑山叛軍按着打,讓他們連連告急,根本騰不出手幫助袁紹。
自己這邊剛剛說動青州刺史臧洪,請他出兵北上,共抗劉備。
誰曾想不等臧洪北上匯合,劉備就先發制人,向青州發動猛攻,同時還能在西線和中線再次點燃戰火,讓冀州軍全部的機動力量自顧不暇。
絕對的軍力優勢,創造出絕對的主動權,己方的所有謀劃,在幽州軍連綿不絕的狂猛攻勢之下,顯得是那麼好笑。
“白馬義從遮蔽了整個趙國,切斷了襄國對外的所有通道,關羽肯定也不會駐足不前,如果我猜得不錯,他此時應該率領主力壓到了襄國城下,開始攻城了。”聽了高覽的消息之後,文丑只覺得心中煩躁,兩相對比之下,他決定還是把話題轉回當前戰場,重新討論西線戰事。
“張將軍善於依託地勢構建防線,之前我們在路過襄國的時候,也曾經觀摩了城防情況。兵法有云:十則圍之,張將軍手中有兩萬多名勁卒,又依託襄國那等堅城,單憑關羽的三萬人馬,只怕是攻不下來的。”逢紀思考片刻,得出一個比較樂觀的結論。
文丑搖了搖頭,沉聲說道:“軍師是沒有親眼見識過幽州軍投石機的厲害,在數百斤重的石塊轟擊之下,幾乎沒有夯土城牆能頂得住。”
回想起之前在渚水那場持續了十幾天的浴血奮戰,從幽州軍陣地上投射出的鋪天蓋地的石彈,文丑仍然心有餘悸。
他是親眼見過一塊百十斤重的石塊飛越一里半的距離,將自己不遠處的一輛糧車砸成粉碎的。
“那文將軍打算怎麼做,繼續守在檀臺嗎?”被文丑這麼一說,逢紀心裡也沒底了。
“檀臺是聯通襄國和邯鄲之間的咽喉,擁有方圓數十里最好的渡口,一旦我軍輕易離開,被白馬義從突入我方腹地,那就真的完了。”文丑痛苦地閉上雙眼,時至今日,他已經沒有信心跨越湡水,冒着被趙雲斷絕退路,或是趁機襲擾魏郡的風險,前去救援張郃了。
區區一百里的距離,此時儼然成爲了無法逾越的天塹。
逢紀霍然起身,大步走出軍帳,許久之後才轉身進來,似乎是下定了某種決心。
“文將軍,如果你手中多出兩萬兵力,能否擊退敵軍,將戰線推回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