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要與時俱進啊

“爲父那時候也不過三十歲出頭,整天爲如何解決幾百萬人的衣食住行,如何平定天下,還天下一個太平而奔忙,把很多問題都想得簡單了。”劉備輕嘆一聲說道:“曾幾何時,爲父以爲這天下如此崩亂,儒家要負很大的責任,甚至想過徹底斷了儒家的根脈,但過了這麼多年,爲父才慢慢發現,自己年輕時的想法太偏激了。”

劉永和劉理坐在那裡,靜靜地聽着。

“早在儒家興盛,甚至成爲官學之前,天下難道就沒有昏君奸臣,沒有結黨營私,沒有腐敗、沒有兼併?”劉備問道。

“顯然是有的。”劉永答道:“把責任全部推在一家之學,確實偏頗了。”

“再來說說董仲舒,他一介儒生,文不能提筆安天下,武不能上馬定乾坤,單憑他自己,有能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嗎?”劉備繼續問道。

劉理是搞學問的,對這些歷史很瞭解,此時也接過了話頭,“孝武皇帝和之後的幾人天子喜歡,而且需要,所以才接納了董仲舒的學說,並將其發揚光大。”

“說對嘍,歸根結底,儒家能興盛,是因爲當時的上位者喜歡,如今爲父不喜歡,又該如何是好,簡簡單單地再罷黜儒家嗎?”劉備問道。

“那自然是不行,儒學已經當了三百多年的官學,天下讀書人有哪個敢說自己沒有受到儒學的薰陶和影響,驟然動手,而且是用官府的力量去對付一家學派,不僅失了身份,還會激起民間的反對。”劉永斬釘截鐵的否定道:“父皇還是應該按部就班地培養新學,推行科舉,逐步減弱儒家的影響,四五十年後,這門學派也就變得無足輕重了。”

“兒臣倒覺得父皇並沒有讓這門學說消亡的念頭,如果是那樣,何必引得天下名儒齊聚洛陽,又專門弄出個講經堂和藏經閣呢?”劉理反駁道。

劉備站起身來,揹負雙手,緩緩在御書房中踱起了步子。

半晌之後,他纔再度開口,悠悠說道:“爲父這一生的所作所爲,都是想讓國家昌盛,民衆富強,在戰亂時期,自然是要竭盡所能地恢復生產,發展生產,重心偏向於工農軍政。可是馬背上得了天下,總不能繼續在馬背上治天下吧?要讓國家繼續前進,讓這數千萬民衆朝着同一個方向前進,光有疆域上的統一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思想上一致。”

“父皇還是希望確立一個居於主導地位的學派,又看中了儒家?”劉永皺起眉頭問道。

“如今流傳於世的著作之中,儒家經典佔了絕大多數,而且數百年來香火不絕,名家輩出,羣衆基礎很好,民衆也能接受,最關鍵的是,孔夫子的絕大多數思想都是好的,只是後世人把經給念歪了。”劉備微笑道:“別人歪得,爲父自然也歪得,但如何借儒學這個殼子,整理歸納出一套適合當今世道,而且能勸人向善,引着民衆前進的思想,還需要更多人、甚至是幾代人的努力。”

父子三人對坐暢談,直到夜色已深,張寧親自來勸,他們才意猶未盡地結束了這一場密談。

沒過幾天,講經堂便迎來了貴客,當朝太子劉永和二皇子劉理聯袂造訪,旁聽了古文派大佬管寧與對手的辯論,並在會後宴請列席的諸多大儒,請教了不少問題。

這一下,不論是今文派還是古文派,所有的儒家門人們都激動了。

儲君對儒家感興趣!

當初儒家奄奄一息,幾乎成了案板上的鹹魚,後來是如何翻身的?

是董仲舒,是他用一整套理論打動了孝武皇帝,使得大漢王朝拋離了原本的黃老之學,轉而獨尊儒術,設立官學、設立五經博士,讓儒門弟子有了上升通道,這纔有儒家數百年的興盛。

當今天子雖是儒家門人,但長久以來離經叛道,不像儒家謙謙君子,反倒像是法家和墨家那羣瘋子教出來的,立朝十一年來,不但取消了延續二百年的察舉制,設立的科舉還對儒家十分不友好。

今文派當了三百年官學,門人弟子用那一套行之有效的標準做了三百年的官,一下子被斷了上升通道,無數人看不到希望,這才怨聲載道,趁着黃河水患抨擊朝廷,發泄心中怒氣。

如今太子表現出對儒學的興趣,這些儒家門人開心得幾乎要掉眼淚了。

天子已經五十歲了,還能活多少年都是未知,只要抓住太子的興趣,獲取太子的好感,堅持到當今天子駕崩,堅持到新皇登基,儒家的好日子就又要來了。

正因如此,劉永和劉理二人得到了異乎尋常的熱烈歡迎,大儒們紛紛邀請他們參加自己的講經會,還有不少白髮蒼蒼的老名儒將自己家族所治典籍、秘而不宣的註解,有些甚至是保存了幾十年的孤本都送到了他們手中。

一時之間,兩位皇子成了洛陽周邊最受追捧的熱門人物。

然而,在作爲貴賓參加了幾場講學、又參閱了許多儒家典籍之後,劉永再一次宴請各方名儒,委婉而又堅決地表達了自己對這些人的看法:

你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千年前的聖人之言,聖人之道,三百年前的先賢之言,先賢之道,而這些思想,包括你們的見識,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儒門弟子向來把先聖看得如同神一般,哪裡容得下這等狂悖之言,當即有幾名白髮老孺駁斥起劉永的言論來,“聖人微言大義,言近旨遠,便是在千百世後,其行其止、其言其學,也是絕對不容置疑,太子今日所言不過是年輕氣盛,等你精研儒學、提高了學問之後,自然不會再說出這種話。”

“夫子若是活到現在,還會用鼎烹煮食物,用青銅爵飲酒嗎?”劉永一臉譏誚地望着那些大儒們面前的潔白瓷器。

“這、”不少人之前還義憤填膺,卻被這一句話給噎得什麼都說不出了。

“鼎是貴重的好東西,人人都知道,如今卻只能擺在高臺上風吹日曬,爲什麼?因爲不堪用了。”劉永繼續說道:“現在我們還能見到鼎,還能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等再過幾百年,怕是人們就徹底把它忘記了。”

第一百零七章 重注第八十二章 暢想第二十五章 給你們交個底第四十八章 郭圖的想法第三十一章 修路第四章 呂布的心思第三十三章 洛陽第十五章 解衣衣之第一百零六章 幷州軍的煩惱第四十六章 你說厲害不厲害第一百三十章 戲說不是胡說第一百六十三章 肉沫國第三十四章 漢人來真的了第十九章 病虎第一百七十五章 鬥爭的原則第十四章 朝堂上的爭鋒相對第四十一章 名士之殤第一百零八章 胎死腹中的制度第一百六十三章 肉沫國第四十九章 張煥要搞事情第五十五章 神兵天降第三十三章 慰問第八十二章 肯容納否第一百二十一章 不要戀戰第四十三章 瞞上欺下罪大惡極第九十章 戰機第二十八章 你們這羣廢物第三十二章 前往洛陽第二十六章 有熟人第二十一章 海的另一邊第十七章 人和人的差距第二十章 圖窮匕見第八章 逗你玩第一百零一章 交州刺史第八十二章 暢想第八十章 行軍第五十二章 先生放心第六十九章 烈火擋路第一百一十二章 用戟的高手第二十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章 漢軍,衝鋒!第一百三十章 煌煌天威第一百四十二章 驅虎吞狼第五十三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六十八章 金山再現第十九章 辛苦了第五十一章 兒女雙全第一百二十九章 破陣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攔着第二章 真正的忠義第一百二十六章 無一漏網第十八章 目標:南洋第二十六章 一派胡言第六十七章 女王再臨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境已平第九十章 所謂罪狀第四十八章 烽煙四起第九十六章 給袁紹下絆子第十七章 想跑第十四章 奮戰第六十二章 田裡刨食沒前途第一百五十五章 我們不一樣第十三章 燎原先生第六十章 飛、飛昇?第七十七章 出大事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早飯第五十三章 老孃的訓斥第九十三章 賑災第五十三章 老孃的訓斥第十二章 南下第九十八章 賣糧第二十七章 決定出兵第十五章 曲轅犁和金坷垃第八十七章 羣英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青銅火炮第一百六十三章 肉沫國第三十三章 女人的抱腿神功第六章 這是神醫華陀第九十四章 還請三思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命所歸第一章 這樣不行第十五章 重臣歸來第九十三章 賑災第三十九章 平靜第一百三十六章 袁紹給劉備添堵第二章 漢軍,衝鋒!第十三章 我就喜歡文化人第四十七章 全面戰爭第四十章 你冷靜點第一百三十二章 各走各路第十二章 大盜歸來第四十七章 全面戰爭第七十一章 整治第五十一章 兵貴神速第二十六章 狼煙起第四十九章 兼併第五十四章 各有謀劃第四十六章 你說厲害不厲害第十九章 董卓又出幺蛾子第三十六章 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