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爲林丹汗前軍據此不過百里,而又都是騎兵,朝發夕至,剋日便可抵達大同。如果陛下倉促移駕太原府,一旦被林丹汗探知,林丹汗必定會銜尾追殺,到時候恐怕大軍未戰先亂,實乃禍福難料。”熊廷弼分析道。
“如果據守大同,能否守住?”朱由校接着問道。
“大同乃九邊重地,城池堅固,糧草充足,而且全軍上下齊心,據守大同絕無問題。何況九邊乃國之重鎮,最多半月即可有數十萬援兵抵達大同,到時林丹汗必敗。”熊廷弼信誓旦旦地說道。
“如果出城迎敵又有幾成勝算?”朱由校又問道。
“臣以爲堅守大同乃爲上策,出城迎戰乃是下下之策。”熊廷弼勸說道。
“你只需回答朕的問題即可。”朱由校說道。
“如果出城迎戰的話,臣只有三成把握擊敗林丹汗。”熊廷弼回答道。
“這麼低,居然只有三成把握。”朱由校驚訝地說道。
“林丹汗麾下皆是久戰的騎兵,龍騰軍乃是新軍,成軍不過一年多的時間,而且此次新招募進來新軍佔了一半,訓練也不過半年之久,如果全是木邦之戰的老兵,臣有四成把握。”熊廷弼說道。
“如果只對付林丹汗一萬先鋒呢?”朱由校問道。
“也是三成把握。”熊廷弼說道。
“爲什麼?”朱由校疑惑地問道。
“敵方雖只有一萬輕騎,但如果我軍五萬精銳盡出,敵軍肯定避而不戰,如果太少,我軍又沒有必勝把握。”熊廷弼解釋道。
“朕以爲總得試試,而這一萬輕騎無疑是最好的試刀石。都說練兵千日,用兵一時,新軍花費朕上百萬兩糧餉,等到要用的時候卻用的時候卻用不上,朕練新軍有何用?”朱由校不滿地說道。
“還請陛下三思。”熊廷弼說道。
“請陛下三思。”緊接着下面的文武百官一起勸阻道。
“三萬龍騰軍加上原本大同守軍能否守住大同一月?”朱由校完全沒有搭理其他人,而是繼續問道。
“可以。”熊廷弼點頭說道。
“那就派兩萬人出城迎戰林丹汗的一萬先鋒,朕真的想看看新軍這把刀到底有多鋒利?”朱由校決定道。
“諾。”熊廷弼回答道。
“衆位卿家放心,無論兩萬龍騰軍成敗與否,朕都一定會固守太原。”朱由校保證道。
“陛下聖明。”見朱由校如此說道,衆人也都略感心安。
……
林丹汗的這一萬先鋒軍是由其叔父腦毛大率領的。當腦毛大聽聞朱由校人在大同之時,就立刻主動請纓領先鋒軍一萬。在林丹汗等人看來,朱由校就是一塊肥肉,只要能抓住朱由校,察哈爾部真的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腦毛大在遭遇大明的斥候之後,爲了避免朱由校從大同逃跑,腦毛大不得不再次加快速度逼近大同。如果朱由校真的從大同跑了,腦毛大相信林丹汗一定不會因爲他是林丹汗的叔父而給他任何面子的。而且能否抓住朱由校,關係到林丹汗統一蒙古的大業。
……
“第三軍、第四軍連夜出城,準備迎戰敵軍先鋒。”熊廷弼得到皇上的旨意之後,馬上着手安排出城迎戰的兩萬人。第一軍和第二軍老兵最多,戰力最強,是熊廷弼特意留下來守城的,而第五軍的新人最多,戰力堪憂也被熊廷弼留下來了。
“諾。”陳四和姚元軍一起回答道。陳四是第三軍的總兵,姚元軍是第四軍的總兵。
“立刻傳令兩軍集合,陛下要話要說。”熊廷弼吩咐道。
“諾。”
……
兩萬人,兩萬個鮮活的生命,此時因朱由校的決定不得不出城與林丹汗的先鋒決一死戰。
戰爭從來都是殘酷,但是朱由校要擊敗建虜,要中興大明依靠防守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只有完全徹底地消滅敵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萬曆四十年,林丹汗領軍三萬入侵我大明,一路燒殺擄掠,無數百姓慘遭殺害,無數大明的女子被擄走,林丹汗走了,給大明留下只有悲傷和痛苦;萬曆四十三年秋,林丹汗再次入侵大明,自廣寧至錦州長達數百里的戰線上頻繁出擊,這次入侵又殺害我大明軍民數萬人,被擄走大明的女子更是無數,這些被擄走的女子下場怎麼樣?朕相信朕不說,大家也知道。”朱由校舉起話筒大聲說道。
“朕常常在想,我大明做錯了什麼,爲什麼要遭受這樣的災難?天災也就算了,還要遭這樣的人災,難道我們和平共處不好嗎?難道這些手無寸鐵百姓也得罪他們了嗎?”
“後面朕想明白,這些強盜根本就當我們大明是一頭肥羊,沒吃的了沒穿的了就來我大明搶一輪,沒女人了就來我大明搶來一輪。難道我大明真的就只是一隻沒有任何反抗力的肥羊嗎?誰都可以來搶一把就走?”
“朕也想明白了,我們和東虜、和建虜是永遠都不可能和平共處的,而我們想要的和平也絕不是跪着就能求來,只有站起來用自己的命來抗爭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和平。跪着求來的和平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和平,最後只會得到恥辱和痛苦。”
“北宋靖康二年,那場人間的慘劇就已經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了。當時以宋徽宗、宋欽宗爲代表的朝廷都跪着在金人面前將自己的妻女送給金人,用來乞求所謂的和平,但最後他們得到了什麼?他們只得到了國破家忘,漢人只得到了恥辱和痛苦。這種恥辱和痛苦到了今天它依然無時無刻不在刺痛朕的內心,朕對自己發過誓,朕絕不會讓這種恥辱再次上演,那怕我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爲了這個誓言,爲了大明帝國,朕決定組建了新軍,新軍從組建的第一天起就是爲了保衛我大明,就是爲了保衛我大明永遠不受外人侵犯,爲了曾經恥辱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