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書市火爆

楊溥看到何秋不出聲,接着解釋道。

“你看,這每個坊區,我都讓專人負責,坊區內的百姓遷移,地基,房子建造等等,每一個步驟,也會有人負責,並且讓人監督。”

“另外,還有城市改建的物料問題。這一點下官去查閱了之前的資料,至今爲止,應該說只有良鄉候派人負責的洛陽新都的營造,沒有出現物料浪費或者貪墨的情況,其他的大工程中,都免不了這些。”

說到這,楊溥對何秋也是有些敬佩,洛陽新都的營造,這事多麼大一筆流水啊。

可何秋硬是一點都不動心,而他交給的人也沒有從這裡面盈利,只能說何秋和他身邊的人,都是相當的清廉!

要是楊溥這樣的想法被何秋知道了,恐怕是要笑死,他可一點都算不上清廉,只是看不上這些小錢,更不願意冒着生命危險罷了。

至於他下面派去的人,也大都是他的學生,雙方的利益基本一致,更不用說因爲朱棣的上位,何秋和朱棣的特殊關係。

他的學生們,都巴不得把何秋交代的事做好,好在朱棣面前露一臉,爲自己謀一個好前程,哪裡會在這樣的事上犯差錯呢?

“依我看,這些物料也需要一一標明編號,着人詳細記錄使用情況,避免貪污和浪費。”

楊溥說道這裡,何秋已經有些驚訝了。

不虧是三楊之一,這麼快就學到了自己說的分工的精髓。

何秋忍不住讚歎道。

“單單看楊大人你的這份方案,我覺得其實已經算是盡善盡美了,不過有一點,其實施工中的一些輕活,是可以找婦女來做的,這樣也能避免施工過程對民間勞作產生太大的影響。”

楊溥眼前一亮,這個法子好,趕緊把它記到了紙上。

“你若是能在這次京城改造中,做好協調各方,統籌規劃,恐怕接下來前程無量啊!”

楊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沒有說話。

何秋又和他簡單的聊了下,就親自將他送出府去了。

回到客廳,之前躲起來的朱高熾兄弟倆已經不客氣的坐在那開始品茶了。

眼看何秋回來了,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楊溥的施工方案是什麼,能讓姐夫你這樣稱讚他?”

何秋簡單的把楊溥的一些規劃和朱高熾兩人講了,這些他們兩個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楊溥也不由的有些佩服了。

他們都是做過大軍出征的後勤調度的,知道能做好這樣的事情的人才,有多難得。

最後何秋總結道。

“你們可別小看了他,我看這楊溥肯定是個人物!說不定就是未來的重臣了。”

朱高煦有些不服氣的撇了撇嘴,什麼人才,他的師兄弟們能做到這一步的也不少啊!

就比如大師兄陳四維,哪一點不比這個楊溥強?

不過這樣的話,也不好就這麼說出來,三人又閒聊了一會,眼看天色已晚,朱高熾兄弟倆這才又回宮去了。

楊溥離開何秋的府邸,心中就更有底氣了,物料和民夫都是已經召集好的,在楊溥接受這件事之後,片刻不停,就開始進行了工程建設。

先是把各街坊的百姓遷出去,給他們一定的賠償,隨後就開始拆除地上的建築。

楊溥專門吩咐了,這些拆除後的建築材料,也不是都不能用,務必要小心存放。

隨後,楊浦就開始實施起他理解中的分工協作了。

京城改造的工程進度,可謂是日新月異。

但這次工程建設還不止是快,不管是從哪個方面來說,這次南京的改建成果都是驚人的。

徵發的民夫比起以往的城池改建少了三萬人,但效率依舊很高,足足將工期提早了兩三個月完成。

而且物料消耗也比以往的同類建造少了兩成,整體上算下來這次南京的改造,幾乎少了預算中大半的費用。

算出來這點後,戶部簡直是欣喜若狂,這是個人才啊!

要知道因爲朱元璋巡視天下,雖然動用的大都是內庫的財物,可戶部的支出也少不到哪去,更何況還有黃河大堤的建設,淮河水道的重新維護等等。

每天戶部最常做的事就是哭窮,就連這一次京城改建,其實他們都有些不情不願的。

畢竟大家都知道,接下來大明要遷都洛陽了,在這個時候把南京再改建一邊純屬浪費。

可是誰讓這事皇帝決定了呢?而且朱元璋也是默認的態度,這就由不得他們不同意了。

朱棣聽完身邊內侍們彙報的消息,臉上也是掛着笑,看來這步棋走對了。

既然何秋的書能被大臣們讀懂,而且有了實際的案例,接下來往天底下推廣就容易多了。

“傳令下去,朕要刊印五萬份《國富論》,裡面要帶上那本小冊子,當做附錄。”

旨意傳下去,印刷的速度很快,沒有多久,京城的書坊裡就出現了何秋的這本著作。

這段時間京城的百姓們對大改建活動背後的故事也都瞭解了個七七八八,一聽說這次改建中的法子都是從這本《國富論》中找到的,對這本書是抱着極大的熱情。

朝廷都能從這裡面找到工程建造的思路,難道民間還找不到發家致富的思路了嗎?

抱着這樣的心態,《國富論》一經上市,就被大家哄搶一空。

有些在國子監聽過何秋講學的學子們想要去書坊買一本《國富論》的時候,才驚覺自己已經買不到了。

如此一來,書籍供不應求,有不少人甚至開價一百兩,想要求購這本書,書坊的老闆們算是笑開了花。

早知道這樣,當初就從宮中的印刷廠多要一點了。

這個想法纔剛在腦海中打了個轉,他們這些書坊的老闆就發現,又來了一波更猛烈的購書潮。

這一次買書的大都是那些商賈,一開始的時候,有人說朝中有大臣寫了本關於商賈學問的書籍,他們還有些不信。

可這次《國富論》已經上市了,不少人都拿到了書籍,發現裡面確實有關於經商的東西,分析的還極爲透徹。

這怎麼得了?

很多商人就開始搶購書籍,以後不管是送人也好,賣到其他書坊行業不發達的地方也好,都是一條路子,反正一本書百文錢也不貴。

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335章 書生第329章 百官熱議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324章 永樂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66章 肯打雞豪華午餐自動製造機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299章 祭拜第166章 治家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353章 辯解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97章攻佔豐臺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228章 解惑第298章 鳳陽府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215章 狀告晉王(下)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113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45章 生鐵到位第110章 軟刀子殺人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172章 有喜第47章 成了第140章 影響第345章 打臉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第56章 歐冶子後人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340章 大航海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53章 真香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206章 傅友德之死第245章 狗咬狗第260章 兼併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201章 皇太孫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145章 席宴第122章 酷刑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17章 老臉一紅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179章 再出徵第153章 考試第297章 胥民第59章 藍玉來訪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165章 大婚(下)第267章 藍玉進京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87章 炮彈的威力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151章 修路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54章 演練開始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65章 士農工商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92章 順天府十大美女排行榜第37章 一香五兩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123章 交心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111章 蘿莉養成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269章 查案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72章 整容藥水第278章 郢國公第97章攻佔豐臺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311章 蒙漢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