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張斌此時的能力有限,還無法改變其進程,天啓終究還是喝下了霍維華進獻的仙藥靈露飲,渾身膨脹,暴斃而亡!

兄終及弟,年僅十七歲的信王朱由檢繼承大統,登基爲帝。

不過,他繼位並不是很順利,因爲天啓暴斃後,魏忠賢竟然命人封鎖消息,秘不發喪!

還好,皇后張嫣機靈,偷偷派人去通知了英國公張維賢,請他出手幫忙,扶信王登基。

張維賢平時是不幹政,管你東林鬥閹黨也好,管你閹黨殺東林也好,皇上不發話,他看都不會去看一眼。

但是,這會兒皇上都駕崩了,你魏忠賢還秘不發喪,他就不得不管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不管怎麼樣,你得把遺詔交出來,讓信王繼位啊。

魏忠賢收拾起東林黨和那些文臣來那的確是手到擒來,輕輕鬆鬆,但是,對英國公這位大明第一勳貴,他還真不敢炸毛,因爲他幹不過人家啊!

他手下錦衣衛、東廠番子加起來纔多少,三萬撐死了,英國公那可是掌管着京營,京營可有七十二個衛所,缺員再嚴重,十來萬人還是能拉出來的,跟英國公剛,那是找死。

於是乎,魏忠賢乖乖的交出了遺詔,信王朱由檢終於在英國公張維賢的擁簇下繼位登基,成爲大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

崇禎繼位之初,那叫一個心驚膽戰啊,滿朝文武皆閹黨,皇宮裡的太監更是閹黨,他甚至不敢吃皇宮裡的東西,晚上英國公的人撤走之後,他甚至覺都不敢睡,生怕自己一睡過去,腦袋就沒了。

這個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哥哥天啓死的不明不白,他三個侄子同樣死的不明不白,他可不想跟着不明不白的去了。

傳聞,魏忠賢曾戲言:“皇上若是想殺我,派一個獄卒來就夠了。”

崇禎如果相信他這話,那他就傻bi了。

可能獄卒剛派出去,宮裡就會傳出什麼崇禎皇帝病重的消息,緊接着,一顆仙藥下去,他就昇天了。

這也不是開玩笑的,要知道,他的父皇明光宗朱常洛和他的皇兄明熹宗朱由校可都是死在仙藥手裡。

而下瀉藥拉的光宗生活不能自理的崔文升和進獻仙藥吃的熹宗渾身膨脹,暴斃而亡的霍維華這會兒可都是魏忠賢的得力手下。

惹毛了魏公公,先讓崔文升給他下一劑瀉藥,拉的他奄奄一息,再讓霍維華進獻一瓶仙藥,吃的他暴斃而亡,這種事,魏公公都幹過一次了,還怕第二次嗎,反正滿朝文武皆閹黨,怕個屁啊!

所以,崇禎繼位以後,並沒有傻bi一樣的對魏忠賢喊打喊殺,而是給他和他的親信加官進爵,並對他們讚賞有佳,誇他們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魏忠賢這會兒的想法是什麼,同樣是個千古之謎。

傳聞,他準備謀反了,自己當皇上,立親侄子魏良卿爲太子!

這個傳聞並不是沒有依據的,因爲天啓的三個皇子都莫名其妙的死了,天啓也莫名其妙的死了,甚至皇后懷了太子都被他和客氏給整墮胎了!

而他,自封九千九百歲,又將他的侄子魏良卿加封寧國公,並讓魏良卿代替天啓去祭天。

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天啓一死,他九千九百歲加一百歲,當個萬歲不行嗎?

他侄子魏良卿從寧國公進爲太子,不行嗎?

或許,他認爲行,只是他算漏了信王朱由檢,更算漏了英國公張維賢。

又或許,他壓根沒有想過造反,天啓和三個皇子真的都是意外。

不管怎麼說,這個時候,他的確是權傾朝野,崇禎要收拾他,幾乎是不可能,所以,崇禎選擇了安撫和麻痹他。

安撫和麻痹貌似很成功,魏忠賢並沒有什麼異動,雙方都很有默契的維持着微妙的平衡,不去打破。

這會兒,崇禎對魏忠賢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奏摺不再由魏忠賢批閱了,而是他自己親自批閱。

用他的話說,是怕魏公公累着了。

魏公公當然不怕累,但是,皇上堅持要自己批閱,他也不好當面頂撞,只能玩點陰招了。

比如,給崇禎上的很多都是難以批覆的奏摺,你批啊,反正奏摺是我遞上來的,我叫他們專門給你挑解決不了的,看你還批不批了!

這天,崇禎正在御書房皺眉看着一份份奏摺,臉上滿是陰雲。

這些奏摺裡,有的壓根就沒法批啊!

比如,土司安邦彥謀反,雲南、貴州各都司衛所請朝廷調集大軍,組織圍剿。

這都一年多了,還沒解決,魏忠賢的意思,沒錢,也沒人!

比如,遼東十三營將士請求撥付餉銀,因爲他們已經三個月沒發餉銀了。

這個怎麼批覆,魏公公早就說了,這會兒,國庫沒錢。

比如,陝西巡撫喬應甲奏報,白水農民王二、種光道等,聚衆謀反,請朝廷派大軍征討。

還沒沒錢,沒人。

又比如,福建都司都指揮使洪先春奏報,海盜鄭芝龍佔據中左所,海盜劉香威逼萬安所,海盜李魁奇威逼崇武所,請朝廷組織大軍圍剿。

還是沒錢,沒人!

大明各地烽煙四起,朝堂上下閹黨橫行,怎麼辦?

崇禎揉了揉太陽穴,無奈嘆息道:“伴伴,你來看看,有什麼辦法沒?”

陪侍在一側的,正是曹化淳,崇禎剛繼位,就派人快馬加鞭把他和王承恩從金陵招回來了,這會兒正是他們照顧着崇禎的飲食起居,有着兩人給他試毒把門,他纔敢吃宮裡的東西,在宮裡睡覺!

曹化淳聞言,恭敬的走上前,拿起奏摺一份份的看起來。

雲貴這山高路遠,朝廷又沒錢又沒人,有什麼辦法!

遼東十三營這,還是沒錢啊!

陝西白水農民造反,還是沒錢沒人啊!

福建海盜鄭芝龍佔據中左所!

看到這份奏摺,曹化淳眼前一亮。

他回京城之前,張斌正好跟他提及過,家鄉福建這會兒海盜鬧的很兇,他很想去統兵剿滅海盜,保家鄉安寧!

曹化淳毫不猶豫的道:“皇上,微臣在金陵認識一個人,他或許能解決福建的問題。”

崇禎聞言,略帶激動道:“噢,是誰?”

曹化淳恭恭敬敬的將張斌的情況介紹了一遍,特別說起了張斌當知縣的時候就親自率領鄉勇擊退過海盜。

崇禎聞言,並沒有立即下旨,他猶豫了一下,隨即道:”速派人傳朕口諭,招南都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張斌回京,朕有話要問他。“

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給他們一點教訓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四十一章 好戲登場第十四章 說服英國公第二十章 人贓並獲第二章 門生第八章 暗夜偷襲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八十六章 入閣爲相第九十三章 復起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五十五章 妙計對奇謀第六十七章 升堂審案第二三四章 比比誰更狂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第二十五章 政績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二十四章 人情味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第二一八章 天下太平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離第三十章 月港一霸第二章 京城告急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三十三章 青天大老爺第三〇三章 幾億兩的生意第三十三章 回京述職第二十五章 崇禎暴怒第五章 兩邊都惹不起第七十四章 完了第二七四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一九〇章 再探詔獄第二十一章 八員虎將第二〇八章 絕後第十二章 強盜邏輯(下)第十三章 半個下馬威第十九章 喬遷新居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二八〇章 專治各種無賴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二章 門生第一八九章 張斌掌權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第二九〇章 爭霸與保命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二十八章 建寧製藥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七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二十七章 商鋪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六十八章 大明王師來了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七十八章 黨爭禍國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二十八章 曹家兄弟第一一五章 建奴潰逃第二六七章 租借鎮遠巡洋艦第四十七章 親自上陣第二十章 徵兵遇阻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三十八章 雄關破第二五六章 這是個好機會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六十章 猜忌第四十六章 罪人罪己第一八八章 太子問計第十七章 荷蘭總督的無奈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國王第六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十四章 說服英國公第二八一章 小克倫威爾公爵第三章 圍剿第一八六章 崇禎落幕第五十四章 大敗荷蘭第三十九章 初上早朝第五十六章 多多益善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腳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這麼玩的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一八五章 鬧劇第二十六章 崇禎教子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四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一四一章 兄弟幹架第四十一章 匆忙撤退第二章 吹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