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

可以說,在現今的大明,從法治到農業收入分配以及土地資源分配這些基層統治權都控制在宗族手裡,甚至個人的生命財產與人身自由都被宗族控制着,無論男女,從出生到死亡,婚喪嫁娶和讀書謀生皆離不開宗族,但卻可以離得開朝廷。

許多官員爲官不凡有理想主義者,但到最後皆循規蹈矩甚至成爲統治者剝削庶民的急先鋒,未嘗不是因爲宗族的壓力,有時候在很多官僚眼裡,宗族的利益大於國家利益甚至大於民族利益。

朱由檢現在想打破的便是宗族對大明基層的統治權,達到真正的由中央朝廷控制地方乃至基層,這才能充分調動整個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才能徹底擺脫士紳對大明的控制,因爲大多宗族社會的族長皆是士紳鄉宦。

“正如劉愛卿所言,當今之學問過於強調製藝之術,解析學問也不過是拾古人牙慧,強調自身之理與綱常,而不重教化世人,禮部負責天下教化之事,當需引導天下人之思想,對於士子,要強調忠君愛國之道,國破則必家亡,你們都是當世大儒,朕鼓勵你們興辦書院與講壇甚至是文社,但應着重於如何匡正天下人心,讓他們知道漢人與胡人的分別,知道華夏五千年傳承所依靠的是什麼,讓他們知道大明代表的是什麼。”

朱由檢這麼一說,劉宗周等人也明白了些,知道自己作爲禮部官員無非就是大辦書院和文社宣揚忠君愛國之學,引導人們明白華夷之別。

“文人引以正經之學,但武人與庶民則需要普及識字教化之道,明年禮部當聯合各省學政,督察天下社學,

一村必有一社學,社學設一教諭之官職,每三十學童配一名先生,任社學先生者,童生則賜廩生功名,生員則賜舉人功名,由官府統一發放俸祿,俸祿同於教諭,務必實行下去。

朕的要求是各地七歲以上孩童不得有未入學者,無論此孩童是什麼戶籍,務必學滿三年,社學分高中初級小學之別,每級分三年,三年滿者可自費讀中等小學也可參加科舉,朕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大明以後無論是鄉野田舍還是城郭市鎮,只要是我大明的子民,不能不識字,不能知曉忠君愛國之念!”

禮部尚書劉宗周頗爲驚駭,他甚至都激動地手足無措起來。

他沒想到陛下朱由檢早已有了主意,前者興辦天下書院與文社,他倒是頗爲贊同,從萬曆末以來,天下書院講壇再次大興,傳授學業已蔚然成風,但他沒想到的是後者:

“陛下要改天下社學之制,有意讓天下黎庶皆受教化,不可謂不是善政,但這樣的話,豈不增加朝廷之支出?”

“這個無妨,朕以後的膳食規格減半,不必次次要做數十道大菜,以後改爲點菜制,帝王排場不是這麼擺的,另外,大明以後之個稅即部分高俸祿與高所得者,包括你們在光華日報以及其他報刊上所獲得的稿費收入,以及各處公司作坊的掌櫃等的高薪酬者所繳納之費單獨立爲助學之資,以後還有各地景點統一由禮部管理收費,所賺取利潤也充作助學之資,滿足大明所以孩童入學三年以及奉養教職書生已綽綽有餘;

另外,依舊鼓勵民間鄉紳開辦私塾和書院,私塾與書院的山長若無出身賜予教諭官,私塾或書院先生同社學先生賜予功名,其學生等同社學學生,可參加科舉以及大明其他各類選拔考試,不過私辦之私塾與書院學生可不免費,官府也不提供俸祿支持。”

朱由檢這麼一說,禮部尚書劉宗周和禮部左侍郎黃道周和禮部右侍郎王思任皆很爲驚訝,他們沒想到陛下爲完成如此助學大業,竟不惜縮減御膳規格,而且還單獨撥出賦稅種類助學。

“陛下此舉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盛世之君也難及陛下之仁德,微臣替天下學子先叩謝聖主隆恩”。

理學名臣黃道周是專職負責科舉與學校教育事務的,如今他自然得先表示一下,也的確是感激涕零地向朱由檢叩拜了下去。

朱由檢忙讓史可法扶起了黃道周:“愛卿不必如此,爲大明江山社稷之千秋計,爲我漢人之萬世居於世界之巔計,此乃你我應做之事,明年你可有信心促成此事?”

“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辱陛下之命,只是微臣有一事不明,何謂天下各處景點管理之費,陛下之意難道是要由朝廷官府管理天下名勝,收取費用不成?”

黃道周這麼一問,朱由檢便點了點頭:“忠良賢臣之墓,鍾靈毓秀之地,鄉賢帝王之遺蹟,皆需保養,此乃大明乃至整個漢人之瑰寶,而以後路引取締後,四處遊覽着必多,不收取費用如何養護,且遊覽天下者多爲有財者,正好收其微小之利以助教學。”

朱由檢這麼一解釋,黃道周也算是明白了,遊覽天下勝蹟的多是文人書生,陛下這是又要從文人書生手裡收錢的意思,但偏偏陛下把這筆錢是用在資助文人書生求學身上,他也不好說什麼。

“另外,如此實行後,天下社學先生必然急缺,天下士子多重舉業仕途,而輕教學之業,以後朕會下一道旨意,從崇禎十九年起,凡教職滿三年者同國子監監生,可直接參加鄉試,且閱卷時當單獨標明,會試榜上當不少於五十名有教職經歷者,各省鄉試以此比例類推,如此方可讓天下士子熱衷於教學之業!”

朱由檢這麼一說,禮部左侍郎黃道周便點了點頭,沒有反駁,在他看來,陛下此舉也算是改了科舉之業,天下士民最爲看重的科舉徹徹底底地當成了引導士子從業之路的手段。

但比起動輒賜予沒走舉業之路的人進士出身已算好得多,而且自從崇禎以來,早已因爲國家體制紊亂,而使得進士驟加,他一個禮部左侍郎自然也沒有要阻止朱由檢這樣做的意思。

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請個假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