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朱由檢便進入了南京地界,坐蒸汽機車比之於馬車無疑要更爲穩當舒適。
在朱由檢的專列裡還有他自己的御牀,且並不影響他睡一個安穩的覺。
當朱由檢醒來時便看見紅牆掩映下的鐵軌蔓延進了城門之中,一時不由得覺得心情很是舒暢。
這還是他時隔十多年後第一次回到南京城,但此時的南京城已與當年自己離開時的南京城不一樣。
城市的市民無疑更多了,城內城外都是連綿不盡的居民區,遠處還有煙囪與高爐林立的工廠,街道比以前更爲擁擠,而城市的天空似乎也有些灰濛濛的,饒是現在是晴空萬里的日子。
讓朱由檢不得不承認的是,隨着大明工業的發展,城市的污染問題與生態問題也開始成爲比較尖銳的問題。
但工業發展必然會伴隨着工業污染,這是沒辦法迴避的問題,尤其是在工業技術還不夠高明的時代。
好在,現在的大明還沒有發明出塑料,工業污染依舊還是廢氣和廢渣污染,還有少量的重金屬污染。
但現在朱由檢已經讓帝國很多污染性大的非精密技術加工的公司轉移到了巴達維亞地區與樂浪地區。
即便是在國內產生的污染物也會由專門的運輸公司運輸到大明控制的殖民地地區。
但產業地區轉移的項目纔剛剛開始,因而現在的南京城依舊難以避免還是有環境污染的情況出現,但朱由檢相信過些年後會改善許多。
現在帝國最火的是鋼鐵廠。
朱由檢沒有限制民間資本對各行各業的參與,饒是鐵路的建設和經營都是民間資本參與,除了皇莊等少數公司以外,朱由檢的皇家資本對各行各業的公司都只是投資參與而不控股也不建立公司內部官僚機構。
而鋼鐵也是所有商人都可參與的行業,因爲工業發展的基礎是鋼鐵工業,無論是鐵路建設還是武器製造以及交通工具建設甚至房屋構造和橋樑構造等都離不開鋼鐵,因而鋼鐵的需求量依舊居高不下,參與制造鋼鐵的公司也是越來越多。
鋼鐵公司一多,競爭力也強,以前是隻有大明軍械所附屬的鋼鐵冶煉局負責鋼鐵技術研發,而現在參與鋼鐵技術研發的機構不下百家,爲了爭奪下鐵路建設以及槍炮等鋼鐵材料的訂單,鋼鐵公司都是煞費苦心。
朱由檢沒有讓官員管理鐵路建設以及武器製造,也是讓民間資本參與,誰想修哪段鐵路誰就投資去修且負責運營,誰想研發與生產火器就可以向朝廷求得批准去生產與研發火器,但只能由兵部負責採購,而且售於外番也得先報得朝廷批准。
因而大明的商品經濟被官僚資本控制的程度比較小,整個市場競爭還是比較良性的競爭程度,鋼鐵公司想要投資某段鐵路的鐵路公司採用他們的鋼鐵,只能通過技術與價格優勢獲得合作機會,但卻不能通過官場上的人情關係獲得合作機會。
當然在現在,帝國依舊是以朱由檢控制的皇家資本最大,甚至的財富還是透明的,人們可以知道他們的皇帝掌握了多少財產,但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因爲都知道當今天子的財產不是通過賣官鬻爵得來的,也不是通過佔有皇糧國稅得來的,只是通過投資得來的。
這與帝國所有的人一樣,是合法擁有的財產,大明已經明確規定官府有保護私人財產的義務。
正因爲朱由檢沒有讓皇家資本與官僚資本對所有行業的壟斷,使得大明朝廷的投入成本依舊不是很高,官吏依舊是以前的數目,且沒辦法通過商業的干預而在民衆身上敲骨吸髓。
或許有官員自己投資,但那也只是以商人的身份參與商品經濟,如同朱由檢這個皇帝一樣,他沒辦法因爲自己皇家資本的一次商業失敗而動用軍隊去強行干預。
即便是他可以這麼做,也會遭到龐大的資本集團的反擊,這裡面他不保證沒有大元帥府體系的軍人蔘與,而其他官員更是如此,他們所投資甚至是自己創建的公司參與商品競爭一旦利用公權強行干預會遭到商團或商會的聯合抵制。
不過更多的情況上,官員們已經被資本集團控制,現在的大明官員唯一能做的便是聽從資本集團的指揮行駛自己的行政權,即便是內閣首輔也更多的是爲了維護資本集團的利益,而朱由檢這個皇帝則是最大的資本家。
大明軍械所已經不復存在,朱由檢早在五年前便拆分了大明軍械所,隨着帝國工業建設的成功,已經沒必要由官府來主導工業建設,因而朱由檢便將此全部交給了市場,但原軍械所的大部分工業產品的銷售依舊還是有官府控制的,畢竟都是大殺傷武器。
其中的代表,大明軍械所鋼鐵冶煉局現在也成了以宋應星爲最大股東的私人企業,朱由檢的皇家資本也佔有股份,還有鋼鐵冶煉局最初其他員工也持有股份。
這個鋼鐵冶煉局依舊是大明最大的鋼鐵廠,但在最新的松江到南京段的鐵軌招標中競爭失敗,而且敗給的是大明工業學堂幾個畢業的生員創辦的大明青峰鋼鐵廠。
朱由檢自然不會再過問爲何失敗,只要鋼鐵冶煉局虧損,他會毫不猶豫的把資本撤出投入到青峰鋼鐵去。
而宋應星雖曾做過內閣閣臣,還是學界泰斗,也沒法強迫投資松江到南京段的鐵路公司選擇他們的鋼鐵。
究其失敗原因,還是因爲宋應星老了,對於鋼鐵生產工藝的改進已經跟不上年輕人的速度,在鋼鐵冶煉局還在以普通平爐鍊鋼時,青峰鋼鐵已經開始採用純氧平爐鍊鋼法。
大明已經實施了專利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法,青峰鋼鐵申請了專利,使得其不但利用新的鋼鐵技術奪走了鋼鐵冶煉局的市場,也因此大賺了一筆,畢竟其他鋼鐵公司包括鋼鐵冶煉局要想守住市場就得更新最新的技術,就得購買他的專利。
而鋼鐵冶煉局自然也不會就此罷休,硬是依靠本身的財力雄厚,用重金將青鋒鋼鐵的研發人員挖了過來。
這些都是朱由檢在報紙上看見的,他很欣賞這種良性競爭,且也爲此高興,畢竟大明現在可以不再他的干預下也能主動地改進自己的工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