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

朱由檢指了指在對面湖岸上冒着烈日搬運貨物的民工:“那些着麻衣的便是二等公民了?”

“不是,他們是一等公民,陛下有所不知,關內不比關外,尤其是應天府,鮮有二等三等公民,大部分是一等公民;

如今時代變了,新式學堂給了一等公民孩童們學習的機會,但也因此家裡的開支也增加了;

且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人人現在不能只滿足於吃飽穿暖,還希望能蓋房子,再加上路引制度取消,所以許多一等公民爲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好或者自己生活的更好會離開家鄉來到南京城務工;

所以南京城的許多辛苦活都是他們在乾的。

即便一些商人想用更廉價的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畢竟這些公民不用繳納福利保障金,也不用給他們休假和休息時間學習時間,即便累死也不必承擔賠償。

但這些一等公民不願意讓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奪走他們的工作,說這是奪走他們的活路,要麼驅趕走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要麼去官府告我們不尊重一等公民,於是迫於無奈,只得用一等公民幹這些粗活。”

楊名深說後就看了應天巡撫白允貞一眼:“官府爲此也要求我們招募時當優先選用一等公民,但其實是違揹我們商業規律的。”

“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從商人的角度來講,肯定想用成本更低廉的二等或三等公民更好,但一等公民和官府不答應是吧。”

朱由檢這麼一問,一旁的應天巡撫白允貞忙解釋起來:

“陛下,這也是沒辦法啊,南京城去年有外來一等公民一百二十三萬人,甚至不少是攜家帶口的,微臣不能不管他們的死活呀,不能讓他們沒活幹呀,這些作坊工廠如果不用這些一等公民,你讓下官怎麼辦,總不能白白出錢養活他們,那也會把微臣的應天府吃垮呀。”

“撫臺大人,楊某承認你說的在理,當你難道沒發現,大量工廠都搬遷到了關外與海外了嗎,爲的就是因爲有更好的利潤,長此下去,你們應天府乃至整個大明的稅賦就會減少,工業也會因此衰弱的!”

楊名深激動地大吼了起來。

而應天巡撫也不甘示弱地道:“農爲本,商爲末業,這不是什麼衰弱之象,而是大明重歸大同的好現象,就是因爲你們這些商人多了,才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離開了土地,成爲了你們盤剝的對象,而你們的貪婪又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累死在工廠,朝廷甚至想加個賦稅讓百姓們在城鎮有個安居之所,你們都要反對!”

朱由檢壓了壓手:“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既然如此,朕想問問,如果取締公民分一二三等如何?”

“不可!”

應天巡撫白允貞與楊名深同時回答道,完全沒有任何思索。

“說說爲什麼”,朱由檢有些奇怪,這倆人初始還意見相左,現在卻爲何又出奇地保持一致。

“陛下,應天府爲保證一等公民之福利尚且財力難以維持,若一二三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待遇一樣,臣的應天府也只怕得垮了,朝廷估計也支持不住,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如果讓一二三等和三等公民一樣,一等公民肯定不願意,他們現在很多都是有學識的士子,你讓他們拋棄自己的特權,等於逼他們造反。”

應天巡撫白允貞說道。

“若一二三等公民和一等公民一樣,商人們依舊沒辦法通過僱傭低廉價格的勞力來獲利,只怕還得去更遠的地方開工廠,如果和三等公民一樣,如同撫臺所說,國內的億萬一等公民不會答應的,他們已經是特權階層,再讓他們放棄特權,他們會沒辦法接受的,包括微臣自己。”

楊名深說道。

朱由檢聽後不由得笑了起來,這簡直是矛盾的,弄得他現在也不知道該如何辦纔好。

但朱由檢還是不由得問了楊名深一句:

“既如此,爲何你們銀行還是在南京莫愁湖,而沒有去大明新設的東瀛或者樂浪?”

“銀行和工廠不一樣,我們更需要懂錢法的一等公民,不需要苦勞力;

微臣寧願和南京和北京的大學堂合作,提前訓練與僱傭幾個生員爲大明中央銀行注入新的錢法管理人才,也不願意跑到海外去先讓一個三等公民學會漢語再讓他學會錢法,然後再讓他管理錢財,甚至微臣還得保證對他足夠信任;

所以銀行用二等三等公民是不划算的,至於一等公民的高成本,對於他們創造的財富而言根本不算什麼。”

楊名深說着的時候,便有兩衣冠楚楚的人過來向楊名深和白允明打招呼:“楊先生好、白中丞好,這位先生是?”

“鄙人姓朱”,朱由檢戴上了大明最新版的墨鏡,以此掩飾了自己的身份,避免被這些大明百姓看出來。

而這兩人只是迴應了一下便離開了這家茶館。

而朱由檢見此便問道:“這兩人是?”

“都是我們中央銀行的職員,一個是京師大學堂畢業的,叫劉廷章,一個是南京師範學堂畢業的,唐旭;

其中,劉廷章乃是烈士遺孤,其父死於滿清韃子之手,本人因是烈士遺孤加十分入得京師大學堂,於錢法上頗有天賦,但國文不甚很好,最厭惡四書,這樣的人若擱在崇禎二十五年以前只能做繼承其父衣鉢,做一士兵而已;

但現已經是中央銀行負責南直隸業務的管事,月薪達十萬銀元,前些年去西夷炒了一波,賺了百萬銀元回來。”

楊名深說後,朱由檢不由得道:

“我們當初篳路藍縷的誅滅亂臣賊子,驅除韃虜,不就是爲了像劉廷章這樣的漢家孩子不再做建虜之奴才,甚至還能有自己之美好未來嘛;

漢家百姓爲大明付出了那麼多,現在他們的特權是他們應得的,不應該廢除,甚至還應該在將來給予他們更多的權利,他們纔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至於工業興衰的問題,朕相信大明不會因爲他們的身價貴了而讓帝國的工業有所衰弱,相反還會比現在更加繁盛,因爲將來他們肯定是賣腦子的人多,而不是賣苦力的人多。

官府也不必阻攔工廠們搬遷到關外與海外去,你不讓商人們在你這裡賺更多的錢是不可能留住他們的,你只能通過提升自己所管地區的優勢去吸引更多的商戶來你這裡紮根,既然不能提供廉價的勞動力,那就提供給更自由的市場和更好的治安環境以及更優質的人才資源。”

“陛下所言極是”,楊名深和應天巡撫白允明在聽朱由檢這麼說後,也覺得甚是有理,忙起身回道。

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