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就是蒸汽動力。”
在科學院一圈圍觀的目光中,楊信指着面前一個正在高速旋轉的銅球說道。
好吧,那其實是個汽轉球。
既然要向天啓介紹蒸汽動力,那自然少不了這樣一個驗證品,此刻皇帝陛下正一臉凝重地看着這個一邊發出怪聲一邊旋轉的東西,爲了好看一些,球上還帶了兩個紅色小木球,被旋轉的力量甩起來,因爲速度太快在周圍形成一個彷彿行星環一樣的紅圈。
“當然,蒸汽機並非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其實也可以,但對於目前來說實在是太難了,我們能夠實現的只有這種活塞式,用蒸汽積聚的力量推動活塞不停地往復運行,同時藉助連桿系統轉變爲我們需要的轉軸,而這個轉軸帶動我們設計中的一切機械。
可以帶着幾百萬斤以超過戰馬的速度馳騁的火車。
長度超過百丈的巨型戰艦,
可以說我們目前已經有的,能夠想到的,一切機械它都能帶動,紡紗不需要人工也不需要水力,打鐵不需要掄錘,就連耕田都不用牛。
這就是我們的未來。”
楊都督就像十九世紀末那些號稱一切該發明的都已經發明出來的科學家般自信而高傲地說道。
“這種東西如何飛起來?”
宋應星說道。
他倒是會挑選,直接找了腦洞最大的蒸汽動力空中戰列艦。
那上面還有大炮呢。
“這個需要這種東西。”
楊信說道。
說完他身後跟隨的家丁擡過一個箱子。
緊接着他們打開箱子,從裡面擡出一捆疊好的絲綢,迅速在一幫圍觀的目光中展開,變成一個空了的巨大絲綢袋子,袋口是用竹子撐開的,然後又從箱子裡拿出一個很像瓶子的東西,把這東西和絲綢上綴着的繩索連接。其中一個點燃瓶子上的東西,火焰瞬間燃起,另外幾個家丁擡着袋口放到火焰上方,然後那絲綢口袋眼看着鼓了起來,很快就向着天空豎起……
“這叫熱氣球。”
楊都督在一片震撼的目光中說道。
那熱氣球迅速完全鼓起,他很隨意的一擺手,那些家丁立刻鬆手,巨大的熱氣球帶着那瓶子冉冉升起。
不過下面有繩子,就在升到十幾丈高處便被拉住。
“這個爐子大概二十多斤,它能夠把二十斤重的東西帶起來,那麼只要上面的熱氣球足夠大,當然也能把兩百斤,兩千斤,甚至兩萬斤的東西帶到天上,沒有動力它只能隨風飄,但如果我們給它一個動力呢?”
楊信說道。
皇帝陛下明顯露出狂熱的目光。
“不過這言之太早,畢竟我們連蒸汽機都沒有。”
楊信說道。
“但可以製造一個足夠大的,然後帶着朕到天空中。”
天啓激動地說道。
“這個倒是沒問題,不過陛下身系天下安危,最好別乘坐,畢竟這種東西沒有安全保障,但軍隊拿來偵查敵情卻足夠了,就算陛下真想坐,最好也是交給臣來製作,另外升空前最好由我大爺來檢查並由他駕駛。”
楊信說道。
“河間侯做的就萬無一失了?”
客氏在一旁說道。
“不要插嘴!”
天啓說道。
客氏不滿地起身走到一邊。
“那就交給河間侯。”
天啓說道。
這一點早在楊信預料之中,這也是這些年他始終沒拿出熱氣球的原因,畢竟他只要拿出,那天啓肯定要乘坐,不過這時候的確也該拿出來了,天啓始終待在皇宮幾乎不出去,最多也就到過楊家的醫院,皇帝陛下在這一點上的確很有技術宅的風範。但這樣他無法真正看到民間疾苦,這個熱氣球不一樣,只要升到幾百米高處,配上大型的望遠鏡,他可以將京城周圍一覽無餘,甚至方圓數十里都能盡收眼底。
他會清楚地看到周圍鄉村的蕭條。
尤其是接下來的旱災中,這一帶周圍同樣一片饑荒。
這樣他就不至於對外面缺乏真正認識了,畢竟那些枯燥的文字和別人的敘述很難讓他真正瞭解這些。
實際上他根本不看奏摺。
九千歲也不可能告訴他這些亂七八糟的煩心事。
至於安全……
只要是九千歲親自檢查,而且親自陪伴,那就基本上不會有危險,這種東西最危險的就是起火,但現代熱氣球事故都是載多人的,爲了獲得足夠力量通常用可調的大火。而這就是一個燒鯨油的爐子而已,火焰再調也就那麼點,想大也大不起來,至於真正給軍用,那肯定是燒汽油的。這時候楊信已經能夠通過簡單的煉油釜煉出汽油了,就是加熱然後把沸騰後的蒸汽通過浸在冷水的銅管,最終冷凝出汽油來。
這個可以給軍用。
有這個東西以後打仗,尤其是在山區打仗就容易多了。
一雙升到幾百米的眼睛,會讓伏擊成爲笑話,這年頭伏擊又不是說披着吉利服趴在草叢裡,實際上就是利用地形掩護,在哪個山溝集結等待而已,但這種伏兵在熱氣球上觀察員的視野內毫無意義。
“這個蒸汽機別的好說,就是這個汽缸難辦啊。”
一旁的宋應星說道。
不得不說他還是很有眼光,已經找出了真正的難點。
正在看頭頂熱氣球的天啓立刻回到正題,這些天他們早就把這個蒸汽機研究過無數次,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個汽缸,畢竟其他都可以鑄造,而只要是鑄造的都不值一提,因爲大明工匠有失蠟法。
這些生鐵鑄件真不值一提。
而那些小的,需要足夠強度的,則由能工巧匠打造,畢竟大明連自鳴鐘都能製造出來。
實際上在坩堝鋼誕生前,歐洲的鋼鐵冶煉水平一直沒超過東方,他們的優勢只是鐵礦石太好了,畢竟鋼鐵行業礦石最重要,哪怕現代一些特殊用途的高級鋼材也得從瑞典進口鐵礦石冶煉。
所以楊信一直惦記石碌鐵礦。
但目前而言,歐洲的熟鐵質量,並不比大明的蘇鋼強,實際上還要差一些。
蘇鋼鍛造出的這些小零件的質量,應該不會比瓦特所用差多少,後者是不是用坩堝鋼製造的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但當時坩堝鋼也剛剛發明沒多少年,一直就是作爲特種材料使用,價格相當高,畢竟一爐就是十幾斤而已,而且還得經過一系列複雜程序,那東西實際上就是把挑選的最優質的鍛鐵切割滲碳後精煉,通過石墨坩堝繼續增加含碳量,加入一些東西進一步去除雜質,由熟鐵變成中碳鋼。
主要製作刀具。
總之這個應該沒什麼問題。
可汽缸真讓人頭疼了。
“一則此物需要足夠圓,二則活塞在裡面往復移動,需要保證蒸汽不會從裡面漏出來,三則汽缸上下要始終一致,這樣鑄造很難做出來,哪怕用失蠟法也達不到。”
天啓說道。
“最簡單的辦法,其實是用鏜牀。”
楊信拿出他的機械圖中一個純粹的原理示意圖說道。
“這個從裡面切削,把內壁加工到足夠精度,目前沒有蒸汽機爲動力,使用水力也能勉強達到,但這套機械同樣很費時,難度並不比蒸汽機低,故此咱們還是用笨一點的辦法。這個汽缸暫時不要用鐵了,用錫吧,弄一塊錫板,再找巧手的木匠,用足夠硬的木頭做一個圓柱,這個木頭一定要足夠圓,上下誤差一定要足夠小,然後把錫板包上去敲。
肯定不會符合我們要求,但勉勉強強能夠使用了。
然後在裡面用浸油的麻繩密封,這個阻擋蒸汽的泄露。”
他緊接着說道。
這時候還能怎樣,只能跟着瓦特學習唄。
這樣的蒸汽機的確很難有實用價值,畢竟漏氣還是很嚴重,最終效率同樣也很低,但它能夠動起來,這就足夠了,只要能動起來就是成功,至於真正實用的只能等汽缸鏜牀了,不過暫時鏜牀也可以只是個簡易版,這樣也就可以對大炮進行加工了,沒有加工過的大炮和加工過的有着本質區別。
而這兩樣東西,就能讓皇帝陛下五年內心無旁騖。
真的。
雖然天啓這裡一堆能工巧匠。
還有著名科學家如宋應星,徐光啓,最近還把王徵和李之藻也弄來了,人家其實都不願意陪他玩,這些人都是朝廷棟樑,以匡世濟民爲己任的,比如王徵之前在廣平做推官,李之藻在太僕寺做少卿,每天時不時被他強行叫來。
偶爾茅元儀也會被叫來。
甚至還有武之望這種醫學家也會被叫來,甚至原本應該被任命爲登萊巡撫的武之望還被他強行改成了光祿寺卿。
總之皇帝陛下身邊人才濟濟。
不過即便是這樣,光實驗性蒸汽機和鏜牀這兩樣,也得讓天啓五年內完全陷入其中,要知道瓦特花了二十年,雖然天啓起步高,比如成熟的原理和配套的部分都是楊信直接給出的,但五年仍舊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時間,實際上他能用十年時間搞出這些,在楊信看來已經很令人驚歎了。
同樣如果天啓真正能把這些東西搞出來,那他也就可以不朽了,至於外面的事情,不需要皇帝操心,有楊都督和九千歲這對閹狗奸臣組合,大明還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