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攻略安南

約莫過了一刻鐘,最後一名稅務主事抵達的時候,崑山縣縣令華夏出現在了後衙的花廳裡。

wωw_ttκǎ n_¢ o

華夏這個姓名當真是極有特色,讓人一下子就記住了崑山縣縣令的大名。事實上,歷史上的華夏也的確是一個有名的人物。

因爲,此人是寧波六狂生之一。

按照原定歷史,三年前,清兵南下的時候,寧波知府朱之葵準備剃髮降清。消息傳到城,六個平時愛議論時局的秀才的董志寧、王家勤、毛聚奎、華夏和張夢錫決定剷除朱之葵,起兵抗清。都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落在華夏等人的身上,卻又是一個意外。

華夏等人很清楚,以他們的身份,想要抗清無疑是癡心妄想。清談無用在這裡顯露得淋漓盡致,想要發動抗清事業,必須以來當地的實權人物爲主。

爲此,他們找到了當地士紳錢肅樂。錢肅樂是大明忠臣,面對建奴來勢洶洶,作爲老臣,他本來的打算是絕食殉國。

但華夏等人發動辯才,迅速打消了錢肅樂的想法。最終,錢肅樂與定海總兵王之仁聯手抗清。

當然,這都是歷史上的故事了。

現在這個時空裡,大明早已平定建奴。寧波六狂生的命運也是悄然改變,其中最爲幸運的的華夏,他早早加入當時朱慈烺在南京時的留守六部裡,並且順利中舉。有了這樣一層功名,他順利放到蘇州擔任崑山縣縣令。

至於其餘五名秀才,大多也因爲華夏的號召,紛紛來到了蘇州府,在各地任職,或者是當地鎮長,或者是當地的警署亭長。

天下風氣已變,東林復社那等誇誇其談之輩不爲陛下所喜,有心於社稷之人,自然要懂得進基層爲官,面對庶民,面對胥吏。

華夏今日來到此間,看着一個個年輕朝氣蓬勃的士子們,不由大笑:“諸君來此,由讓崑山大治多了幾分助力了。今日,我於此着急諸君,除了地方政務上的一些宣講以外,便是另一樁要務,事關我崑山一地福祉,要尋諸位大才一用。”

說完,華夏請着衆人進了會議廳。

圓桌會議廳裡,擺放好的一份份資料已經準備就緒,衆人都是認真仔細地看着。

開頭的一份資料頗爲平常,是一份《鄉鎮稅務主事工作手冊》,上面仔仔細細地寫着作爲一名鄉鎮事務主事應該如何工作,如何應對地方政務,甚至如何面對地方豪強爲了偷稅漏稅而進行的威逼利誘。林林總總,十分詳細,十分詳盡。

衆人仔仔細細地看着,都是顯得十分認真。

ттkan C ○

“這一份工作手冊,大家各自拿着,往後工作有不明的事情,除了與鄉鎮班子共同討論以外,多多參詳這份工作手冊。除此外,接下來就是要進入正題了。”華夏輕咳一聲,表情漸漸變得嚴肅了起來。

“十日前,莫氏越南求助大明,懇請大明覆其屬地。言辭謙卑,更喊出舉族內附的籌碼。此事一出,京師爲之生出軒然大波。”華夏一邊說着,一邊打量着衆人的表情。

讓他頗爲遺憾的是,一共有三人都對此表示出了並不陌生的表情。其餘人大多都是茫然四顧,不知道爲何縣令要說起遠在京師的事情。

這在京師雖然是新聞,卻因爲京師諸多報紙在七日內可以抵達江南而也變成了江南的新聞。特別是朝廷邸報,而今的朝堂邸報除了日常政務的消息傳達以外,也多了許多新聞的傳揚。

莫氏越南要舉族內附,這是一個大事,一個大大的喜事。

要不然,朱慈烺不會貿然地在朝廷還未做出任何決策面前就將這樣機密的事情傳揚出去。

唯一能解釋這一點緣由的就是因爲朝廷也的確決心接入越南此事,並不擔心越南人能逃出手掌心。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因爲……這事太漲士氣了。

如果說朝鮮與日本只是打服,讓朝廷上下頗爲有些揚眉吐氣,那麼莫氏越南的舉族內附則說明中華天朝上國的天威已經真正開始傳揚。

大明打一個噴嚏,全天下都要震三震的想象現在逐步化成現實。

蠻夷遠邦,舉族內附,這對於大明兒郎的士氣,民心都是極大的提升。

尤其是越南,這是一個讓不少明人感覺黯然神傷的地方。

因爲,這裡在永樂皇帝時期,就已經是大明的領土。但越南人不斷反叛,以至於最終逐漸脫離了中國的控制。事實上成了異國。

雖然越南依舊承認自己是大明的屬國,但其中桀驁不馴之處,是讓無數天朝上國子民內心感覺失落與無奈的。

失落的是曾經的地盤分裂了出去,無奈的卻是大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甚至長到以後都可能沒有希望再收回這一塊領土。

而現在,這樣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來了。擺到了所有人的身前,讓人感覺驚喜不已。

莫氏越南懇請大明恢復越南領土,並且舉族內附。顯然,大明有了恢復越南這個失落領土名正言順的機會。

只可惜,對於天下大勢,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基礎。華夏當初號稱狂生,見聞是不短缺的,對於國外的奇聞異事,也是很有接受能力。

故而,當他走上縣級主官崗位的時候,也漸漸從朝廷的邸報之中獲取到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

其中,赫然就是莫氏越南舉族內附,大明有機會重新恢復越南這個曾經安南之地。

華夏雖然有幾分本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這樣的胸襟與目光。

至少,眼前的十來人裡,只有約莫三個人能夠知曉此事,或者說知道越南是個什麼地方。

對於不少士子而言,知道越南曾經是大明的領土就已經是歷史知識了不得了。想要明白而今越南的具是如何,非得研究邸報專心才能做到。

華夏默默記住了眼前三人的名字,赫然就是金志達、楊文琪以及董德清。

“可有人知曉而今越南局勢?”攢了好久的疑問,眼下華夏終於說出了口。

這下子,就只剩下一羣人面面相覷了。就連原本有些躍躍欲試的楊文琪與董德清對視了幾眼,最終都是沒有開口。

看着衆人的表情,華夏有些失望。

當他忍不住直接開口的時候,卻見金志達開口了:“若是屬下記得沒錯,而今的安南一地應該已經爲三人所據有。一個是靠近大明位於最北邊的莫氏,一個是佔據升龍府位於安南中部的鄭氏,以及最後位於越南南部的阮氏。而今越南,阮氏與鄭氏實力不相上下,但都是遠遠強過靠着大明庇護而存在的莫氏。”

“不錯,有時局觀念。金志達是吧?保持好這個習慣。我繼續說下去,那莫氏雖言辭懇切,要我大明騎兵幫助起恢復安南之地,但生的也不過是浴霸相爭漁翁得利之心。所謂舉族內附,很可能讓大明兒郎陷入安南這個泥潭之中以後成爲空影。”華夏說完,冷哼一聲,顯然對越南人的心思十分鄙夷。

“此等蠻夷,畏威而不懷德。實在可恨!”

“一個小小安南就分爲三部分,互相征伐,可真是精彩。不過,對於我大明而言,卻比東方的朝鮮與日本好對付許多。”

“金兄,計將安出?”

衆人議論了一陣,最後都將期待的目光落在了金志達的身上。

剛剛金志達的發揮讓大家眼前一亮,沒有想到這個毛不起眼的年輕書生竟然能知曉萬里之外異國的事情。

“若非此番安南人上奏陛下,我機緣巧合備考時政的時候有所瞭解,也不會看到此事。”金志達說得半真半假。

宣告考試裡,時事政治固然是需要考的內容,但難度都很低,大部分人基本上不用怎麼準備都能完成。真正的緣由,其實還是因爲金志達的老師在蘇州市舶司任職罷了。

而這一點,顯然不足爲外人道也。

“保持好學習上進的心態,這是極重要的。”華夏話頭一轉,又說:“所以,諸君以爲,朝廷對此局面,會做如何應對?”

場面有些冷場。

參政議政,在大家都還只是秀才等普通讀書人的時候,大家都表現得頗爲熱切。但當真正參與到政治活動裡的時候,大家反而多了束縛,不敢隨意發揮。

“大人是要上奏朝廷……請我等聯名嗎?”金志達問。

“自然不是。”華夏搖頭:“我豈會做那麼蠢的事情。”

縣令固然可以上奏朝廷,但這等於是將中間的知府、省三司乃至巡撫都繞開。非極重要的事情,等閒不會做此事。

“要記住,今時不同往日。作爲地方官,想要在官場之中有一番作爲,僅僅只是埋頭實幹是不管用的。有的時候,若是能夠趁一場東風,卻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華夏笑着又說:“所以,能夠預判到朝廷的結論,對於崑山接下來的發展,卻是大有裨益的。”

“屬下以爲,朝廷定然會干預此事,只是手段應不復往日那般重大。”楊文琪率先開口。

隨後董德清也緊接着跟了上去:“屬下也這般以爲。”

“緣由呢?”華夏問。

董德清沉吟稍許便說:“一者,以陛下雄才大略,是不會放過安南一地的。往常,只是因爲這裡是極難之地,大明取之無用。但現在大明從朝鮮、從日本身上證明了海外之地是財富之源。現在冒出來的越南,哪怕皇帝陛下想錯過,下面一樣會有無數人試圖推動。”

“第二點呢?”華夏又問。

“陛下親自征討一小國,朝臣恐怕不會幹了。”楊文琪說。

華夏緩緩頷首,這是真的沒錯。

朱慈烺出去的太頻繁了,雖然國庫可以承受,但老這麼跑也不是回事。再者,以皇帝陛下的性情,推動了諸多政務改革,緩急之間不會搞得虎頭蛇尾,再臨時跑出去打一個越南。

“所以,大明會如何做?”華夏又問。

這下子,大家都有些撓頭。

“派遣一大將,出兵征伐?”

“陛下最計較值當與否。倉促出征,應無可能。”

“既然如此,遣一使者,曉諭各國謹遵皇命?”

“幾無用處……縱然面前唯唯諾諾背後一樣會翻臉不認人,反而突然損耗我國威信。”

“其實,屬下倒是想到了一個法子……”金志達緩緩開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華夏帶着期許問道:“什麼法子?”

“屬下是想起來,新考成法裡總要求以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爲考成要處。那麼,想要做到此處,最關鍵的就是得……有錢。想要有錢,就得發展經濟。那如何發展呢……?屬下一路看來,發現咱們蘇州有大量的鍊鐵工坊。而安南一地,而今既然三國鼎立,自然是厲兵秣馬。若是屬下能將大明的鐵料賣到安南去……那我崑山一地的鍊鐵工坊,豈不是能飛黃騰達?”金志達說到這裡,已經不是讓人眼前一亮,而是所有人都是看怪物一樣地看着眼前之人。

這一番話,如果是換一個場合,還只會讓人以爲這裡是某個商人的宅邸。但現在這年月,因爲新考成法的壓力,官員們對商人的態度,特別是對工坊主的態度已經大變。

“如此,還不夠。”華夏沈着臉,看不出表情。

“自然,自然。鐵料乃是要緊物資,朝廷管轄嚴格。輕易販賣,那些鍊鐵工坊既是不敢,也是無能爲力。所以,縣衙可以上奏南直隸,懇請准許城裡有出口越南生鐵之權限。如此,自然可以敞開收購崑山一地鍊鐵工坊,隨後售賣越南,其價定然不菲。”

“若是本官以爲還不夠呢?”

“如此……可以請幾家機械製造工坊來,打造一些普通的甲冑、弓箭等軍械。當然,這些太敏感了。但如果參照大明強軍所用的行軍物資,乃至於行軍口糧、軍服等一切作戰會需要的物資販賣給越南三國,定然是厚利。”

Www ⊕ттκan ⊕℃O

“若是……還不夠呢?”

“還不夠……?”金志達輕咳一聲:“請容屬下回去細想。”

“不用想了。夠了,夠了。我是貪心了,有此三法,何愁我崑山不因此振興?夠了!”華夏目光灼灼,雄心萬丈。

第十二章:又是查賬第七十七章:重擊第八十六章:山人自有妙計第二十三章:藥王殿上第一百章:還遼令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五十五章:決戰時刻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九十二章:看你乾的好事第七章:明照坊的英雄第三十章:駐華使節們的信第一百一十五章:火藥味第二十五章:捷報入南京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十章:緊急軍情第一百二十二章:倭寇覆滅第六十五章:索尼到來第八章:奸商與晉商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一百二十一章:獨立建營第十一章:全都得罪了第五十章:京南工坊區第七十三章:預言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三十九章:喬三爺的故事第八十九章:日不落帝國第四十九章:捷報與煩惱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邊關第一百三十九章:天堂有路不走第一百零九章:御駕親征復遼東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二章:帝國的友誼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三十四章:盛京無間道第六十九章:愛國洋人湯若望第二章:幸福的煩惱第一章:中東新篇章第六十二章:德川家光服軟第一百一十六章:超乎想象的條件第三十二章:南下德州第十六章:戰西風臺第九十五章:過洋牽星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八十九章:加入同盟第四十三章:多鐸求和第二十二章:心服口服第七十五章:該我們上場表演啦第二十三章:朝議前奏第八十七章:封王第一百五十二章:巧取豪奪第七章:護軍名分第十一章:剛正面第六十八章:野心家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十四章:緊急軍情 百萬限免有加更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六十二章:出征馬六甲第二十七章:皇帝陛下抵達日本第21章:老兵的最後1支箭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二十六章:醫護女兵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一百一十九章:試探決心第九十八章:與君再相見第三十四章:另有隱情第七十五章:該我們上場表演啦第三十一章:無知者無畏第四十一章:大明需要勝利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十二章:雄心壯志 四千字大章第八十八章:臨時艦隊第99章:3年復遼第十七章:稅源翻番第七十一章:後膛槍第一章:意外的野心第八十二章:戰爭到來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四十六章:將軍,活不了幾年啦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十三章:南京廷對第三章:暴亂第七十九章:金山銀海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九十九章:朝鮮名將第九十七章:伯力第八十九章:公主的懷疑第六章:忠臣義士第一百七十一章:金光閃閃第七十二章:另一樣神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