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災不可阻,但人禍可以

三日之後,鄭國帶着手下三十餘名水師,乘着皇帝特賜的四馬青銅車,在王陵所率一千精銳飛騎護衛下隆隆東去了。王賁與馬興立即齊頭並進:王賁領決通川防,馬興領舊漕渠疏浚。

由於兩事均不涉水路勘察等新渠路開通,故王賁與馬興商議過後以戰事籌劃,採取了統籌之法:以郡縣爲本,凡受益之郡縣,以郡丞親率民力施工;王賁馬興各向每郡派出兩名水工,各率一千軍士,督導查驗兩方工程,均以一年爲限,務須完工。水事涉及民生,各郡縣不敢也不想怠慢。作爲受益者,各郡民衆更是無不踊躍赴工。

川防者,江河之堤防也。自古江河天成,本無人工堤防。夏商周三代,但有治水都是疏通入流人海,也無築堤攔水之事。自春秋開始,因周天子王權衰落導致諸侯分治,各諸侯國內便逐漸興起了在各自境內的江河修築堤防。這種堤防在當時主要起兩種作用:第一種是對於可灌農田之水流,上游築堤攔截以斷下游他國用水,如“東周欲種稻,西周不放水”的兩週爭鬥;第二種在水量豐沛的大河大江,則是築堤攔水以逼向他國爲害,或淹沒他國農田,或吞噬他國民居。兩種川防之中,尤以後者爲甚。

秦國關中水系相對自成一體,國土幾乎獨據渭水全程,故無川防戰之事。而自函谷關外開始,與黃河相關的周、韓、魏、趙、燕、齊,都曾經壅防百川,各以自利,同時爲害他國。

黃河東岸,趙魏兩國地勢高,齊國地勢低下。爲防趙魏兩國河段的洪水淹沒本國農田。齊國在距離河岸二十五里處修築了一道大堤,從此只要河水大漲,東溢遇到齊國大堤,便西捲回來,反而淹沒了地勢高的趙魏農田。

有着地利對趙魏兩國自然不滿意,會商之後兩國共同築起了一道大堤,也是築在距離河岸二十五里處,只不過方位不是正對。如此,河水但漲,便在兩條堤防間遊蕩。而汛期一過,兩條堤防之間便積起了厚厚的淤泥。長此以往,這裡漸漸隆起成爲美田。三國民衆紛紛進入堤防耕田,無洪水之時除了爭奪耕田,倒也平安無害。

民衆爲了牢固佔據耕田,便在其上蓋起了房子,聚成了村落。然而遇到大洪水時,則沖毀堤防連帶房屋一齊淹沒,死人無算。於是,三國便在原堤防處後退,再度建起更高的堤防以自救,以致堤防漸漸逼近了城郭,一旦堤防再度被沖毀,大水衝進城裡,民衆便只能住在水中排水自救了,爲此淹死者不計其數。

處下者不願讓地給洪水以出路,處高者不願下游築堤而洪水倒卷,各以堤防爲戰,致百姓長期遭殃。

戰國另一堵截洪水的惡例,是魏國丞相白圭。白圭乃戰國初期名相,然由於商旅出身,大約利害之心甚重,於是在大河修築了堤防,將洪水逼向了他國。孟子當年曾當面指斥了白圭的做法:“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以四海爲壑。今子以鄰國爲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

後來魏國走到窮途末路,企圖龜縮到城高池深的大梁城中與秦國僵持不下。

當時領兵征討魏國的正是王賁,大梁城確實城高池深,其內又存有大量的糧食,足夠魏國苟延殘喘個三五年。當時韓、趙、燕三國陸續爲秦所滅,只要剪滅魏國,天下便只剩下齊、楚兩國。楚國是塊兒硬骨頭,在啃這塊兒硬骨頭之前,秦國肯定要掃除一切後顧之憂。

當時王賁陷入兩難的困境,若是強攻最後固然能攻下來當時士卒死傷不是秦國能接受的。對於雞肋一樣的魏國,秦國並不想在它身上消耗太過多兵力。但不攻的話魏國對於秦國來說又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嬴政看過王賁送回來的軍報後,也感到很頭疼,遂招來羣臣商議對策。

魏王假雖不是明君,但是在他在位期間,將魏國都城那大梁城造成了一個烏龜殼。在修築城牆挖深城池的時候,魏王假吸取趙國被滅的教訓在大梁城內囤積了大量的糧食。等秦軍攻來時,魏王假所做的一切都開始奏效。爲了防止秦國再施反間計,魏王假甚至命人將東南西北四個城門用磚石砌死。進出大梁城只能走狹窄的水道,這樣一來既不影響百姓出入,由斷絕了大軍偷襲的可能。

後來秦子戈給出了水淹的辦法,當時鄭國也在場。他不是沒想說這樣做有圍天道,但是他知道此法對大秦來說是最有利的,魏國的百姓是人民,秦軍的將士亦是人命。

待到嬴政派出的使者帶着克魏之策離開咸陽後,鄭國入宮拜見了秦王嬴政。其上書痛切雲:“秦一天下之勢已成,此戰過後務必戒絕以水爲戰之法。戰國各以川防阻隔水道,水利皆無,水害百生,有違天道,莫此爲甚!洪水不能分之,河溢不能泄之,盡堵盡截,天下萬民終將爲魚鱉哉!”

嬴政也是明白人,鄭國能在使者離開後再來找自己實在難能可貴。當時,秦王嬴政慨然拍案決斷:“秦國但一天下,定然決通戰國川防。天災不可阻,但人禍可以。寡人一統華夏後,定要人爲水害在我華夏絕跡!”

如今嬴政派王賁去決通川防,正是要履行當初的承諾。

此等工程大得人心,無論曾經敵對的民衆有過多少仇怨,民衆羣體的寬厚都在此刻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百姓或許不曾讀過詩書,但是他們心中明白決通川防最大的獲益者正是他們自己。

等待各郡縣向治下的民衆頒佈決通川防的法令後,各郡縣民力無不欣然認同官府的這一做法。哪怕是得堤防暫時益處而尚在耕耘堤防內淤田之民戶,也都拭着淚水拋離家園,搬到了新居,拿起了鍬耒,開掘堤防。一路走來王賁看得是萬般感慨,對於自己當初開掘河水淹灌大梁之作爲有了一種深深的悔意。雖然水淹大梁城的主意不是他提出來的,但是開掘河水的命令確是他親口下的。

在王賁奉命決通川防的時候,秦子戈也帶着星圖風風火火的趕回了墨家機關城。

第二百三十九章 後會有期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想用百步飛劍來救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姓什麼?第二百一十四章 安定南海的利器第二百九十三章 東西歸你,人我帶走第四百五十四章 光盡力可不夠,關鍵是要盡心第三百四十章 秦國路政(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二章 秘聞第一百九十八章 權利是這世上最浸蝕人心的毒藥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世楚歌第一百零六章 得賜趙姓的趙高第一百五十八章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第六十章 稷下學宮第四百四十四章 神同祀第三十一章 陽錯第一百三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零六章 臉厚心黑第一百四十章 孤星照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託孤重任第五百零七章 妖法第七十章 成長的代價第四百九十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十章 授業第六十三章 秦子戈的好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天志第一百五十章 孰輕孰重第六十五章 一朵珠花引發的血案第二十七章 隔閡第二百六十四章 信任,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第八十章 毀滅總是比建設來的容易第四百九十六章 孤獨是成功的引導者第三百四十一章 劣幣驅逐良幣第五十一章 風雲際會第二百七十六章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第三十一章 陽錯第五百零五章 漁翁得利第一百零四章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第一百六十八章 背叛大秦的人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第三百二十六章 角、亢、氐、房、心、尾、箕第二百八十章 百分百閃避技能:驢打滾第三百七十四章 因材施教第七十章 成長的代價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錢易還,人情難還。第二百六十四章 信任,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第四百一十三章 在說做不到之前,我沒有放棄第二百三十八章 和女人講道理,天真!第一百九十三章 韓國張良第一百五十章 孰輕孰重第四百八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極容易生悲第一百零五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四十八章 人前顯聖第一百三十七章 如果加上我呢?第一百三十七章 如果加上我呢?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禮尚往來第五十章 鳥擇良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仕第四百四十六章 愚公移山、史祿移水第五十二章 單挑還是羣毆?第三百八十一章 現學現賣第二百六十六章 夏姬八砍第五百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一百章 送魚入海,放虎歸山第三百五十二章 相見恨晚的兩大文盲第六十六章 永遠不要得罪女人第三百零一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在屋檐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口是心非第三百零二章 一力降十會第二百零八章 成事不足第三百七十九張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二百三十八章 和女人講道理,天真!第九十八章 陷陣之志,有死無生第一百二十七章 顧笑舞陽第一百零五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二百五十七章 聰明人的調情手段第二百一十九章 半路殺出的王綰第四百三十二章 山呼海嘯第七章 拜師第三十章 陰差第三十一章 陽錯第五百零二章 剛出虎穴,又進狼窩第二百四十五章 以訛傳訛第二章 少女與棋第四十五章 萬全之策第三百零八章 實力不夠,用命來湊第二百八十八章 喜歡就要大聲的說出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喜怒不形於色,悲歡不溢於面第四百一十二章 世上沒有失敗的人,只有放棄的人第四十六章 番吾之戰(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羣賢畢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和女人講道理,天真!第四百六十八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七十章 成長的代價第二百四十九章 十年磨一劍第二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