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杭州鏖戰

宣和三年二月中,東京的天氣不同往歲,依舊有些寒冷。

西北風一吹,滿天形雲密佈,陰陰沉沉、紛紛揚揚地便飄下一場鵝毛大雪來。

處處金碧輝煌的宮城,頓時變成瓊樓玉閣,東京城內銀裝素裹,千樹萬樹銀花綻開,直下得行人迷了路,外來無處藏身的流民又凍又餓昏倒在御街之上。

道君皇帝在延福宮賞雪,陪伴的都是些年輕的妃子儀媛,這些女子鶯鶯燕燕、國色天香,內裡穿着輕裘雁絨襖,外罩錦繡羅袍,在昇平樓上玩雪賞景。

衆女子看那鵝毛大雪在空中飄舞,如同三月梨花雨,又如滿天銀蝶展翅飛翔,便嘻嘻笑笑,輕舒廣袖,在空中亂招玉手捕捉雪花兒耍子。

道君皇帝亦興致勃勃,用手在空中亂捕着雪花,覺得自家彷彿年輕了二十歲。

“捕着了,捕着了!陛下捕着了!”一個婉儀尖聲叫着,十幾名女子一齊圍上來看。

道君皇帝得意地伸出手,掌心內託着一枚雪花,晶光閃閃。

“好漂亮啊!陛下捕的雪花又大又好看,還是六角兒的!”妃儀們紛紛讚歎着。

不一會兒工夫,道君皇帝手心裡的雪花就化去了一半。

“好可惜,奴家還沒有看見就化掉了!”站在最後面的女子沒等看清,雪花就化完了。

道君皇帝笑道:“衆家愛妃,朕要看你們比賽捕雪花,看誰捕的雪花又大又瑩,朕必有重賞。”

衆妃儀聞言一時興致起來,張裙展袖,到處亂撲,一時昇平樓上羣蝶亂舞,喜得道君皇帝哈哈大笑。

帝妃們正玩得高興,小吳賢妃上前奏道:“天降瑞雪,乃是豐年的祥兆,陛下何不排宴賞雪,樂舞助興?”

道君皇帝點頭:“愛妃所奏,正合朕意!”

遂傳旨命御膳房和教坊準備,不多時內侍引道君皇帝至排雲閣,妃儀們早已候在那裡,道君皇帝落座,嬪妃揚塵拜舞,道君皇帝傳旨賜坐。

大司樂劉禹命教坊司歌伎先唱《陽春白雪》,以四大樂配音,舞女們婆娑起舞。

殿閣雕廊之內,歌聲婉轉如黃鸝鳴柳,玉樓瓊宇之間,絲竹嫋嫋,餘音繞樑,跳了足有半個時辰,九成三變之舞跳完,樂指揮拍了一下界方,方纔剎住。

道君皇帝正看在興頭,見舞女們不跳了,頓感若有所失,轉過身來對小吳賢妃道:“朕聞唐玄宗時,楊貴妃偷寧王玉笛,在清華宮端正樓上爲玄宗吹梁州曲,笛音美妙異常,愛妃能爲朕吹奏否?”

小吳貴妃原本多才多藝,擅長歌舞曲樂,聞言輕挪金蓮,上前禮道:“奴家恐怕吹得不好,還望陛下海涵。”

道君皇帝搖頭道:“愛妃毋須謙遜,朕聽吹笛便好。”

小吳賢妃拿了笛子,重新過來站在道君皇帝右下,用竹筍春蔥般玉指,巧擎玉笛,吹起了梁州曲來。

笛音清脆悠揚,纏綿悱惻,徘徊殿宇之間,或清脆明快如深山鳥語,或高亢壯烈如碎玉裂帛,餘音嫋嫋,使人沉醉。

小吳賢妃吹完了梁州曲,道君皇帝不由讚道:“唐皇有楊貴妃,朕有吳賢妃也!”

小吳賢妃受寵若驚,柳腰擺動,媚態橫生,撩起衣裙,旁邊早有宮娥放下錦氈,小吳賢妃跪在錦氈上,嬌聲滴滴地道:“奴家有何才能,值得陛下褒獎?”

徽宗再看那小吳賢妃,真是千嬌百媚,花容月貌,忙降御座用手相攙,道:“愛妃免禮平身!”

小吳賢妃弱不勝衣地站起,緊緊偎在道君皇帝身邊,道君皇帝正待繼續尋歡作樂,忽然值殿官匆匆忙忙來報:“啓奏官家,前者派去江南招降方臘的正使張忠,被賊酋斬首,現有副使畢成在宮門外候旨召見。”

道君皇帝聞言大吃一驚,頓時收斂笑容,界方“啪”地摔在地上,半晌才道:“傳朕旨意,宣畢成過來!”

副使畢成被引了過來,面帶淚痕,俯伏在地,哭奏道:“官家,臣等領旨離京,一路上未敢怠慢,飢餐渴飲,夜宿曉行,冒死趕到杭州,卻見那賊軍已經圍城,沒奈何只得從外面傳話進入賊營,將招降詔書交與反賊方臘,卻不料那方臘一見詔書之下,便是勃然大怒,即命將張大人斬首,還百般的辱罵萬歲,又將我等亂棍打出營外……”

道君皇帝聞言,臉色時白時紅,最後陡然陰沉下來,問道:“那賊子究竟如何辱罵朕的,從實說來!”

畢成哪裡敢言,忙道:“臣不敢說,臣罪該萬死。”

“朕恕你無罪!”道君皇帝冷哼一聲。

畢成這才猶猶豫豫地道:“賊酋方臘說,就算是那昏君自己來,進營也得跪下磕頭,還說,還說他早晚要打進東京,取那昏君狗命……”

“大膽!”道君皇帝聞言直氣得兩道眉毛豎起,臉色漲成了鐵青,搖了幾搖,晃了幾晃,兩眼充血,嘴脣青紫,四肢顫抖。

衆妃儀、內侍、宮女慌忙攙扶,一邊捶背,一邊揉胸,老大一會,道君皇帝才緩過氣來,隨後大叫道:“傳童貫,傳王黼來!”

內侍急忙出殿傳旨。

道君皇帝喘了幾息,再次喊道:“傳秦王、鄆王、李邦彥、蔡攸、高俅、唐恪、薛昂來!”

又一名內侍口中稱是,快跑出去……

杭州府城內,知府趙霆正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對策,他內心慌亂,表面卻故作鎮靜,淡淡道:“本府之前得到的軍情急報,那方臘破青溪,奪了睦州、歙州諸縣等地後,每到一處,先搜捕官吏士紳,以刀慢慢凌割,然後懸首示衆,或解其肢體八塊拋撒喂狗,真是血肉遍地,屍骨狼藉,睹其慘狀,使人毛髮皆豎。”

文武官員聽了這一番言詞,不少都嚇得面面相覷,張口結舌,顫慄不止。

趙霆繼續緩緩說道:“如今賊酋圍城,猛攻數日,諸位可有何良策?還是快快獻了上來,以便消災弭禍。”

衆官早已魂不守舍,呆似木雞,哪裡還有什麼良策?半晌無人說話。

趙霆冷笑一聲,一拂袍袖,“既然沒有辦法,本府也沒何好說,都回去吧!”

文武官員頓時羞慚滿面,便要溜溜而退,打算各自回家收拾行裝準備找個時機隱匿逃跑,正在此刻,只聽門外高喊:“浙西安撫使陳大人到!”衆官員聞言都是心內一驚。

趙霆臉色變了變,急忙起身率領衆人向外迎去,陳建緊皺着眉頭走進廳內居中坐下,衆人禮拜完畢,陳建開口道:“方臘如今圍城,賊軍連攻幾日,朝廷援軍尚未到達,不知趙知府有何退敵良策?”

他此刻心頭着火,雖京城求了陳遘,也得到迴應,但援軍卻遲遲未到,就是連消息都未聽說,其他三路安撫也早就回去,但卻未派一兵一卒前來支援。

“大帥。”趙霆低頭道:“下官和衆文武議論了幾天,衆說紛紜,莫衷一是,看來還是緊守城門,等待朝廷救兵到達,乃爲上策。”

陳建聽罷,心中動氣,“嚯”地站起身來,用眼斜視趙霆,再看衆官,怒道:“養軍千日,用在一朝。敵酋已至,汝等卻毫無計謀,豈不是愧負皇恩,枉食國祿!”

他話音未落,杭州兵馬總管彭佩起身道:“大帥,方臘賊寇,原是鄉野教民,山中蟊賊,此刻雖號稱十五六萬,我看實際只有七八萬的烏合之衆,內裡又多老叟童子,不能戰者,用苦竹當槍,蓑衣作甲,行軍全不依法度,打仗只憑人多,似此等軍馬,必然不堪一擊,如今他攻城不下,我願帶兵出去,與其城外一戰。”

趙霆在旁皺眉道:“之前息坑一戰,都監蔡遵、顏坦全軍覆沒,睦州一戰,葉居中、童淑殉國,賊軍又連下我城池十餘座,彭總管切不可以輕視這些賊軍。”

陳建聞言,面色冷若冰霜,看着趙霆道:“那依趙知府說,該如何退敵?難道就苦守城破,亦或丟下不管逃跑嗎?杭州是何等重地,若失陷了杭州,一但官家降罪,你我項上人頭必然不保!”

趙霆不敢作聲,陳建繼續道:“蔡遵、顏坦二位都監並非無能,只是因爲不得地利而敗,青溪陳光不戰而逃,睦州張徽言棄城先走,沿途各城沒有勁敵,所以賊焰才更加囂張。”

兵馬總管彭佩,兵曹包邈上前禮道:“大帥,某二人不才,願與闔城軍民晝夜守護城池,如有半點差錯,甘當軍令。”

陳建點頭道:“既無良策,也只能如此了,從今日起,全城軍民盡歸你二人調遣,如有不遵,斬乞報來!”二人領了軍令,自出去安排軍民一起城防。

陳建話語已畢,感到身子有些疲倦,回去府中,胡亂用了些點心,喝了一碗人蔘銀耳湯,昏昏倒下睡了。

這覺直睡到第二天日出三竿,方纔醒來,聽了聽外面動靜,沒發現什麼異常,稍稍安下些心,便叫人備馬車去廉訪使趙約府上商談。

走在外面,陳建掀起車簾往遠處城垛上觀瞧,見城上兵勇林立,刀槍燦爛,別有一番緊張威嚴氣勢,不由心中暗想,這彭佩、包邈倒也算治軍有方,且杭州城高牆厚,縱然沒有退敵良策,倒也一時無虞。

來至廉訪使趙約府前,陳建下車,趙約早從堂裡迎了出來,苦笑道:“何勞大人親至,喚一聲下官去府上就是。”

陳建搖了搖頭,進入堂內坐下,丫環獻上龍井香茶,又擺了些點心一桌,陳建端起茶碗,嚐了一口道:“最近可有甚麼不妥消息?”

趙約伸了伸脖子道:“賊酋圍城之前,已有不少官宦商賈將財產眷屬運到外地,各衙門之內的官吏棄走過半,人心惶惶不安,下官還聽說趙霆暗地收拾船隻也準備逃走,如果此事當真,人心浮動更難制止,杭州必失無疑。”

陳建聞言頓時火冒三丈,罵道:“趙霆竟想先逃,定當嚴加處置,以做效尤。”

趙約搖了搖手道:“大人息怒,這是下官訪來的,是否確實,還要詳查。”

陳建嘆了口氣,喚來身邊長隨虞候,吩咐道:“去監視趙霆行動,一有動靜,火速來報。”

片刻酒宴擺好,二人入席對飲,剛纔舉杯,彭佩派人來報:“賊將方百花先鋒人馬已殺破子城,去到鳳凰山下,加會門吃緊……”

陳建趙約立時大驚失色,面面相覷,杭州有子城,鳳凰山圍在子城之內,那就是說子城破了!

陳建推開面前杯盞,稍微鎮定了一下,對來人道:“你火速傳本帥命令,讓三軍將士,官吏百姓,凡是成年男丁,一律輪流上主城守垛,不問白晝黑夜,不準擅離,各處嚴防奸細,如有違抗軍令私通賊匪者,斬首示衆,決不姑息!”

打發走來人,兩個草草地用過了幾口飯菜,便叫外面備車,就打算去到主城牆上觀看。

可剛走到半路,之前派去監視趙霆的長隨虞候便追來稟報,說是杭州府府衙清冷,府內的人正在逃離,問過兩個都說昨天半夜知府大人出去後便再未歸。

陳建聞言氣得半晌說不出話來,趙約更是憂心忡忡,道:“陳大人,還是抓緊上城彈壓,不然趙霆失蹤的消息傳遞出去,怕人心大亂,再難固守!”

陳建點頭,兩人匆匆來到內牆垣下,隨後登上了城樓,只見城垛口布滿了強弓硬弩,城垛下堆滿了滾木擂石,城牆上懸掛鹿角叉椏,鏑樓上架一門飛子鐵砲,擔土負石的民夫來往不絕。

陳建這才心中微微安下,兵馬總管彭佩上前見禮,陪兩人登上鏑樓瞭望鳳凰山下,只見那邊大約有四五千人馬,正在排木柵壘寨牆。

陳建神色凝重地道:“這加會門要嚴加防範,不可有絲毫懈怠,凡是立功的將士,填寫功勞簿呈報安撫司驗實,按時領取賞賜。”

彭佩道:“大帥,現在兵丁日夜守城,十分辛苦,大帥可否先拿出一些銀子來犒賞三軍,激勵將士?”

陳建點頭道:“將士用命守城,自是應該賞賜,傳我命令,每個兵卒賞一貫錢,都頭以上軍官賞白銀一兩,造冊從西城庫裡支取,等平賊以後,本帥還有重賞。”

彭佩和四周衆將一齊躬身施禮:“多謝大帥的恩典。”

陳建又道:“一日兩餐,中要有點葷湯,哪怕是一百人攤一隻雞也好,都送到城上來吃。”言罷,又引起一片歡呼。

隨後陳建、趙約兩人往清波門轉去,半晌後忽聽加會門外戰鼓咚咚,殺聲陣起。

二人心驚,趕回一看,原來是方臘親自督軍在護城河上搭起十餘座浮橋,此刻城上的宋兵亂箭齊發,阻止搭橋,兩軍擂鼓吶喊,各助其威。

片刻後方臘軍衝過浮橋,城上箭如驟雨,滾木青石空中亂飛,方臘軍難以靠攏城牆,便慢慢退去。

這一日雖然杭州主城無虞,但到黃昏時分,杭州所有子城皆被陷下,方臘各部人馬圍着主城伐木列柵,築造工事。

方臘率領衆將登上鳳凰山頂,一齊向杭州城裡眺望,不由都微微沉默,杭州乃是雄城,此刻高處望去,幾乎固若金湯一般。

方臘道:“幾日強攻不下,諸位可有攻城良計?”

呂將在旁道:“聖公,對方兵少,且人心惶惶,眼下只須多多準備雲梯、竹梯、爬竿、飛爪等攀城器械,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直接強奪就是。”

方臘點頭,也沒有別的法子可想,只能倚仗人多攻打。

衆人又議論了一會,天色已黑,再看杭州城牆上高挑燈籠火把,宛如一條銀龍,城內萬家燈火,好似夜空點點繁星,城頭上旌旗號帶隨風飄舞,兵卒一個挨着一個,刀劍如林,方臘和衆將嘆息了一會,這才走下鳳凰山。

卻說杭州兵馬總管彭佩和兵曹包邈商議:“雖然賊軍勢大人多,但駐紮在鳳凰山下的卻只有幾千人且都是女兵,不如趁她們立寨未穩,半夜子時偷襲她們寨子,先挫其銳氣!”

包邈立刻道:“大人不可!依我愚見還是固守,不能輕動!”

彭佩搖頭:“眼下又無破敵良策,那鳳凰山下都是些鄉野村姑,只倚仗旁的軍隊人多,如今兩方分開,偷襲有何不可?半夜子時我帶兩千精兵出擊,你城門接應,必當萬無一失。”

當夜三更,彭佩便領精兵兩千出艮山門,直闖鳳凰山方百花營地,來到寨外,見寨內燈火稀疏,萬籟俱寂,彭佩大喝一聲,挺刀躍馬突入寨中,橫衝直闖,卻見裡面沒有一兵一卒。

彭佩心中大驚,急令退軍,就這時四面殺聲驟起,燈球火把一齊照亮,前有方百花,左有龐萬春,右有周精豹,後有洪天渠,四面圍定廝殺。

可憐彭佩再如何奮力拚命,又怎是四個對手,頃刻便被斬於馬下,那兩千精兵死的死,逃的逃,只餘一半,向城門處奔去。

那邊包邈見狀大驚,有心關閉城門放下千斤閘,可看那一千多精兵又是不忍,只是這武斷猶豫的當兒,追兵便已來至,這時想要再關城門便已不及。

包邈哪想到對方會如此之快,後悔未及,急忙調兵,在城門處展開一場廝殺。

那邊陳建在府內怎能睡得踏實,忽然有人來報,卻是包邈傳信,他聽那報信兵丁述說分明,不由大叫一聲:“彭佩誤我!”

陳建隨即更衣上馬,前往城門處督戰。

那邊天色漸明,城門處膠着不下,但方臘卻是心喜,不待誰說,便知是個攻城的好時機。

就逐次下令,強攻四城十三門,務要在今日拿下杭州城。

陳建此刻心慌,雖然城門未失,但調了其他三面兵丁來堵,那三面卻是兵力薄弱起來,杭州城本來兵就不多,此刻方臘強攻,不由出得一身冷汗。

只見方臘軍隊搶渡護城河,隨後軍卒架起雲梯攻城,城上城下擂起戰鼓,“咚咚咚”震天價響,吶喊聲驚天動地,宋軍在城頭放下滾木頑石來撞雲梯,大部分雲梯被撞翻砸毀,但也有上到城牆的,便是一場好殺。

此刻軍師呂將,帶了一千兵過鳳凰山腳,走清波門、涌金門觀看,這裡城牆緊鄰西湖,城下是一狹長地帶,其中水道縱橫。

這呂將乃是歙州人氏,原是太學生,只因上書抨擊花石綱被道君皇帝厭棄,令不得爲官,便一氣之下回鄉入了明教,因爲足智多謀,在教中得了散人身份,乃是中原明教六散人之一。

他觀看西城城門,這清波、涌金二門旁不遠處各有水門,此刻四面攻城急促,這水門便有些疏於防守。

呂將見狀計上心來,急忙回去尋找方臘,這時方臘雖見兵丁不時攀到城上,卻總是難以立足,正心下焦急,見呂將回來,於是問策。

呂將道:“西城清波、涌金旁的二座水門能通舟車,臣從書上看,當年錢王在那裡設下三重防護,外面一重是水閘,重有千斤,中間一重是鐵門,都是金釘鐵葉裹就,裡面一排是排柵門,堅固無比,但此刻不知何種緣故都未落下,若是武藝高強之人搶先而入,佔了此二門,那杭州必破!”

方臘聞言大喜,急調陳凡、方十九、周精豹、方傑、徐方、王寅等人,帶熟知水性的壯勇悄悄過去,偷襲兩座水門。

這時陳建正在艮山門督戰,忽有人來報:“涌金門旁水門被攻打吃緊,水閘早就鏽死不能放下,鐵門也推拽不開,唯有排柵門可用,但已被賊軍打破。”

陳建立刻吃了一驚,渾身發涼,手足失措,半晌才叫聲:“來人,隨我去看!”

待走到半路,又有人來報,方臘軍已經打通水門,又從內奪取了涌金門,此刻正向這邊殺來。

一旁廉訪使趙約聞言嚇得面如土色:“大人,這要如何是好?”

陳建不語,騎在馬上一時呆呆怔住,只是片刻,前方便有喊殺之聲傳來。

趙約渾身顫抖,低聲道:“大人,我看……不如降了吧?”

陳建聞言心中有些動搖,但一時眼前閃過當年東華門外唱名,金殿之上奏對,簪花遊馬御街,好一個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東京花,不由臉上忽地閃出一絲暴戾之色。

他猛地抽劍在手,“嗖”地便向旁狠狠一刺,正中趙約胸窩,口中怒喝道:“逃且未逃,何來降乎?!”

隨後,他兩眼血紅,從趙約身上拔出寶劍,回頭看一眼後方的五百軍卒,嘶吼着道:“都聽本帥軍令,隨我殺賊!”

語罷,一催坐馬,持劍向前方衝去……

第492章 援兵,大水第300章 圍剿第333章 天高帝遠,有虎猖獗第294章 赴宴第16章 前往龍虎山第97章 殺帝,殺金帝完顏阿骨打第81章 古怪步法第594章 畢其功於一役,一舉而竟全功第212章 十八家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第28章 一波三折第92章 隴右自此漸風煙第567章 蓄髮,獬豸第263章 奪命十劍,無名一劍(合章)第361章 拳即是權,蒼穹之變第154章 哪見世事險人心第523章 禽獸不如第170章 大宋第一風流才子第395章 歸路碧迢迢第601章 進京畿第597章 改旗易幟第287章 繼續懲治第404章 賜婚第11章 京城勢力第518章 交手第477章 元極,暗夜,監牢第165章 蔡大公子第87章 熙河隴右,湟水奔流第212章 十八家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第606章 進東京第642章 黃雀在後第63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93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667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第62章 我,楊志,終其一生只想盡忠報國第266章 再開經義第162章 梁山之中第642章 黃雀在後第101章 荒野古村中第202章 林沖娶親第657章 哥是天上一條龍第672章 秦天帝第353章 四句教言,瞞天過海第516章 心魔第47章 惡來之谷第275章 放人第547章 授業第88章 君騎白馬,青梅折花第90章 裡獨行一盞燈第64章 楊志獻刀第445章 嵩山絕藝,六指四爪第123章 白龍魚服,君臨七海第164章 追查第620章 大宗師下第一人第8章 延福宮第65章 王爺失態了第439章 正道滄桑第228章 龍爪手第27章 龍衛與捧日第521章 罪大惡極第150章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第589章 隱藏,佈置第495章 乘勝,來人第71章 開擂第391章 蛛絲馬跡第582章 驚喜,應約第247章 便把令來行第543章 箭在弦上第531章 烽火連三月第526章 壓制不住第211章 王慶大擺廬州擂第333章 天高帝遠,有虎猖獗第349章 士族第207章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第48章 路遇風波第430章 定計陽謀第365章 功過兩難評第591章 大風起,雲乍動第9章 帝與太子第68章 冀國公第242章 衣鉢弟子第633章 兩難,大戲第648章 包圍,劍主,尺八無情第106章 一劍如雪,佳人似夢第231章 圓月刀第461章 湟州風雲第260章 虎狼於外,暗中窺探,狼煙四起,天第133章 匕名魚藏第4章 聚攏八方第642章 黃雀在後第174章 州橋街市,蜜餞糖糕第141章 小娘的恨意第35章 地下世界鬼樊樓第127章 海上明月聽吹簫第515章 籌謀,槍法第268章 第十一劍第458章 廟小妖風大,池淺魔怪多第183章 追敵第381章 血染箭門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