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御駕親征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

轉眼間,三年過去,楊叢義擔心的三難都沒有發生。

河東、關中經過三年休養生息,已經恢復了元氣,在地廣人稀之地建立的四大馬場也步入正軌,每個馬場都有大小馬匹近萬之數,假以時日,大宋缺馬的困難處境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三年時間,旱澇災害雖然每年發生,但好在整個大宋並沒有發生全國性的天災,沒有消耗太多國力,由於開墾出來的良田越來越多,產量也越來越穩定,民間、各地糧倉都積蓄了不少糧食。

汴京作爲政治、經濟中心,經過十幾年發展,人口早已超過百萬,天南海北商賈雲集,各類常見不常見的人才也匯聚汴京,伴隨無數人才、商賈到來,各類物資、手藝也應有盡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找不到的。

隨着商賈往來於汴京和其他各座城池,錢幣、物資流通極大,整個北方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經濟繁榮,天下安定,朝廷稅收自然年年穩步增加,三年下來,戶部竟然還有了數百萬的稅收結餘。

而陸游主掌的回易處、市舶司,三年來也向戶部和內庫上繳了巨量財富。

內庫有錢之後,皇帝趙昚自然不再吝嗇錢財,每年專門撥付兵部三百萬貫錢,年年擴大東、西作坊的規模,不停的生產盔甲武器。

趙昚除了撥款給汴京東、西作坊,還向大名府和濟南府、益都府作坊撥款,專門用來生產軍隊所需軍備。

除了軍備生產之外,心焦不已的趙昚大把撒錢,在開封府、大名府、濟南府、興仁府、益都府、歸德府、揚州等大城,水陸交通便利之地,修建大型糧倉,大舉採購民間糧草,全部囤積起來,以備北伐之需。

三年時間,楊叢義和史浩頂住上下壓力,朝廷沒有幹大事,太學沒有建立,武學更沒有建立,幾乎將全部心思都放在穩定中央和地方治理,積蓄國力。

短短三年時間,成效顯著,雖不完全具備開啓一場大戰的能力,但此時的大宋已經不再害怕戰爭,因爲國庫有結餘,俸祿、糧餉都沒問題。

能解決、保證官員的待遇問題,絕大多數官員自然就不會反對朝廷對外用兵,於是收復真定府和燕雲十六州,便提上了日程。

北定十二年四月,關中駐軍明覆一部三萬人奉命調往黃河岸邊的興仁府。

五月,淮西、荊湖北路三萬駐軍奉命調往歸德府。

六月,揚州、浙東調集兩萬駐軍前往濟州。

與此同時,無數裝滿糧草的商船沿長江南下,目的只有一個,趁着北方高價收購糧草,大賺一筆。

八月開始,一艘艘巨大的海船在萊州灣靠岸,而後無數糧食被運進附近重兵看守的規模龐大的糧倉。

從第一艘裝滿糧草的海船在萊州灣靠岸,此後三個月,進港海船不歇,川蜀、荊湖北路、荊湖南路、江南西路、江南東路、淮西、淮東、浙東、浙西等地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抵山東。

除此之外,通過海路運抵山東的糧食還有來自南洋的,南海都護府、南洋都護府,這些年採購、換購了不少糧食,南洋高溫潮溼不好保存,其中多數都運抵流求,存放在流求留守營地,這次也一併運來山東。

海路運輸繁忙,陸路運輸也是一樣。

由於山東境內以及濟南府至大名府的硬化官道良好效應,大名府、開封府、興仁府、歸德府、宿州、亳州、潁州、廬州、滁州、揚州等地的主要官道,在官商共同努力下,短短六七年內,幾乎全部硬化完畢,從此不論晴雨,大小車輛通行無阻。

大規模硬化的官道,催生載重量更大更堅固的馬車,益都府、濟南府車馬工坊由於是官營背景,所以他們能得到更多鋼鐵,車馬也日益堅固,跑上五六千里不壞,也是很平常的事。

江北的道路、車馬運輸優勢不小,因此江北遠離長江水路的運輸任務基本都交給了陸路運輸,從南向北,官道上車如長龍,晝夜不息,目的地大名府、濟南府、河間府。

在糧草物資紛紛北上之時,汴京城裡也展開了最後的爭論,因爲直到此時,朝廷裡還有反對發動戰爭的聲音,這是趙昚難以忍受的!

任何一件好事或惡事,都不可能有百分百的人支持,楊叢義懂,史浩也懂,唯獨趙昚想不通,收復真定府,統一燕雲十六州,這等千古大業,爲什麼會有人反對,有人不支持,今天再給他們最後一次機會講道理!

大慶殿,滿朝文武整整齊齊站在殿中,趙昚一人高坐於殿上。

“史相,派往遼陽府,遞交國書的人選定下了嗎?”趙昚發問。

史浩閃身出列,稟道:“定下了。臣在一羣江南學子中選定了兩人,他二人能言善辯,陳詞慷慨,能當此任。臣已着戶部、禮部發放選任官憑,三日之內,便能啓程,趕赴遼陽府。”

“爲何是從江南學子中挑選,堂堂一個朝廷,文武官員成千上萬,難道就找不出合適的人嗎?”趙昚當即發問,目光滿殿遊離。

“百官雖多,可都有職責在身,臣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史浩面色平靜。

“我看是在汴京好日子過多了,每日歌舞宴飲,享受慣了,受不得北方苦寒,更貪生怕死,才都不願當這個使臣吧!”趙昚一語點破,毫不留情。

殿中文武大臣,有人目視前方,不爲趙昚此語所動,有人目光躲避,不敢直視,更有人眼觀鼻,鼻觀心,似乎皇上的揶揄之詞與他們無關。

文武百官無言,史浩亦是無言。

“國之大事,要靠無官無職的學子來辦,你們就心安理得的留在汴京吧!”趙昚見殿中衆臣的模樣,心裡不由的生出怒氣。

千古大業,他們都不上心,留他們在汴京何用?

這一刻,趙昚恨不得全讓他們致仕,回家養老去。

最終,理智還是佔了上風,壓住了他心中的怒氣。

待心情平復,趙昚忽然提高音調,宣佈了一個令滿朝文武震驚的消息:“收復燕京乃千古大事,我要御駕親征,與我大宋將士共進退!”

此語一出,滿朝皆驚,就連楊叢義和史浩也有些發懵。

御駕親征?

此事趙昚可從來沒有跟他們提起過,之前就北伐商討過不知多少次,都沒有一絲一毫透露過要隨大軍御駕親征,現在當着滿朝文武宣佈這個消息,他到底要做什麼?

楊叢義和史浩對望一眼,史浩朝他微微搖頭。

不知史浩是說他不知,還是不同意皇帝御駕親征,更或者是不讓楊叢義發表意見。

趙昚突如其來的這麼一下子,打亂了楊叢義之前部署。

他很想反對,但當着滿朝文武的面,他做不出這等事,也說不出口,畢竟他的權勢太大了,公然反對皇帝,必然朝野震動,馬上天下大亂也說不定,他不得不慎重。

“皇上,遷都汴京不過十幾年,之前的教訓歷歷在目,汴京穩定高於一切,萬不可離京啊!”觀文殿大學士參知政事莫濟迅速出列反對趙昚御駕親征。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驚,就連趙昚也臉色一變。

當年趙昚就是因爲御駕親征,從臨安北上歸德府與完顏亮議和,而後巡視汴京、興仁府等地,在北方耽擱了一段時間,太上皇趙構纔在臨安重臨大慶殿,讓他回不了臨安,差點丟掉皇位,這是趙昚心頭之痛!

如今此事被莫濟當衆提及,雖未明說,可滿朝文武多數都是親歷者,誰人不知?

莫濟此語頓時便讓趙昚有些下不來臺,御駕親征確實危險重重,前方戰敗,皇帝性命危險,縱使前方不敗,後方生亂,皇位也危險。

前有完顏亮親率百萬大軍南下侵宋,完顏雍在後方遼陽府稱帝,奪了金國都城燕京,完顏亮不得不跑去大同府。

後有北伐之時趙昚御駕親征,親歷臨安之變,不是陳康伯、史浩、楊叢義等一衆主戰派支持,他早就丟了皇位,哪裡還有如今的汴京之盛!

雖然事實如此,但當衆手戳趙昚的痛處,還是讓趙昚非常難受,可他一時之間也沒法反駁,別提心裡有多難受。

“莫相此言差矣!”

就在衆臣被趙昚和莫濟前後兩語驚的腦袋轉不過彎來的時候,忽有一聲驚喝從殿中響起。

衆人回望,卻見一個一身紅色官衣的中年人擡步出列,仔細一看,正是幾個月前纔剛剛調來汴京任職左司郎中的辛棄疾。

衆人皆知,辛棄疾早年在江南任職,後來無緣無故出現在河東,任北伐軍副帥,還兼任了一段時間的河東安撫使,他的任職未經各部各司簽押,所以這段經歷不被朝廷認可,只追任了他一個忻州知州之職。

後來,鑑於辛棄疾協助北伐軍收復並安撫河東,功勞甚大,皇帝欽命,特此朝奉郎,至此才得了汴京真正的官職,不然他在河東辛苦幾年都算打白工。

莫濟入河東,出知太原府後,辛棄疾在河東的權力受到限制,差事多數集中在籌集軍需和後勤物資供給運輸上,在仕途發展上便受到了一定的壓制,以至於數年下來,再無擺得上臺面的政績。

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653章 奪城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29章 初見知軍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245章 流落孤島第16章 血案兇徒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54章 出發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29章 初見知軍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323章 謀劃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58章 青石崖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637章 故人相見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486章 傷心處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51章 挑花眼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298章 深入敵後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585章 遼陽起事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52章 自尋死路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559章 甜茶受捧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31章 鳳凰村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11章 漏洞百出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120章 遇襲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53章 議事第602章 挑戰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338章 均分戰利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628章 重布江防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775章 抄底金營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571章 遼陽府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12章 漏網之魚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260章 邀請赴宴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670章 宣戰北伐第59章 夜半蛇影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48章 議政第353章 龍泉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