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2)

黎殿元道:“話不是這麼說。城池屢屢易手,兩方都要來收賦稅,若是剛交了這一筆,另一邊又來了,豈不是又要交一筆?民性至愚,他們可不知道爲國出力的大道理,反正哪兒能吃飽飯就往哪兒跑。”

鄭司楚聽他說什麼“民性至愚”,有點不以爲然,但他說民衆哪兒能吃飽就往哪兒跑,這話倒是鞭辟入裡。他道:“要安定,便要保家衛國,他們爲什麼又不願當兵?”

黎殿元道:“刀槍無眼,當了兵誰也不敢保證還能回來。他們縱然有心當兵,奈何後顧之憂太多,萬一自己回不來了,發下的安家費能撐到幾時?家人豈不是要活活餓死?朝不保夕,所以一看苗頭不對,寧可帶着家人四處逃荒,也不願當兵吃飯。”

聽他說到徵兵難,鄭司楚剛纔就和宣鳴雷說起這事,心想這黎殿元倒是個有心人。他道:“那黎兄你以爲有何良策?”

黎殿元先前已喝過幾杯,現在又喝了一杯,酒勁也有點上來了,一肚子話只想往外倒,便說道:“其實良策甚衆,最簡單的就是誰當兵,按丁口分田。這是最好的辦法,既不用耗費國庫,也可以讓農人多事耕種,實可謂一舉兩得。”

宣鳴雷聽他侃侃而談,和鄭司楚方纔說的竟是一個事。不過他剛纔就說“一之尚可,豈可再乎”,便道:“那爲何不採此策?”

黎殿元搖搖頭道:“共和共和,首先便是土地國有,說要分地,只怕民衆再不會信,而且如此一來與國策相牴觸,因此辦不到的。不過,完全可以變通一下。”

鄭司楚一直在想不能分田召兵,那該怎麼辦?一聽黎殿元說可以變通,興致也上來了,問道:“黎兄,怎麼個變通法?”

“改秋後徵糧爲地租,若有當兵,便可折價。這樣一來,農人耕種時不必再付出什麼,而徵兵時發放的安家費也可以省下不少。等糧食打上來,這筆款子再去收糧,市面流通,就可以一舉兩得了。而改成地租後,多收多得,農人耕種時也會百般上心,不似現在這樣種了一半,見勢不妙就跑路。”

鄭司楚“啊”了一聲,心想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不過田賦由來已久,他看書時見前朝就是如此,若是改爲地租,確實可以讓農人安定,但此舉實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將是一項極大的變化。他點了點頭道:“此中關節,倒是要考慮周詳。”

黎殿元道:“是啊,所以吏員也要汰去冗餘,再加上軍人屯田,如此開源節流,解決軍費應該也不是太難的事。”他說到興頭,拿起一根筷子在桌上比比劃劃,什麼田地丈量該如何,人口普查該如何,越說越細,到後來宣鳴雷和鄭司楚聽得索然無味。不過鄭司楚雖然對這些不感興趣,卻也覺得黎殿元說得並不離譜,相當可行。

如果這件事真能落實,那軍費、兵源和糧草都能解決了。鄭司楚本來想着讓五羊軍恢復元氣,最麻煩的就是後勤跟不上,現在卻已多了幾分信心。人各有長,他專注于軍事,對這些政務向來不甚關心,在他看來很難的事,黎殿元說來頭頭是道,每一樣都有解決的方法。說到最後,黎殿元見宣鳴雷有點要打瞌睡了,心想自己未免過於失態,忙道:“宣將軍,鄭將軍,在下信口雌黃,真是讓兩位見笑。”

鄭司楚微微一笑道:“哪裡,聽得黎兄一言,茅塞頓開。”他看了看窗外道:“天也不早了,黎兄,今日便別過,改日定要再來請救。”

黎殿元聽他說要前來請教,臉上也露出笑意道:“豈敢豈敢。”

三人付了帳離開酒肆,等黎殿元一走,宣鳴雷小聲道:“真晦氣,想喝口酒,聽他胡扯了半天,酒都沒味了。”

鄭司楚道:“不然。宣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位黎殿元先生雖然說得囉嗦,可他說的卻深中肯綮,只怕真能解決眼前的危機。”

宣鳴雷沒有再說什麼。鄭司楚對黎殿元很有欣賞之意,但不知爲什麼,他總覺此人有點偏執。只是與黎殿元尚是初見,而且這人說的一番話確實很中肯,可宣鳴雷卻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鄭司楚見宣鳴雷若有所思,這副模樣倒是難得一見,問道:“宣兄,你覺得他說的不可行?”

宣鳴雷搖了搖頭:“話是沒有錯。不過,鄭兄,你覺得,他是不是太過專注於徵兵和賦稅這兩方面了?以民爲本,以人爲尚,最終的目的是爲了提高民生。民富方能國強,而不是國強了民才能富。”

鄭司楚怔了怔。他是國務卿公子,自幼雖然也不算錦衣玉食,但至少可稱衣食無憂,這些都沒想過。他道:“這兩個有什麼不對麼?國家強盛,百姓方能安居樂業。現在這等形勢,戰火紛飛,或不能有強有力的軍隊,百姓談何安居。宣兄,我老師以前也跟我說,唯有一仁字方是真諦,但沒有力量,說什麼仁就只是侈談。”

宣鳴雷沒有再說什麼。他和鄭司楚都不是政客,實在說不出國強與民富到底應該孰先孰後,他嘆道:“你說的也對吧。”

這一次南北交鋒,不知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也只有等戰爭結束了,才真正談得上提高民生,現在不論南方和北方,都把擴軍放在第一位。鄭司楚當晚就又去求見申士圖,說了黎殿元這人,以及他的想法。申士圖這段時間也一直在考慮此事。申公北的報國宣講團現在正在各地巡演,申士圖生怕大統制照方吃藥,再次把他們截回北方去,因此不惜工本,一直派了數百兵護送,而申公北倒也不負重託,去各地表演很是賣力,對鼓動軍中士氣很有幫助,可不論他說得如何舌綻蓮花,徵兵仍是相當煩難。共和制既然以人爲本,以民爲尚,當然不能強行拉伕,現在新兵徵得很難。鄭司楚雖然說得很簡略,可申士圖對政務遠比鄭司楚熟悉,一聽那黎殿元說的改革賦稅,把田租與徵兵結合起來,他一聽便覺很有可行性,眼中一亮,問道:“這人現在在哪兒?”

“此人就在吏部當文書。”

申士圖雖然兼任吏部司,但事務繁忙,吏部司上下足有近千人,他自然根本不認得這個小吏。一聽是自己屬下小吏,他搓了搓手嘆道:“我只道已是人盡其才,看來還有遺珠啊。司楚,若這人所言真的可行,你可又立一功了。”

鄭司楚沒說什麼。申士圖算得知人善任了,但世界之大,那些懷才不遇的人仍是大有人在,黎殿元若不是遇到了自己,只怕仍將沉淪下僚。想到此處,他突然覺得,黎殿元這人只怕也並非不通世事,他不顧尷尬也要留下來侃侃而談,說不定正是認出了自己和宣鳴雷,想借此與申士圖聯繫吧。怪不得宣鳴雷不太喜歡這人,這人雖然只是個無名小吏,實已有政客的模樣了。可不管怎麼說,政客也仍是少不了的。他沒有再說什麼,便行了一禮道:“申公,那我也要先回營中熟悉一下了。”

申士圖道:“好。司楚,現在陸軍損失很大,餘成功也不在了,明天我給你代理元帥之職。”

鄭司楚呆了呆。五羊軍本來最高的軍銜就是餘成功的下將軍,舉起再造共和大旗後,餘成功拜帥,現在也有兩個剛提升的下將軍了。這兩個下將軍一名程龍峰,一名邱宗道,雖然名聲不響,但資格很老,都已過了五十。鄭司楚現的軍銜是都尉,雖然也已是排在前五位的人物,但一旦代理元帥,豈不是要越過那兩個下將軍了?他道:“申伯伯,這樣不太好吧?程邱兩位將軍只怕會有不滿。”

申士圖笑了笑道:“不要緊,代理元帥有三個,三人並列,不分上下。不過他們都要回五羊城去練兵,你不用擔心他們掣肘。”

程龍峰本來就留守五羊城,邱宗道卻在東平城駐防。鄭司楚聽申士圖要把他們兩人都調回去,自然是把這兩個人都調開,將前線的指揮權全部交給自己了。他暗暗叫苦,可也不好再說什麼了。他明白東陽這一場慘敗,申士圖對自己的希望更是大到有點不切實際,現在他更覺肩頭的擔子沉重不堪。

真能挽狂瀾於既倒,帶領五羊軍渡過這個危機麼?鄭司楚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酸楚。人力有時而盡,現在南方已到了最危急的時刻,而自己越盡心盡力,就越讓戰火持久燃燒。平息戰火,這個理想真的有可能實現麼?

當他走出太守府時,只覺天空也低低的,彷彿如一塊懸在頭頂的巨石,隨時都會壓下來,將一切碾爲齏粉。

申士圖做事雷厲風行,不過幾天,改革賦稅的制度就實行了。聽得當兵可以免租,民衆大爲興奮。太平時候,賦稅雖重,總還過得去,現在兩軍交鋒,一塊地方屢屢易手,剛交了一邊的賦稅,沒多久另一邊入主,又要來收一道,真個苦不堪言。現在有了田,賦稅只等秋後收成了再交,而且只按田租,不按收成抽取,這樣多收的都歸了自己。再邊上南方的報國宣講團大爲賣力,四處宣傳,一時間父母送子,妻送夫,子送父,來投軍的絡繹不絕。雖然這政策實行未久,但看樣子,徵兵已比以前容易多了。

時間過得很快,馬上到了三月。三月已是暮春,在中原夏天都快要來了,但在西原,春天來得晚,此時楚都城一帶剛開始春耕。

這一天,司徒鬱在楚都城裡看着一堆各處發來的彙報。現在的五德營可謂發展迅速,除了七千五德營基礎班底,另外已經收編了十餘個部落,編了四個胡人營,總兵力已近三萬。除了這三萬直系部隊,僕固部的三萬兵也聽從五德營節制,另外阿史那部如今也明爲同盟,實爲部屬。所以實際上楚都城已是擁兵十餘萬,當之無愧的西原第一霸主。

僅僅幾年前,阿史那部和僕固部還在爭霸,五德營只是一股新來乍到的新興勢力,但幾年過後,五德營竟成爲如此一個龐然大物,司徒鬱自己也想不到。薛庭軒的能力,確實令人咋舌,可是司徒鬱心裡卻依然有種說不出的不安。五德營發展太快了,無可諱言,現在這樣的規模,實已超出了五德營的控制能力。阿史那部和僕固部的真實實力都並不在五德營之下,表面上兩部都已從屬楚都城,可司徒鬱明白,這種控制並不牢固。甚至,直屬的四部胡人營,除了最早依附的四部,其餘的大部份也還是並不是真正臣服。這些小部向來依附大部,現在五德營風頭一時無兩,他們都附首貼耳,可一旦五德營有什麼意外發生,他們肯定也會有異動。

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3)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2)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3)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一)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上)(二)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4)(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一)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1)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3)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2)(三)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二)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2)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5)(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5)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二)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一)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2)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2)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一)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4)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5)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三)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一)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1)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3)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1)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二)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2)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5)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三)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