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誘餌

爭取英國人的支持!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根本不重要,但對於唐浩然而言,這卻是避免未來中國陷入軍閥混戰的一個必然選擇,這個時代的英國於中國的利益,使得他們不可能在中國的光復過程中保持“中立”,而傾向性“中立”無疑將左右許多事情。

尤其是對於那些國內懼洋的疆吏來說,來自外部的支持能令他們的膽色爲之一壯,亦能令其膽色爲之一寒。而這正是唐浩然所需要的,正如同辛亥革命後,以英國爲首的列強支持袁世凱,最終促成了其就任大總統一般,那種“天下所向”的第一前提,就是列強的支持。

“英國人的支持並不重要,至少現在並不重要!”

一直保持着沉默辜鴻銘卻突然打破了沉默,接着他站起身來,看着衆人說道。

“大人,我……”

話聲稍稍一頓,辜鴻銘的目光卻顯得有些複雜,這位精通十三國語言的博士,自光緒十一年回國後,便潛心於國學之中,其國學造詣極高,縱是李光澤等人亦無法與其相比,而正因如此,在他內心深處纔會受國學影響持之以“忠”,但到朝鮮後,朝鮮人所持的“春秋大義”與其相似,卻又完全不同,那種“春秋大義”義的是“華夷之辯”,兩年來,可以說於府中高官中,他是唯一一個糾結於事清之忠以及中華之忠的人。

正因如此,他纔會這般的糾結,縱是現在亦是如此。可人總需要作出選擇,尤其是在這個時候。

“關鍵是府中出兵的理由爲何?是爲朝廷之亂命?亦是爲光復中國?”

這位生在南洋,學在西洋,於朝鮮被視爲“中國大儒”的辜鴻銘道出這句話時,唐浩然的心底便長鬆了一口氣,他甚至想象過,假如辜鴻銘如歷史上一般,言辭激烈的反駁自己。那麼自己應該怎麼辦呢?

殺了他?

當然不會,但無論如何,自己需要給這個團體一個交待。更需要維持自己的權威。

“既是亂命,自有所不受!”

辜鴻銘的話聲落下時。李光澤卻道出了這麼一句話來,接着他又看着大人說道。

“既然朝廷爲奸臣所制,那我等唯有誓以死清君側了!”

清君側古來有之,這不過只是一個藉口罷了,只是一個出兵的理由。如此而已。

雖說於內心深處對“清君側”這一理由頗爲牴觸,但心知這是眼下最好的理由的唐浩然,在思索片刻後,向辜銘銘輕輕地揮手招呼:

“湯生,在朝鮮仕林之中,你是有名的當世大儒,所以,我想請您寫一篇檄文,湯生以爲如何?”

唐浩然的臉上帶着笑,可是那邀請卻又是不容拒絕的。而辜鴻銘又豈不知道,眼前的子然老弟挖了一個坑在他的面前,是跳,還是不跳,已經容不得他了。寫出這篇檄文後,無論如何,都坐實了他的“叛逆”之名,雖說那檄文不過只是一篇“清君側”之文,但實際上,子然要的絕非僅僅只是篇簡單的“清君側”的檄文。

“不知大人以爲這檄文當如何寫?”

“嗯。第一,咱們要清的是如閆崇年一般的奸臣。”

在唐浩然的心裡,已完全形成了一個檄文的概念:瞧起來像是朝廷爲奸臣把持的忠臣無奈之行,可實際上卻又是民族檄文。

“至於這第二嘛。自然是要朝廷清除這不合時宜的滿漢畛域之心,嗯,還有八旗子弟的特權……”

唐浩然一一說道着他的想法,雖說不似杭州發的《通告全國電》那般直接,但實際上卻也差不多,總之就只有一個意思——我之所以起兵。不爲其它,一是爲保無辜百姓之姓命,二則是我身爲漢臣,因朝廷“滿漢畛域”之見而受猜忌,爲大清國的將來,不得不興兵清君側,誅以奸臣,並請朝廷改張易弦,廢除“滿漢畛域”。

從而確保這份“檄文”未來的“可退可進”,退者,則是最起碼的戰略目標達成——獲得東北總督的任命,從而能以東北爲基地,爲光復中國作全面準備。至於進,則是待到準備完成後,亦可以以檄文中的內容爲憑,興兵關內,恢復中國。

換句話來說,在實力不濟時,唐浩然並不介意暫時以朝廷命官的身份委身於“大清國”之中,正如同當年兩黨合作一般,今天的合作不過是爲了明天打倒對方。

用了幾個小時,府中高層終於達成了共識之後,如辜鴻銘、李光澤以及宋玉新等人紛紛離開了會議室,開始爲即將到來的戰爭作好籌備工作。而如商德全、吳鼎元以及吳鼎元等人卻留了下來,他們要爲接下來的軍事作戰作最後的計劃。

“……如果要實現這一設想,出兵後,每日必須行軍作戰五十華里,如此方纔保證在一個半月內前兵抵達北京……”

“一個半月,算上第二師差不多是三萬大軍,後勤物資如何保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爲駐朝新軍的總統領,唐浩然自然更關心後勤問題,在這個時代許多軍事行動正是毀於後勤上,或許新軍有能力連續行軍作戰近兩千裡,畢竟這近兩千里路上幾乎不會遭到太過激烈的抵抗,但是後勤卻極有可能限制其作戰能力。

“大人,彈藥儘可能以士兵攜帶,我們現在用漢式步槍,口徑小子彈輕,每人可攜帶120發子彈,可以在此基礎上增加半個基數,每人攜帶180發子彈,也就是一個半會戰份的彈藥,除去手榴彈、迫擊炮彈無法獲得補充外,沿途可通過繳獲補充行營炮彈藥,既然現在,第二師負責光復區的維持,那麼在抵達戰區後,第二師亦可接濟一個基數的彈藥,其可暫時使用繳獲武器……”

使用繳獲的武器彈藥,這並不新鮮,實際上在甲午戰爭時,日軍正是通過繳獲的彈藥進行了這場戰爭,甚至繳獲者數十倍於其自身消耗。必要時可以先用繳獲物資應急。

“而且因第一師是推進路線距離海岸並不遠。尤其是越過遼河後幾乎完全是沿海岸進攻,到時候可用懸掛英國旗商船運輸物資,接濟軍需!”

吳鼎元的回答讓唐浩然略點下頭,雖說到時候可能會有北洋水師的封鎖問題。但以滿清朝廷的膽量,他們還沒有“搜查”英國商船的膽子,更爲重要的一點是,只要速度快,完全可以令李鴻章不及反應。到最後,甚至李鴻章亦不得如自己一般依兵自保。

“……至於部隊行軍所需糧草,只有就地徵發一途!”

就地徵發,簡單的四個字中,到底包含着什麼意思,現在卻不是唐浩然所去思考的,對於他來說,他需要考慮另一個事情——如果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甚至在李鴻章都不及反應的時候,迫使清廷作出讓步。

“既然能通過海路運輸物資。爲何我們不直接把部隊運至錦州至榆關一帶?”

趴在地圖上,唐浩然的雙盯着視着面前的軍用地圖,如果在開戰後不久即直接把部隊運到這裡,那其對滿清造成的震撼將遠超過原本的計劃。

“大人指的是如俄國人進攻日本一般登陸?”

接過話來吳鼎元搖頭說道。

“風險太大,畢竟旅順還在北洋的手中,雖說北洋艦隊主力在南方,可在劉公島還有旅順,還有兩艘軍艦,一但其切斷海路,關內外清軍全成一體。作爲主力的第一師很有可能陷入包圍,到時候,只有一路打回朝鮮。”

儘管原本進攻北京就是極爲大膽的軍事冒險,但並不意味着參謀部的一干人等會一味的冒險。在冒險的同時,亦選擇了保守。

可相比於他們,唐浩然的膽子無疑更大一些,或者說受二十一世紀的戰術影響,他更傾向分兵奇襲,從而奠定戰場上的優勢。

“不一定非要是第一師的主力。咱們現在計劃,是打通一條線,而我的想法是,把線變成點,以多路出擊的方式,瓦解清軍於關東地區的抵抗,至於旅順……”

沉思片刻,唐浩然手指點着地圖上的旅順,現在北洋艦隊的“經遠”號裝甲巡洋艦正在塢中保養,至於“靖遠”號巡洋艦則於劉公島,至於其它的操練艦、炮艦則全不在唐浩然的考慮之中。

“既然能夠奇襲其它地方,自然也能奇襲旅順,別忘了咱們也有海軍!”

唐浩然口中的海軍,指是統監府統領的朝鮮海軍——這支僅有三艘軍艦的艦隊,在過去的半年之間,一直在操練之中,所謂的三艘軍艦除去日本人帶來的“赤城”號是軍艦之外,另外兩艘只是兩艘用於訓練水兵的艦。

“咱們可以發動一場奇襲!”

接着唐浩然幾乎是用盡平生所曾瞭解的奇襲,對他構思的奇襲一一作了詳盡的解答,實際上更準確的來說,幾乎就是後世特種兵奇襲的翻版。

這一天,這間會議室裡的燈光亮了大半夜。借鑑後世的“經驗”,唐浩然在苦苦地思索着後世曾看過的電影、紀錄文學以發動這場海上的奇襲。

奇襲,對於唐浩然來說,無論是旅順也好,甚至東北也罷,都有賴於一場奇襲,從而一舉定乾坤。這是實力上的差距所決定的。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儘管現在“造反”背離了積蓄實力的初衷,但唐浩然並沒有太多的選擇,而在另一方面,這未曾不是一個機會。

雖說唐浩然深知現在推翻滿清會導致中國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從而導致百姓在戰爭中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但瞭解歷史的他卻知道,這一仗如果能夠控制其規模,既能夠得償所願,又能避免滿清政權崩潰的話,對自己亦有一定的好處,甚至對將來的大業亦有一定的好處。

歷史上,八年後,那老孃們爲保住自己的權力向世界十一國宣戰後,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山東巡撫袁世凱,即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稱東南互保。他們稱清室詔令是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亂命”,在東南各省違抗支持義和團的命令,更嚴令鎮壓義和團。

東南互保運動,保護了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避免於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這於中國當然是一功,至少避免了地方混亂。而其最直接的效果,卻是使地方的政治與軍事權力進一步擴張,滿清中央的權威大爲下降。

在之後的十一年間,儘管滿清政權趁劉坤一等地方大員去世,委任旗人爲兩江總督,通過調張之洞往軍機處等諸多方式,試圖重新收權於中央,但中央權威的下降卻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彌補,甚至之後1911年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義後相繼宣告獨立,也同樣與地方勢力崛起、中央權力式微關係密切。

如果杭州起義發生在1911年,無疑將是另一個武昌起義,但是在1892年,在滿清中央權威尚存的年代,其卻不會對地方造成太大的衝擊,而瓦解滿清中央權威,無疑將有助於未來的光復,這同樣也是唐浩然需要去做的事情。

至於民國成立後北洋軍閥及各地方長期割據,則是源自強勢人物袁世凱去世後,中央權力出現真空、各地派系擁兵自重,與東南互保所導致的滿清中央權威下降並無直接關係。而對於唐浩然來說,當前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瓦解滿清中央權威,而非推翻滿清。

“怎麼辦?”

抽着煙來回的踱着步子,唐浩然的眉頭卻完全皺成了一團,已經無法置身事外,甚至不得不將自己的全身家當都押在了這一仗上的他,必須要給解決接下來最重要的問題——如何爭取地方督撫的支持,從而令他們如同東南互保中的大員一般,紛紛拒亂命,以爲自保!

指往那些滿腹道德文章的地方大員們斷然易幟反清,現在顯然沒有多少可能,不過唐浩然卻相信,在歷史上能夠行以“東南互保”的這批大員,一定不會拒絕……拒絕什麼呢?原本緊皺的眉頭突然一展,唐浩然的脣間吐出兩字來。

“權力!”

再一次求一下定閱與月票,無論您看的是不是正版,你的每一分支持都是無語努力更新的最大動力!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羣: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

第41章 嫁衣第29章 投身第25章 北國第8章 一言非是用人道第165章 爭取時間第25章 局變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78章 轟鳴第300章 革命第334章 條件第224章 火焰第20章 誰上門第197章 潛入第18章 軍田第62章 時局如戲第200章 奉天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34章 會商第61章 財富第124章 要塞第326章 兄弟第203章 新官上任第364章 最終目的第233章 謀略第238章 空談第236章 雙英第160章 新玩意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54章 鹿兒島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41章 面聖(下)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24章 帝國主義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90章 大津第141章 星洲第117章 邀請第165章 膽子大些第117章 統制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52章 杭州義第14章 殺雞給猴看第257章 等待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81章 大海的饋贈第234章 外交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26章 猶商第73章 飛艇第191章 犧牲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293章 不爲奴第44章 差遣第105章 我是誰?第308章 彼得堡陰雲第259章 天涯第206章 興亡苦第125章 人才(下)第127章 鐵路工地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61章 財富第6章 眼光第131章 剪羊毛(下)第33章 師與徒第244章 啓航第79章 演習第67章 府中出納第108章 北洋之憂第30章 皇夢第339章 無憂宮第35章 臺北第353章 豐年第129章 剪羊毛(上)第160章 主子奴才第74章 臺灣第246章 一路向西第274章 出擊第6章 將欲行第141章 星洲第372章 何以應對第119章 威脅第133章 份子第4章 初見且聽我忽悠第88章 何人第18章 公使館第12章 蓋平縣第32章 前途第148章 真真假假第122章 父子第115章 鐵廠第16章 善後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84章 “保姆”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126章 面對現實(下)第361章 失敗第181章 潛伏第20章 內外之別第70章 辯論第24章 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