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下南洋

“南洋”號是北洋船運公司的遠航客貨輪,這是一艘專事與大連與新加坡間航行的客貨輪,同樣也是北洋船業製造的“標準遠洋客貨輪”,而所謂的標準就是6000總噸,航速11海里,載客1100人,載貨2000噸的通用客貨輪,這種標準客貨輪與4000噸的標準貨輪,構成了北洋船運的主力。

與這個時代於遠東洋麪上航行的其它的航運公司相同,北洋船運公司的輪船同樣有着極爲醒目的塗裝,紅色的船底、黑色的船色,而它的煙囪一律塗成黃色,成爲一望而知的醒目標誌,以區別於太古洋行的“黑煙囪”和由大古代理的“藍煙囪”以及怡和的“紅煙囪”,在海上被稱爲“黃煙囪”輪船。而“黃煙囪”更是成爲了北洋船運的代名詞。

相比於其它船運公司的商船,北洋航運定購的客貨輪因其通用性極強,非但可以裝載許多貨物,同樣也可以售票載客,因此船票相比其它航運公司更爲優惠,而且服務周全,其船員絕不會因爲膚色而對乘客生出歧視之心,即便是船長……嗯,其船長亦大都是中國人或者日裔,自然不可能如西洋船長船員一般,會對乘客倍加歧視。也正因如此,其纔會剛一進入南洋市場,就贏得了部分市場份客額。而在激烈的競爭展開之後,其更是一點點的蠶食着西洋船運公司於南洋的航線份額。

一定程度上,作爲東北當局發展海運骨幹的北洋船運公司,正是在日俄戰爭期間通過接受俄國定單,運輸軍用物資發展起來的。當時俄國人願意於戰區支付高額的運費,以獲得儘可能多的商船保障軍需,而北洋船運公司恰逢其時的承擔了大量軍需物資的運輸。從而獲得了超乎想象的回報

而現在這支靠着“盧布”發展起來船運公司,非但是目前東亞最大的船運公司,同樣在遠東洋麪上也是俄國人最大的競爭對手。在過去的一年間,爲爭奪市場,除提供造船補貼外。東北總督府更是以向航運公司提供燃料補貼的方式,以成本價向其提供燃料,並減免了靠港費等費用,從而使得其在短短半年間。便幾乎壟斷了整個東洋水域的航運,只有受俄羅斯政府支持的太平洋輪船公司能勉強與其抗衡,最終與其達成市場妥協。共同瓜分東洋洋麪的海運,當然這也與俄羅斯商船噸位有限有很大的關係,使得其不是不作出讓步。

儘管妥協的代價使得北洋航運撤除了一些航線。而在部分撤出東洋航線的同時,其卻接連開闢了的多條通往南洋的班輪,甚至就連“南洋級遠洋客貨輪”,同樣也是爲滿足南洋的通航條件特意設計,尤其是它的隔熱設施更令其相對適合於南洋航行。

適航的船舶加之燃料、港口等各種補貼,使得北洋船運公司初一進入南洋,便展現出了其強大的競爭能力。曾經於東洋激烈競爭再一次出現在南洋的洋麪上,而此時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不過只是剛剛開始罷了,那些老牌的甚至同西洋人殖前後腳到達南洋的洋行。絕不會輕易讓出南洋航線的主導權。

不過,這並不妨礙北洋航運公司步步爲營的部署着於南洋的擴張,甚至通過虧本運營的方式以期獲得壟斷南洋的運輸市場。這似乎表明着一個事實——一體化的“國策企業”在政府的強有力的支持下,其將會不計工本的進行海外擴張。

正值晴日,“南洋”號的甲板上站滿了乘客,尤其是三等艙的乘客,更是佔據着下層甲板,儘管“南洋號”的三等艙室內同樣裝有換氣扇,從而抽出艙內污濁的空氣,並通過空氣管道艙內輸入新鮮空氣。遠非其它船隻三等艙內污濁的空氣所能相比,但艙內的味道依然遠不如甲板,加之天氣不錯,大家自然都站到了甲板上。

儘管名義上“南洋號”只能搭載1100名乘客。但實際上只要條件准許都會盡可能的多搭載乘客,以換取運費。而因爲超載的關係,所以甲板上顯得很是擁擠,在擁擠於甲板上的乘客中,有一些乘客雖於人羣中依然很顯眼,但更多的卻是毫不起眼普通人。

這些乘客大都是身材瘦削、個頭不高。皮膚黝黑的青壯,只有很少一部分婦人。正如同“闖關東”一般,在東南沿海相似的移民卻是向着南洋,“下南洋”是千百萬東南貧苦百姓謀求生計的選擇,而這些百姓大都是懷揣着“發財夢”踏上的這艘船,他們中的許多人大都做爲契約勞工前往南洋。

對於這些揹負着上百元債務的貧苦百姓並不知道,在南洋等待他們的是什麼,他們只是滿是憧憬期待着未來,期待着發財的那一天,就像那些衣錦還鄉的同鄉一般,儘管發財的從來只是極少數,但對於這些百姓來說,這至少象徵着希望。

與任何一艘商船一樣,爲了儘可能的獲取利潤,“南洋”號各大口岸都要停靠,將從東北運來的商品通過各大口岸的華僑批發商銷往南洋各地,同時又沿途載着乘客、貨物,從駛出香港之後,歷時半個月,“南洋號”終於進入新加坡水域。

“嘟……”

在即將進港的時候,“南洋”號拉響汽笛,緩緩駛進新加坡港。擁在甲板上的乘客們興奮地張望着新加坡,歡呼遠航的順利結束,不過很多乘客還會轉乘小輪前往婆羅洲等地。

“明石君,走,到甲板上去看看新加坡吧,接下來很長時間我們都要呆在這裡!”

林若漢說,他的臉上泛出興奮的神色,長途旅行的疲勞被既將與此展開工作的興奮沖淡了。而他身邊的明石元二郎卻顯得極爲平靜,兩眼更是淡然沒有任何異常。

作爲情報局的一名官員,明石元二郎更希望回家,而不是來到南洋。但他卻明白,只有在這裡的行動取得成功之後,他纔有可能用南洋的成功去說服局長,說服同僚們發動日本謀略,在此之前,一切都是空談。

當然,更爲重要的一點是。這次任務是局長直接對他下達的命令,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南洋,更準確的來說。是在荷屬東印尋找荷蘭人的“自身之罪”,進而加以利用,以便中國能夠從中漁利。

這個計劃真的很偉大啊!

雖然是計劃的策劃者與實施者,但明石元二郎,還是被局長的命令給嚇了一跳。通過情報部署去奪取一個地區,儘管明石自己的野心更大,但是他的想法無非就是策動日本內部不斷髮生起義,從而增加露國人的統治成本。

但局裡對荷屬東印的目標卻與此截然不同,局裡是希望通過對“自身之罪”的利用,進而謀求在東南亞合理擴張的機會,這確實是一種偉大的設想,如果同樣的方式應用於日本……

“明石君,以後,這裡就是咱們的家了!”

林若漢並沒有覺察到明石元二郎的異樣。家,這裡確實是林若漢的家,他的家在檳城,檳城離新加坡很近。

家?

他的家在哪裡?那個被露國人佔領的家已經被遠遠地拋在數千裡之外了!

默默無語的明石元二郎,隨着林若漢走出船艙,登上甲板。

大海風平浪靜,在視線視頭的新加坡鬱鬱蔥蔥的有如一座森林一般,實際上新加坡遍地都是華僑開闢的種植無,船駛近了能夠看到一幢幢洋房星羅棋佈,直達海岸。形成鱗次櫛比的洋房街區,棋盤格似的玻璃窗在夕陽的映照下閃閃發光。洋麪上,形形色色的各國輪船穿梭來往,如過江之鯽。碼頭上貨物堆積如山,裝卸吞吐,一派繁忙景象。

“明石君,這就是新加坡!80年前,這裡還是一個荒島,甚至就連漁夫都沒有幾個。現在已經成爲一座繁華的港口,若是沒有華僑近百年的開拓,又豈有今天的新加坡,不容易啊!”

林若漢說,話語中洋溢着濃濃的自豪。他伸展着雙臂,深深地呼吸,那東南亞特有的溼潤的空氣使他感到無比舒暢。

“你看,當年英國人就在這裡登上的新加坡,”

林若漢擡起手臂,向遠處指點着說,

“那裡是開埠之初最早修建的道路,從荒野雨林中當中開闢出來的,當時新加坡開埠之時,就確定了引進華工的策略,當年華工就是那樣一刀一斧的把島上的雨林確掉,在這裡蓋出了房屋,建起了種植園,就和東南亞的大多數城市一樣,像西貢那也是華僑建立的,嗯,那裡還有明鄉人,他們還保存着我國族的氣節,不像國內的……還有檳城,都是華僑一手建出的城市,我的家也在它的附近??”

林若漢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迫不及待地似乎要一口氣把南洋說盡。

對於這個兩年前,離開上海的洋行,前往仁川踏上求學之路,卻又陰差陽錯的加入情報局,到自少年時代離開家人,在新加坡、香港以及上海做了五年學徒的青年來說,儘管並沒有回到檳城,但這會卻已經把新加坡看作自己的家,對於他來說,至少這裡離家很近。

在林若漢陷入那種莫名的情緒中的時候,明石元二郎手扶着船舷,望着這片有土地,一見之卻只覺得極其陌生。作爲東洋人他從沒有到過新加坡,不過作爲軍人,他也曾關注過南洋,只不過過去,相比於南洋,和其它人一樣,他所看重的是朝鮮,是大陸。

無論是新加坡也好,南洋也罷,他們總歸太遠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佔據着這些地區的無一不是西洋列強,與日本來說,任何一個西洋列強都不是其願意得罪的,自然不可能試圖染指南洋。

日本不能,並不意味着中國不能,現在中國,更準確的來說,東北已經把目光投在了南洋,而他這次來新加坡,正是爲了“謀略南洋”。在今天之前他曾用局裡的資料去想象過新加坡,而面前的新加坡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倒不是那恍若西洋的面貌,而是這座城市透露出來的氣息——就如同上海一般,雖恍若西洋,但其中國氣息卻是無法掩蓋的,甚至可以說是撲面而來的——碼頭上到處都是黃皮膚,留辮子的中國人,到處都是漢字,甚至很難發現英文。

恍惚中,甚至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他們所來到的並非是英國統治下的海峽殖民地首府,而是某一座中國港口,當然,港口旗杆上的那面英國國旗和海峽殖民地的旗幟卻在提醒着每一個人,這裡是大英帝國的領地。

“哎,你看,如果沒有那些印度警察,沒有碼頭上的英國旗,這新加坡與中國的港口又有什麼區別呢?”

聽着林若漢充滿感情的介紹,明石元二郎默默的點了點頭。

“是啊,是中國人一手締造了這裡的一切,所以……”

林若漢心中喚起了明石內心的野心,或許,沒有比這裡更合適的地方了,到處都是中國人,他只需要按照計劃推行一切就和地!

“南洋”號緩緩靠岸,向“黃煙囪”的專用碼頭靠攏,這個時代任何一家船運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專用碼頭,這是開闢新航線的必須,新加坡已經近在眼前,近在腳下了。乘客們迫不及待地站在前甲板上,議論着新加坡的天氣,舉目眺望着碼頭。碼頭上,早已擠滿了接船的人羣,車伕和苦力伸長了脖子,眼巴巴地等待着僱主。身穿綠衣、頭裹紅巾的印度警察手持警棍,邁着方步,虎視眈眈地巡視着人羣。

在這期待中,輪船已經穩穩地傍靠碼頭,跳板鋪好了。接船的人羣沸騰了,他們擁擠着,興奮地叫喊着,和下船的乘客們彼此呼應。

“明石君,我們下船了,回家去了!”

林若漢招呼着明石,踏上了跳板,步履匆匆的踏上這片讓他朝思暮想的土地。(。)

第212章 末日(上)第140章 出航第113章 北洋的春天第209章 氣數第27章 名正言順第297章 覺醒之日第287章 決戰(二)第72章 使命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175章 督難安第32章 前途第35章 強國之道第3章 小事第204章 拿回來第380章 德意志的決定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30章 中游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7章 入幕且要着書先第24章 合作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167章 誘餌第354章 應對第109章 尊重何來第41章 討人情第267章 圖存第51章 統籌第331章 牯嶺風雲第262章 死霧第26章 亞洲病患第9章 幕內冷遇心生起第98章 新一代第235章 四九城第190章 俘補第39章 校長之勢第121章 遠慮近憂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29章 賤骨頭第196章 國境線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287章 決戰(二)第58章 到海上去第254章 難擇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196章 手腕第277章 攔截第139章 南望第16章 悔之晚矣第9章 幕內冷遇心生起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43章 老孃們(下)第375章 外交風雲第63章 賭徒第359章 英美之間第122章 父子第127章 劉公島第116章 命運第19章 欠東風第109章 尊重何來第62章 時局如戲第216章 交易(中)第287章 決戰(二)第164章 陰雲瀰漫第340章 用意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310章 浪潮第29章 賤骨頭第75章 同文學堂第88章 何人第38章 沉默第81章 根基(上)第40章 送禮第58章 破勢第46章 根基第82章 講武堂第4章 初見且聽我忽悠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243章 第二太平洋(上)第99章 用心良苦第318章 風雲變幻(上)第106章 農憫第76章 衙門第95章 西洋與東亞第39章 求援第257章 等待第102章 控制第175章 最終決定第48章 三省兵工廠第194章 賢良第259章 天涯第163章 白晝第21章 朝使第2章 朝鮮之困第238章 空談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16章 悔之晚矣第20章 督府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