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訓喜歡施恩於人,禮賢下士,當時的雒陽士大夫大多歸依他的門下。以他的地位和能耐,要想推薦一下班氏兄弟入仕,簡直易於反掌。可自己崇拜的大侄女被班超生生“拐”了去,他的心裡一直記着“仇”呢,自然不會主動去幫。
與高密侯鄧震一樣,整整十年時間,鄧訓雖然心裡對班超忿怒不已,但當着鄧堯的面是從不敢透露出一星半點的。鄧堯回孃家,高密侯鄧震可以躲着不見,鄧訓這個堂堂的親叔叔卻愣是不敢。畢竟,他與鄧堯還有一點“師生”之誼呢。小時候,他可沒少挨鄧堯戒尺教訓!
感受到山雨欲來的,絕非僅一鄧堯。帝都雒陽世族如林,藏龍臥虎,能人輩出。竇固悄然進京,突然隨入朝班,曾令朝廷百官震驚。緊接着,竇固又以虎賁中郎將、耿忠以騎都尉身份代替北軍中候黃坫掌北軍大營。
曾經的河西軍戰旗,現在已經在北大營中軍官署房頂上空飄揚。與這面戰旗相伴的,是竇固的漢軍主將帥字大旗。斗大的“竇”字迎風招展,威震八方,這給雒陽官場和大漢各郡國,都發出了再明確不過的信號!
受堂兄竇穆牽連被禁錮十年的竇固,突然被漢明帝重新啓用,京官們當時就有預感。作爲一代有爲明君,漢明帝正是通過這一決策,明確告訴大漢朝野--漢帝國中興以來一直對北方胡人採取的“懷柔”政策,即將有重大改變!
漢明帝也是通過這一特殊形式,在凝聚着漢帝國朝野各方。
國內各大世族,尤其是河西諸將的後人們,果然聞風而動,紛紛活動起來。世子們紛紛從全國各郡國來到雒陽,他們都想進入軍中,謀得一官半職。在奉行察舉制的兩漢王朝,能被舉爲孝廉、茂才的孝子、賢才鳳毛鱗角。而軍功不僅是貧民子弟進爵的唯一道路,也是多數世族子弟求取功名的重要路徑。
東漢明帝年代,竇固和耿忠二人,代表了大漢帝國兩個最顯赫的軍功世家大族,即竇氏家族與耿氏家族。這兩個家族,都是東漢帝國的行伍世族,可謂英才輩出,名垂青史。
東漢朝廷以世族豪強爲帝國的統治基礎,當時最著名的是六大家族。它們分別是鄧禹家族、耿弇家族、樑統家族、竇融家族、馬援家族和陰氏家族。在東漢近二百年時間內,這六大家族的衆多重臣輔佐了十多代皇帝,建立了彪炳史冊的不世之功!
排在第二位的耿弇家族,一家三代爲將,是留名青史的鐵血巨族。耿弇是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耿氏舉家爲將,史稱“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耿氏家族除耿弇外,父親耿況,弟弟耿舒,侄子耿秉、耿夔、耿恭等人,皆爲當世名將。一家三世用兵,世代數十人爲將,鮮有敗績,可謂功勳千古。
而排名第四位的竇融家族,雖然曾因演出一幕不光彩的外戚陰謀逼宮篡位弒帝的醜劇,而蒙羞史籍。但竇氏一門多勇將,竇融、竇友、竇固、竇憲、竇篤、竇武和竇磊等,歷經多代,戰功顯赫。而其中,竇固則是竇氏一族中,在青史上鮮有陰暗面、且戰功卓著的一代常勝名將!
公正地說,竇氏一脈多勇將。竇穆與子竇勳一起伏法若干年後,竇勳子竇憲又成爲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將。竇憲與耿秉出燕然山,將大漢的世仇匈奴人徹底打喪了膽。二十餘萬人降漢,殘部一路向西,進入歐洲,竟然將西方人引以爲傲的古羅馬帝國打得舉國欲降。當然,這些全是後話,本書將濃墨重表。
鄧堯這段時間很忙,不是隔三差五,而是每天傍晚必坐着輜車回孃家一趟。小女天天來問問安,說說體已話,天倫之樂,樂壞了高密侯老夫人。鄧訓每次從宮內歸來,最怕看到的就是大侄女鄧堯,可鄧堯每次都早早在廳內候着呢。
鄧訓既是漢明帝的主要謀臣,又是皇帝的重要武衛之一,在朝野可謂炙手可熱、威風八面。但廷議那段時間,這位春風得意的大臣卻常常戰戰兢兢、不敢回家。對這個比自己大二歲的大侄女,他是一點招兒都沒有。在鄧訓眼中,班超與鄧堯可謂一對異類,連皇家的典藏都敢偷,你想這二人還有什麼業不敢作?
鄧訓竟然敢躲着不回家,這讓鄧堯抓住了理兒。她纔不理會這個高居侍中之位的朝廷大臣有什麼官威,擰着耳朵就是一頓教訓。“汝牛氣什麼,啊?當一個破侍中,了不起了,啊?吾要是男兒,官定居汝上,汝信不信?”
完全是師傅對徒兒的口吻,在大侄女、大才女鄧堯眼裡,他還是那個頑劣小叔。訓斥完了,覺得不解氣,還跟着踢了兩腳。
“罷罷,姑奶奶,吾信吾信。就會欺負吾,汝就作吧,吾遲早要讓汝二人摺進去……吾說就是,吾說就是……”
鄧訓沒轍了,在刁蠻的鄧堯面前,他只能老老實實地悉數將機密告之。
鄧堯深知丈夫班超心事,竇固與耿忠進入北軍悄然開府的第二天,她就派秦小宛回“孃家”打探動靜。此時竇融已逝近十年,竇夫人也年近七旬。秦小宛時常過府探望,樊儇、夜玉也常至竇府問安,兩家來往甚密。秦小宛多次回“孃家”後,身爲一家之主的竇固,按老夫人命,曾攜夫人親自回訪了下西洛班府。
以班家之智,自然不難理解此時竇固攜公主來訪的意味。因爲,返回京城這麼長時間,竇固從未公開露過面。班家人每次過府探望竇老夫人與公主,竇固從未現過身。此時,他公開與公主訪班府,知道班超不在家,曾面露失望之色。鄧堯心裡清楚,老將竇固對班府豐厚的典藏興趣並不高,相反,他卻對一院子兵器很感興趣。如果班超在家,他一定會主動提出切磋,試試班超身手。
虎賁中郎將悄然開府,並已接掌北大營,三輔是出將帥之地,世子們自然更是聞風而動。無數三輔世子抱着一展身手的宏願,紛紛順着官道馳來京城。而三輔著名劍客徐幹,自然不會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