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忠奸難辨

陣嘈雜聲響,驚動了正在長樂宮中聽讀的漢帝劉協。

擔任帝師的馬日磾停下講學,把手中的論語放下來,心中也感到有些不太高興。

怎地這大內深宮,越發的沒有規矩了!

“出去看看,是什麼人在長樂宮外大聲喧譁?”

門口有小黃門應了一聲,轉身匆匆的離去。不一會兒又回來,恭敬的匍匐在地上。

“陛下,是弘農王和太后出宮!”

在馬日磾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大事情。可不成想,那已經九歲了漢帝劉協卻勃然變色。

“爲什麼弘農王可以出宮?太師不是有過命令,不許弘農王離開皇城嗎?”

也難怪,劉協的反應會如此的激烈。

他是漢帝,雖說如今還不能手掌大權,可不管怎說,也是真龍天子。他這個真龍天子每天也只能在大內深宮裡轉悠,走不出宮門半步。爲什麼那個廢帝就可以呢?

聲音雖帶着童子的稚嫩,可是卻隱含着激怒。

小黃門嚇得連忙回稟:“陛下,是吳忠侯發話,要帶弘農王和太后出去。”

吳忠侯,又是那個該死的董俷!

劉協忍不住握緊了拳頭,心中升起了一種強烈的嫉妒。

他纔是皇上,身邊卻沒有一個真正能大用的忠誠之人。馬日磾是帝師,可是卻是董卓爲他找來的人。雖然說。馬日磾是馬融地族孫,說起忠誠來,應該沒有問題。可劉協看不上這個人……他所需要的,是像薰俷那樣可以護他周全的虎狼勇士。

劉協的心機,雖然很陰沉,但終歸是個孩子。

在他內心深處。很希望有一個強力的人可以依靠,就好像董俷於劉辨那樣,時時保護。

馬日磾就算是再忠心,終究還是個文弱書生。

劉協咬着嘴脣,心裡面在暗自哭泣:明明我是皇上,董西平你爲何還要保護劉辨?

可這心思,卻不能讓別人看出。

默默的坐下來,身子不住地輕輕顫抖。

“陛下。我們還要繼續嗎?”

馬日磾看出了劉協已經有些心不在焉,忍不住輕聲的詢問。

劉協深吸一口氣,稚嫩的面容上流露出一絲笑容,“馬先生,我們還是繼續講讀吧。”

只這份控制力,很難想像出這是一個只有九歲的孩子。

馬日磾嘆了一口氣,拿起書本。可心裡面卻在想:皇上啊,如果您真的能把脾氣發出來,也許董卓會對您更加放鬆。可您越是這樣控制自己,就越是讓董卓顧忌啊。

有心提醒。但長樂宮中都是薰卓的人。

馬日磾也是有心無力,只好繼續用心的講讀論語。

與此同時,董卓也在大發雷霆。

把手中的文書啪地摔在了地面上,面孔因憤怒而扭曲着。

兩邊,有文武羣臣,面面相覷。李儒上前拾起了文書。走到薰卓身邊道:“太師,還請息怒。”

薰卓坐下來,努力讓情緒穩定。

也難怪,華佗親自爲他診治過病情,得出的結論和濟慈一樣。而治療的方法,除了開了兩劑寧神靜氣的方子之外,要求和濟慈所說的基本相同,那就是心情平和。

薰卓也怕死!

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成就。他還想好好的再幹上幾年呢。

靜下心之後,從李儒手中接過了文書,沉聲道:“韓馥誤我,如此大好形式之下。居然被袁紹所殺。如此一來,袁紹佔據冀州大部,遲早必會成爲我心腹大患。”

李儒輕輕點頭,對此也感到有些吃驚。

原以爲,那韓馥可以憑藉地主之便,剷除袁紹,永絕後患。

可沒想到那袁紹居然先下手爲強,借酒宴之便利,誅殺了韓馥和其心腹之人,憑藉其聲望,迅速的整合了冀南、冀北與河內大部分地區,實力一下子變得非常雄厚。

李儒素有智謀,但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禁有些慌亂。

河內……

袁紹佔據了河內,也就等於在京兆門口趴着一頭老虎,隨時都可能威脅到陽的安危。

同時,隨着豫州、潁川和荊州之主死的死,俘虜地俘虜,荊襄七郡、豫州兩郡四國變得紛亂無比。流寇盜匪、世族門閥都蠢蠢欲動,連帶着黃巾餘孽也死灰復燃。

豫州,緊鄰京兆。

如今伊闕關尚未修繕,這樣下去,遲早會出現大亂。

“諸公都是國之棟樑,有沒有什麼好主意,來解決眼前的問題?”

羣臣靜默,無一人站出來說話。

事實上,從袁隗死後,朝堂上就瀰漫着這樣的一種氣息。每次朝會,都死氣沉沉。

薰卓以前不在意,可現在,卻有些生氣了。

就在董卓要暴怒的時候,有一人搶先站出來,躬身行禮,“太師,我有話要說。”

薰卓和李儒一看,竟然是新任大鴻臚鄭泰。

這鄭泰原本只是秘書,因在關東諸侯會盟時,爲董卓分析了戰況,而得到了重視。

原大鴻臚韓融因參與了那場奪宮之變,當場戰死。

鄭泰也因此一步登天,從一個小小的秘書,一下子變成了掌管禮儀的大鴻臚,麾下有四十七名治禮郎,成爲了朝中骨幹。

但是,這並不代表董卓信任此人。

士孫瑞和種拂給董卓帶來地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了讓董卓很難再去相信一個人。

升鄭泰爲大鴻臚,是因爲董卓手中實在是沒有人可用了。

朝廷的禮儀,就連李儒也只是一知半解。沒辦法。只好讓鄭泰來擔任。

不管怎樣,這個人從目前來看,表現地非常平靜,沒有流露出任何不正常的跡象。

薰卓沉聲道:“公業有話就說,不必吞吞吐吐。”

鄭泰穩穩的站立,對四周的目光。視而不見,“太師若爲袁紹所憂,依我看實無必要。我曾與本初相交,深知袁紹的性情。袁紹外寬雅而有局度,喜怒不形於色。但實際上,性情矜愎自高,雖有大志,卻只有小智。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難有大氣候。”

李儒一蹙眉,“按照公業所說,袁紹並不足俱?”

“正是!”

“可冀州錢糧廣盛,賢良猛將衆多,始終是一個危害。”

鄭泰沉聲說:“表面上看,袁紹得了冀州、河內等地,確實羽翼豐滿。可袁紹此人能識人而不能用人,麾下謀主衆多,卻也派系紛亂。相互間明爭暗鬥非常激烈。”

薰卓聽

不由得來了興趣。

“公業,你接着說。”

“太師若想要滅袁紹,我沒有什麼主意。但如果只是想要牽制此人,我倒有一計。”

“說來聽聽!”

薰卓的興趣更大。

如果鄭泰大言不慚地說,我能滅掉袁紹。董卓估計一腳就把他踹出去。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想要滅袁紹,董卓現在還沒有那個實力。但他想知道,如何牽制?

鄭泰咳嗽了一聲,“前些日子,曹操不是曾上書請罪?”

薰卓一怔,“確有此事。”

“那曹孟德,如今在青、徐、豫三州頗有聲望。陽一戰雖然被吳忠侯大敗。可是卻讓諸侯欠了他一個老大的人情,更展示出了此人有高義。如今,曹操在沛國,招兵買馬。羽翼漸豐。如果任由其發展,只怕終有一日,會成爲第二個袁本初。”

對於曹操,董卓還是非常賞識。

雖然只是在潁川見了那麼一面,但是不論從各方面而言,還是挺有好感。

聽聞關東諸侯有曹操參加的時候,董卓還覺得有些難過。

聽鄭泰這麼一說,董卓又想起了曹操。

李儒點頭道:“曹孟德這個人,不可不防。他如今是第一個上書請罪地諸侯,表面上看,是背叛了會盟,可實際上呢,卻是爲諸侯探路。我們赦免了此人,則諸侯將會暫時平靜;若不赦免這個人,則會讓諸侯再起戰火……讓他入京,曹孟德肯定不會答應,可讓他繼續呆在陳留,無異於養虎爲患。公業之計,倒不失爲上策。”

說罷,李儒看了一眼鄭泰。

沒想到這傢伙文質彬彬,平日裡也是不聲不響,居然還有這樣的謀略?不可小覷。

心念一動,李儒突然打了一個寒蟬。

難道……

這時候,董卓已經明白了鄭泰話中之意,輕輕點頭。

“公業的意思,是要袁紹曹操二虎相爭?”

鄭泰大聲道:“正是此計。可命曹操爲山陽太守,必能令袁紹和曹操生出間隙。”

李儒用森冷的目光看了鄭泰一眼。

但也不得不爲鄭泰地主意暗自叫好……

爲何要選擇山陽?

那山陽,原本就是袁紹本家袁遺的治下,袁紹怎麼可能放過此地?

同時,這山陽與河內、冀州呈三足鼎立姿態。往北走,是東平國,整體而言也是在山陽所轄。而這東平國,恰好就卡在了河內和冀州之間,斷了二者之間的聯繫。

如此地界,袁紹豈能不生出顧忌之心?

李儒用眼角的餘光掃視鄭泰,心裡卻在想:鄭泰這主意,對我家大有好處。若他是奸細,不應該出這樣的主意啊。要知道,如此一來,他和諸侯的恩怨可就重了。

心裡面盤算了片刻,李儒決定先觀察一下再說。

而董卓卻忍不住大笑連連,“公業此計甚好……嘿嘿,沒想到公業還有如此謀略。”

黃宛、楊彪的目光陰冷,在鄭泰身上掃來掃去。

那目光中所蘊藏的冰冷殺氣,連董卓和李儒都能感受的清楚。

相視一眼,二人不約而同的點頭。

“既然如此。不知公業與豫州和荊襄之地地紛亂,可有什麼對策嗎?”

鄭泰此刻是自信滿滿,也不理睬黃宛、楊彪那幾可殺人的目光,笑道:“荊襄之亂,不過是鱗介之癬,不足爲慮。可派一德高望重之人。出任荊州牧,自然平定。”

“誰人可以擔當?”

鄭泰大聲道:“劉表劉景升,素有賢名,又是皇親國戚。爲八顧之更與荊州世族頗有交情。此人性情溫和,不甚喜歡爭鬥。對朝廷也是忠心耿耿,可擔當此任。”

劉表……

薰卓對這個人的印象不錯。

一入陽時,劉表對他的態度很溫和。不似黨人那樣,橫眉冷目,甚至還有些輕視。

看了一眼李儒,見李儒頷首。

“景升之才,我也曾聽聞過,可爲荊州牧。”

鄭泰接着說:“豫州雖然緊鄰京兆,然則其爭紛越多,則京兆就越安定。太師可命一大將,攻取陽翟,鎖住豫州往京兆的門戶。則陽無憂。太師又何需煩惱?”

李儒幾乎動搖了!

這個人,根本不可能是奸細嘛……

任由潁川、汝南紛亂,四國也要捲入其中。到時候,豫州內部不穩,自然不會對陽形成威脅。

最重要的是,潁川。那可是士人之土,鄭泰這個主意,分明是背棄了士族。

楊彪黃宛勃然大怒,紛紛站出來怒斥鄭泰。

可他們越是這樣指責鄭泰,鄭泰反而退回原處,眼皮子一耷拉,好像睡着了一樣。

薰卓點頭道:“就依公業所言。”

一錘定音,黃宛楊彪等人雖然憤怒。卻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地在一旁看着,苦笑搖頭。

何太后到了車騎將軍府以後,找蔡談論樂律去了。

劉辨有點緊張。忐忑不安的走進了關押着羊續的小院子中。

薰俷見他進去之後,長出了一口氣。

成不成,就看這一次了。如果劉辨也沒有辦法勸說羊續的話,那只有一條路走了。

殺!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不能爲我所用,與其留給別人給我添亂,倒不如殺了了事。

薰俷對士族的態度,可不會像別人那樣溫和。

獨自坐在書房裡,拿起書卷,心不在焉的翻閱起來。蔡=的小手進了書房。

“爹爹,抱抱!”

小文姬張開了雙手,跑向了董俷。

看到女兒,這心裡面不由得一陣輕鬆。董俷暫且忘記了心中地煩惱,放下手裡的書,蹲下身子,把文姬抱起來,讓她坐在肩膀上,一顛一顛的繞着圈,文姬發出了快活的笑聲。

蔡#法。”

“禮法?那是給別人看地,在自己家裡,要什麼禮法?小孩子能開開心心的過活,比什麼都重要。誰要是敢說我的不是,我就一錘子把他砸死,看誰還敢開口。”

“霸道的阿醜……”

“你怎麼跑來了?太后不是在後宅嗎?”

“她和父親談論女馴啊,詩詞啊,樂律啊……阿醜,我覺得太后好像有點不對勁。”

“不對勁兒?”

“總覺得她是在沒話找話。”

薰俷一下子沒有明白過來蔡;

可是看着蔡事情可不要亂說。太后……怎麼可能,岳父都多大年紀了?”

“我不是這個意思……”

薰俷有點暈乎乎,蔡.;

正準備詳細的詢問一番,突然門外傳來腳步聲,緊跟着就聽到劉辨的聲音道:“董卿,董卿……羊先生來了。”

連忙把文姬抱下來,交給了蔡

薰俷走出房間相迎,蔡=

雖說在自己家沒有那麼多規矩,可那羊續卻是個博學大儒,不可不講這禮法。古人,女子是不可以在談正事的時候在場。蔡自然清楚這規矩,所以就先一步離開。

羊續四十九歲。身高七尺五寸,相貌威嚴,不怒自威。

在他身旁,是一個白袍小將軍。此人複姓夏侯,單字一個蘭,聽上去有點像女孩子地名字。

一開始。薰俷還以爲這是沛國夏侯家地人呢。

不過後來看名冊記錄,卻是冀州常山郡人,和沛國的夏侯家,沒有一點關係。

此人只是個小校,也無甚名氣。

但卻是呂布讚賞的人,董俷見到了,自然毫不客氣的要過來。

原本,董俷可以找呂布要來張遼高順這樣的人物。呂布也不可能推辭。但想想,那樣一來卻違背了薰卓讓他自立門戶地本意。而且這兩個人,身上刻有很深的幷州軍烙印,弄不好,還會和董俷本部人馬產生衝突,這絕不是董俷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夏侯蘭一個俘虜,也造不成太大地麻煩。

呂布呢,這些日子忙着和來鶯兒風花雪月,早就把夏侯蘭的事情給忘記了。

薰俷派人向呂布提及此人的時候,呂布甚至想不起夏侯蘭是誰。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

劉辨跑過來,拉着董俷地胳膊,“董卿,羊先生答應了!”

這漢室地尊嚴,果然是不可小覷。

薰俷上前剛要說話,卻被羊續攔住。

“吳忠侯。我知道你,也很敬佩你。但是,我要先說明白,我是爲弘農王效力,而不是幫你。”

薰俷一怔,說:“這個自然。”

“其二,若你將來謀逆,我定不會放過你。”

薰俷又點頭:“這我明白。”

“我不需要你給我什麼官職。我的身份,是弘農王門下家令,與你沒有任何關係。”

夏侯蘭也說:“吳忠侯,我和羊先生一樣。只聽從弘農王的命令。”

忍不住扭過頭,向劉辨看去。

卻見劉辨很委屈的說:“孤是想要他們幫董卿的……”

薰俷卻笑了,“王爺,我也是爲你效力,怎會計較這些。他們幫你,和幫我有什麼區別?”

“對啊,幫我就是幫你,幫你就是幫我……羊先生,夏侯蘭,你們聽明白了嗎?”

羊續和夏侯蘭相視一眼,躬身道:“微臣明白。”

夏侯蘭擔任了劉辨的門下舍人,屬於宿衛軍官,有二百石的俸祿。而羊續這個家令的職務,基本上也是個虛職。劉辨讓他留在車騎將軍府上,爲董俷出謀劃策。

對於這樣的結果,董俷早有準備,也沒什麼意見。

有了法衍和羊續的加盟,使得董俷接下來地事情就變得非常輕鬆,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爲了表示對劉辨的忠心,也是爲了讓董俷更加放心。

羊續寫了一封信給家裡,又委託董俷派人,從南陽把他的家眷接過來,可以先送往安定。

對此,董俷自然不會拒絕。

這一天,老夫人的車駕已經過了函谷關,預計再過幾天就要到達陽。

薰俷也變得忙碌起來。

一下子有四五個人成親,而且身份都不差,所要操辦的事情,也就變得多了起來。

薰俷和蔡在書房中準備請柬。

薰鐵卻走進來,在董俷耳邊輕聲道:“主公,法正求見。”

“有什麼事情嗎?”

“不清楚,只說是要爲主公獻上一軍。”

“哦?”

這法正小小年紀,居然要爲自己獻上一支人馬?聽上去似乎有點意思。

蔡了,你忙去吧。”

薰俷點頭,起身和董鐵走出書房。

來到議事廳,就見法正手裡捧着一疊文書,上前行禮之後,雙手奉給了薰俷。

“這是什麼?”

“主公,我這些日子了漢安軍地種種資料,發現主公忽略了一件大事。”

薰俷一怔,“我忽略了什麼?”

“漢安軍中,尚缺少一部。”

“哪一部?”

法正躬身道:“孫武十三篇曾說: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衆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說完,法正不再贅言,看着董俷。

薰俷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但還是很快的明白了法正的意思。

法正所說的,是孫武十三篇中《用間篇》的一段文字,那言下之意就是:間諜。

詫異的看着法正,“你是說用間?”

“正是!”

法正說:“間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主公何不組建一軍,專門用以此道?我已寫出了條陳,主公可以參考。董鐵將軍劍法出衆,又是主公身邊的親信之人,正可以爲此軍主將。至於副將,主公可自行斟酌,我也沒有好人選。”

薰俷心裡一動,忍不住向董鐵看去。

很早以前,他心裡就存有一如何使用董鐵的念頭,只是有些模糊不清。

法正這一番話,一下子讓董俷地這個想法變得清晰起來。若能夠如此,倒是不錯。

技擊營,表面上可以作爲訓練營,但實際上,可以做情報部門來使用。

蓄養死士,訓練殺手……

薰鐵的忠誠度絕對沒有問題,只需要在給他配備相應的人手,定然能產生大用處。

對外,可以叫做技擊營,對內,就稱之爲:闇部!

第319章 大決戰(二)第246章 氣節壯士第456章 兩大錢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460章 科舉第45章 巨魔士(二)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87章 以漢之名(一)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480章 家與國第359章 小溫侯(二)第425章 當陽(一)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378章 請君移駕長門宮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333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一)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471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392章 十年(二)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251章 弘農王出馬第88章 以漢之名(二)第61章 惺惺相惜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51章 飛白絕倫第352章 大麻煩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316章 西域暴虎(三)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461章 宮孫乎?第85章 南宮鉅變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223章 那是誰?第304章 開始吧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482章 長安(一)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54章 分道揚鑣第58章 劉門血案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30章 身處險境(1)第10章 獅鬃獸(2)第344章 名士之殤(三)第304章 開始吧第388章 建安二年的雪(完)第8章 大姐(2)第480章 家與國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409章 雒陽城外靜悄悄第278章 雒陽烽火紀(二)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470章 大野澤(三)第487章 長安(六)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432章 雄主邪?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228章 狼煙四起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332章 曹呂聯姻第419章 煮酒(一)第10章 獅鬃獸(2)第286章 一念惡漢第299章 鏖戰(二)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47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369章 長安之亂(一)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425章 當陽(一)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268章 朔方大捷第41章 反目成仇(1)第80章 龐德公第91章 絞肉機(三)第21章 敲山震虎(2)第482章 長安(一)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246章 氣節壯士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49章 太平教徒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382章 黑名單第419章 煮酒(一)第168章 辨王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