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鉅鹿疑雲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八月,章邯利用項梁“兩勝秦軍”的驕傲心態,採取“人銜枚、馬勒口”的夜襲策略,在定陶大破楚軍,項梁戰死。接着,章邯又接連攻殺了反秦的齊王田儋和魏王魏咎。章邯見楚地的義軍羣龍無首,感覺再難對秦庭構成威脅,就率軍渡過黃河,向北增援在趙作戰的秦軍王離部。此時,趙國已因部將李良的投秦而發生混戰,趙王武臣被殺,張耳、陳餘奮力擊潰叛軍,擁立趙歇爲王。章邯領兵抵達趙地後,隨即與趙軍發生激戰,大敗趙軍,攻克邯鄲,並將城內百姓都遷往河內。趙王歇、張耳等人只得率衆退守鉅鹿(今河北平鄉),卻被秦將王離團團圍住。陳餘在北邊收集了常山的殘餘部衆數萬,駐紮在鉅鹿城以北。章邯的軍隊駐紮在鉅鹿城以南的棘原,修築甬道與黃河接連,給王離運送軍糧。《史記》中,對於參與作戰的兩支秦軍的人員組成和數量大小並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史學家普遍認爲,章邯部是以驪山刑徒爲主,而王離部則是原駐守九原的秦軍長城軍團,其二者兵力基本相當,大概在二十萬上下。王離兵多糧足,急攻鉅鹿。鉅鹿城內糧食已盡,兵力很弱,張耳多次派人召陳餘前來救援,陳餘考慮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敵不過秦軍,不敢前往。相持了幾個月,不見救兵,張耳大怒,怨恨陳餘,派張黶、陳澤前去責備陳餘。陳餘隻得勉強派出五千人馬,由張黶、陳澤帶領,進行試探性進攻。秦軍王離部大多來源於九原,是秦朝抵禦匈奴的主力部隊,實力果然強大,來釁的趙軍很快就全軍覆沒了。

趙王被困於鉅鹿時,張耳利用其外交特長,遊說各路諸侯前來救趙,並申明天下之勢在此一舉!諸侯紛紛派遣大軍而來。首先趕到的是張耳的兒子張敖收代兵萬餘人而來,北方的燕國也派將軍臧荼南下救趙。齊王田榮因個人恩怨不願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背田榮帶兵前來。《史記》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同時,楚懷王也任命宋義爲上將,項羽爲副將,率兵北上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與諸侯無異。

鉅鹿,地處古黃河、漳河沖積平原,戰國以來地位有所提升,秦代始設爲郡,是秦三十六郡之一,嚴格意義來說,應該屬於二級城池,按理來講,其防禦力不會超過名城邯鄲。當時是,秦軍軍威復振,軍事佈局也十分強勁,王離軍圍鉅鹿,章邯軍次於其南,一邊築甬道輸粟,一邊隨時對救助鉅鹿的援軍實施打擊,二者互爲支撐,就像一把鋼鉗,進可攻、退可守,打點打援、隨心所欲,牢牢地佔據着鉅鹿戰場的主動。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也就是既然秦軍如此精銳,人數又衆,爲何久攻不下一個以趙軍殘部駐守的鉅鹿城呢?歷史學家們對此意見不一,飛刀在此也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在秦軍展開鉅鹿戰役前,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因爲進諫秦二世胡亥而被趙高囚禁,最終李斯被腰斬於市,夷三族,後二者自盡身亡。加之先前遇害的蒙氏兄弟,除了王翦父子病逝外,跟隨始皇帝開疆闢土的功臣們全都遭到了佞臣趙高的清洗,廟堂之上一片狼藉。此時正值圍困鉅鹿之初,王離和章邯難免對於自己的前途有所擔憂,只能靜觀其變,看看政局的走向如何,而統兵在外則是最爲安全的選擇。故而,飛刀大膽地推測,王離和章邯可能都沒有想盡快地完成趙地的戰役,而是利用它作爲一個契機,進行等待,等待着中央政局的明朗化。而諸侯國的援兵也多次被章邯擊敗,多有畏戰情緒,根本不敢貿然出擊;同時也不願秦國吃掉趙國,使自己成爲秦軍下一個捕食的目標。因此,秦軍和諸侯軍這兩股根本對立的力量之間,在此刻卻達成了一個奇特的平衡,形成了短期的心裡默契。真正着急的恐怕就只有被困在鉅鹿的趙王歇和張耳了。

然而,就在大家等待的時候,楚國的援軍內部發生火併,項羽急於爲叔父項梁報仇,假借懷王的名義,殺掉了一味避戰的統帥宋義,奪得了楚軍的實際指揮權。項羽作爲兵學“勇戰派”的代表人物,利用其敏銳的軍事嗅覺,發現了秦軍佈局的也並非無懈可擊:王離軍圍鉅鹿,章邯軍扎住其南邊,中間以築甬相通,而王離的側後背有章邯的保護,相對比較安全,故其中軍很可能就在靠近友軍的一側。如果楚軍實施“黑虎掏心”的戰術,直插兩支秦軍的結合部,阻塞甬道,切斷其二者間的聯繫,集中力量、速戰速決,與諸侯援軍和鉅鹿守軍配合消滅王離部,再轉手對付章邯,還是有希望獲勝的。

爲了得到更多的情報,項羽先派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馬渡河進攻秦軍甬道,率先打破上面所說的軍事平衡。這支先頭部隊果然不負所望,突破了章邯的阻擊,切斷甬道。此時,陳餘又派人向項羽請戰,項羽讓陳餘做出援救鉅鹿的姿態吸引王離軍的注意,自己抓住時機全軍進攻秦軍。隨後,項羽帶着剩餘的主力部隊,破釜沉舟、全部渡河,只帶三天的乾糧,以示“不戰勝毋寧死”之意。在項羽的感召下,楚兵的求戰慾望高漲,一舉擊潰了前來阻擊的章邯部,徹底切斷了章邯-王離間的聯繫。章邯遭遇大敗,準備休整後再戰;項羽則立刻殺向毫無準備的王離軍,攻城部隊的後方往往是非常薄弱的。楚軍快速實施穿插、分割,並且直攻秦軍指揮中樞,在諸侯軍的配合下,搗毀了其指揮系統,俘虜了主將王離,副將涉間自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項羽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爲了諸侯軍的統帥。可以想象到,項羽的動作一定是非常之快,使得章邯在這場圍殲戰中連救援王離機會都沒有,四十萬秦軍就像被釘在原地,任人宰割。真是應了電影《功夫》中火雲邪神的那句話:“天下武功,唯速不破”。

章邯在王離兵敗後,受到秦庭的巨大壓力,也做過很多嘗試,力圖扭轉敗局,但都收效甚微。戰事就是如此,任憑你的實力佔據優勢,一旦陷入被動,就很可能處處受制,短期內很難扭轉戰局。故而,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大多在困局中寧可割捨眼前利益果斷退出,擇機再戰,也不願在被動的形勢下被對手拖死。面對秦二世的屢屢派人責問,章邯派親信司馬欣到咸陽打探消息。趙高竟然派人捉拿司馬欣,司馬欣只得從小路逃回。與此同時,陳餘給章邯寫信講明利害,讓章邯投降項羽。章邯知道朝廷對自己起了殺心,在和諸侯聯軍對峙了數個月後,最終向項羽投降,鉅鹿之戰結束。而這支投降列國的秦軍竟然在新安被項羽全部坑殺,秦帝國的最後一線希望就此破滅。

秦軍,享譽百年的鐵血雄師,曾經橫掃六國、南征北攘,鑄就輝煌。鉅鹿之戰,秦軍卻又敗得如此徹底,很多人認爲是由於常年征戰造成秦軍的訓練和戰鬥力下降,長城軍團不善於攻堅克城,將帥輕敵不和等等原因。飛刀認爲,這些理由都有其合理性,但最最根本的還是民心問題。一個國家軍隊的戰鬥力,是該國政治在軍事領域的反映。當年,孝公變法,不論貴賤,只論軍功,極大地刺激了基層百姓的爲國熱忱;長平大戰,昭王御駕親臨,與士卒同甘共苦,共戰強敵,又是何等的鼓舞人心?反觀“沙丘之亂”後,二世窮奢極欲,趙高禍亂朝綱,功臣大將盡數被誅,一時間“稅民深者爲明吏”、“殺人衆者爲忠臣”,朝政腐朽不堪,百姓宛如倒懸。試想如此政治背景下,百姓命如草芥、食不果腹,由他們的子弟組成的軍隊又能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將領們人人自危、苦於自保,由他們指揮的軍隊又能有什麼韜略可講?因此,在鉅鹿的秦軍,早已不是當年赳赳出關的大秦銳士。試想如果秦國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四十萬秦軍精誠合作、以死報國,莫說是一個武夫項羽、寥寥幾萬西楚殘兵,就是山東六國又何懼之有呢!?

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三 共叔謀逆第八 後記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九 項羽分封第三 共叔謀逆第十 管仲相齊第十七 詩經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二 鬼谷子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二十二 後記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八 楚雄漢上第一 序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二十二 史記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八 墨子第八 後記第七 取捨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三十四 後記第六 商君第五 帝國反擊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三 謀攻第十五 易經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九 齊魏爭雄第六 發機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演繹法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一 孫臏第八 後記第六 絕世雙雄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四三 平晉亂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十 兵出函谷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十六 金剛經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十四 泓水之戰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解空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二十二 後記第十四 周敦頤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十 公孫敗亡第一 序言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三 荀子第二十 後記第八 定撫關中第二三 國志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四 軍政形勢第十二 鬼谷子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六三 家分晉策算法第四 謀形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六 絕世雙雄第二 廟算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一 序言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一 序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六 北戎之戰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四 軍政形勢第一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