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是不知道爲什麼,我的心裡非常的難受,是一種譴責,亦或者說,這是一種自責,總之,那是煎熬,是被生吞活剝時才能體會到的苦楚。 我真的不能明白,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總而言之,是痛苦更是苦痛。
二十一條相關問題的進展,使得全國下,參與其的每一個人,都對日本方面產生了敵對情緒,雖然袁世凱曾多次警示我們不要無端的樹立任何敵對情緒,這是對於雙方談判、商洽所沒有好處的。
可是沒有辦法,畢竟我們也都是人,尤其是那些真正接觸到核心機密的人,更是如此,這些人裡不乏一些飽學鴻儒之士亦或是名鎮一方、縱橫天下的驍勇名將,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在仕途摸爬滾打多年的人物。
要是放在平時的時候,恐怕你是把一盆髒水潑在他們的身也未必聽得到從他們口說出的一句髒話,可是進來的日子裡,我每天基本每一天都能聽到他們這些人其的部分,躲在一個角落。
亦或是那麼光明正大的辱罵着,而便隨着他們辱罵聲的,除了一聲聲的嘆息外,是那似乎可以看到的怒火直到最後那無可奈何的落寞,我實在是不知道,他們到底經歷什麼,到底是什麼會把這樣的一羣人改變成那個樣子。
有關二十一條的問題,袁世凱最新的手段,其實是讓我覺得並沒有什麼太大用處的,可能是我這個人一向對政、治的問題並不敏感吧,也可能是我有些粗枝大葉,總而言之袁世凱的手法,其實我並不贊同。
袁世凱這一步棋他用了一個“臨陣換將”之法,他把整個外、交部的主要官、員,大小參與其的每一個人,基本都清換了一遍,原外交總長孫寶琦被替換成了陸徵祥,同時我還聽說他交代給陸徵祥,要他在任之後,儘可能的使用自己的“新職務”,來幫助國家爭取到儘可能長的周旋時間。
而之後,我因爲個人的一些原因,所以特地的借用和袁世凱一樣的理由,去到了孫寶琦的府邸,與他面見且隱晦的談論了有關更換外交總長的這件事,我希望可以從孫寶琦的口得知一些相關的消息。
在去之前,我把我能想到的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都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並且想好了相關的解決、應對方式,其實直到我走進他府邸前的那一分鐘裡,我還在不斷的思索着是不是我的準備還有什麼失誤。
可是當我真正的與孫寶琦面對面相談的時候,我卻發現我之前的一切準備都是我杞人憂天了,孫寶琦雖然曾經身爲外交總長這樣的關鍵職位,我以爲他這樣的人會非常的難以對付,可是我萬沒想到他這個人,真的有些……有些名不副實吧算是。
水伯的身形,還是那麼挺拔,他的眼神,此時渾濁的雙眼,好像是漆黑的且骯髒的夜晚一般。他在考慮,他在想,自己曾經的決定是對或是錯,對了,又該如何繼續下去,要是錯了,又如何才能彌補。
水伯如此,可是吳梓楠還是依舊要向他老人家解釋清楚,昔時老爺子安排下來的事情,他做的到底怎麼樣了。雖然吳梓楠不願意打擾水伯此時的狀態,可是沒有辦法,畢竟他不能把自己今天的剩餘時間,全部浪費在這個地方。
從他的名字能看得出來,而且他的話語間依舊能體會到一絲人的氣息。既然是人嗎,自然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身份的配件,這也是他作爲幫會總瓢把子的一種象徵,沒有獨、立的個性。
是無法征服所有人的人格的,吳梓楠給自己的樹立的獨特個性除了自己的血腥外,便是他手的扇子了,無冬歷夏,吳梓楠從來都是扇子不離身的,即便是飄雪嚴寒之下,他依舊還是會把扇子待在自己的身邊。
而且說來也怪,雖然他每天都隨身攜帶扇子,可是他自己卻從來不會扇扇子,尤其是他絕不會把自己腰間扇套裡的扇子拿出來扇一扇。有人傳言說他腰間的扇套其實是一個僞裝。
那裡面裝的根本不是扇子,其實那是一把刀,也是當年他立威之時用的那把刀,也有人認爲他腰間扇套裡面裝的確實是一把扇子,但是那把扇子是特製的,並不是用來扇風的,而是一種可以在瞬間擊發出箭矢的機關物件。
以兩個傳言至於可信與否其實已不再重要,因爲此時吳梓楠確確實實的是從自己的腰間取出了一把扇子,他雙手捧着扇子,對老爺子開口道:“這是我常年隨身攜帶的扇子,見過它真容的沒幾個,但是隻要是見過這扇子的人,必然都是我的親信,或者說是最忠誠於幫會的人。”
“這扇子也算是我的一個代表,老爺子現在江湖不平,您老拿着,全當個物件,萬一有一個緩急,也好以此來調度幫內的徒衆,雖然您老德高望重,可是畢竟現在的幫會裡新人較多,到時候萬一要是有不從您老號令者,可以次做一個憑證。”
水伯沒有說什麼,理所當然一樣的接過了他手的扇子,而後嘩的一聲,甩來了摺扇,這其實是一把沒有什麼特殊的扇子,因爲最普通的毛竹扇骨已經說明了它的廉價,可是當老爺子看到這扇子的扇面時。
也不由的讚歎起來,道:“好啊,你小子看來還真有些寶貝,徵明的真跡,這可是少有的寶貝。我說他們總說你成天帶着扇子也不用,原來你是捨不得啊。其實這也不怪你啊,要是我,我有這麼一把扇子我也捨不得用呦。”
見水伯對扇子非常滿意,吳梓楠也不由得一笑,口還說着:“您老喜歡好。”
水伯點點頭,而後收好了摺扇,又對吳梓楠客氣了一句,而後道:“還有一件事,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下。”“您老請說。”水伯點點頭,道:“是這樣的,現在北、京的局勢我想你也應該知道一些。”
“這裡的水很渾啊,而且殺機四伏,偏偏這個年景下,英雄卻無展翅的機會,還要時時刻刻提防着自己的性命,真是可憐,可嘆啊;你這次來應該是帶了幾個幫裡的徒衆吧?”
吳梓楠回答說:“八個人。”水伯想了想,而後直接斷然開口道:“這樣吧,你除了自己的隨身的兩個人之外,其他的六個你給我留下吧,兩個放在我這,剩下的四個,安排一下,我老頭子現在不問江湖事了,很多事情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纔好,跟不年代了,這個事交給你你安排一下,讓他們去給我保護一個人。”
吳梓楠一聽,不由得眉頭一皺,而後開口問道:“您要他們去保護什麼人?我們這次來沒帶什麼傢伙,要是真的有需要的話,他們的手頭還不夠硬啊,不如這樣,您看要不然我先把他們留在這,然後我回去之後再安排一批人連同傢伙事一起送來?”
水伯搖搖頭,道:“不必了,他們可以。要保護的這個人,未必真的會出事,但是我還是放心不下,說起來其實我也舉得自己這麼做有些多餘,但是沒辦法,像你說的,人老了牽掛多了一些啊。”
“您老要保護的到底是誰?”吳梓楠追問道。水伯嘆了口氣,嘴角略微挑,緩緩的道:“昭威將軍,蔡鍔。”
一席餐後,趁着夜色,吳梓楠離開了水伯的住處,一個人向着他來時的路而行。其實這一路,雖然有山的鳥獸嚎叫,但是說起來,這些卻並沒有攪亂他的心思,他正把自己主動地陷入到一個思緒組成的絡。
他想要從這個絡,尋找到自己日後的方向與目標。今天與水伯的見面交流,讓他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現在雖然是二十四垛的總瓢把子,可是他的位置其實是岌岌可危的,單單說水伯讓他派人保護蔡鍔的這件事。能夠看的出。
水伯只留下了他的四個人,而且表示不需要他回去之後再派人手過來,雖然看起來這是不想讓他麻煩,可是實際,這裡面可能有水伯不想他的勢力過度的滲入到北、京的緣故。
而且,雖然水伯說自己的已經淡出江湖,而且他本人也確實過起了隱居的日子,但是僅僅是今天的表現,足以說明水伯他沒有老老實實的過一個百姓的日子。吳梓楠心裡明白,他之所以要幫裡的人去秘密保護蔡鍔。
是爲了讓自己個“政、治”扯關係。江湖人再有勢力,可是面對政、治兩個字的時候,能表現出來的只有無力兩個字了。水伯之所以如此,是想要把自己的滲透到政、治裡面去。
而他又之所以會讓吳梓楠的人去暗保護蔡鍔,其實說白了,這是他的迂迴之法,要是日後蔡鍔真的成了一番豐功偉業,那麼這裡面自然有了水伯的一些功勞,哪怕是蔡鍔對水伯不理不睬,那他也能夠藉着自己的這一手棋,給自己帶來少數人才能享受到的利益。
而如果反之,蔡鍔沒能成事,而且此時還被泄露出去的話,政、府要追究下來,也和他水伯沒有多大的關係,畢竟那些人都不是水伯的手下,甚至可以說和水伯甚至是連一點關係也都扯不的。
這一招棋走的好,勝敗與否都無所謂,勝了自然是能夠從取利,敗了也能疾風暴雨不沾身。玩命的事情交給別人,取利的時候才親自動手,別人無法從謀取部分,水伯的這一招,當真是不戰已立於不敗之地!
終於,在陰謀之下,在無可奈何之下,二十一條的問題終於塵埃落定了,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而且雖然這好的方面,也不過是相較而言的。
袁世凱最終還是簽訂了二十一條的條約,經過修改後,名爲《民四條約》的不平等條約,雖然實際這裡面還是存在着各種對於國家主權的侮辱,可是好在,這《民四條約》是修改過後的,與最開始的二十一條,是存在差別的。
雖然全國下的呼聲有所不同,但是我知道,其實現在的局面相對來說已經是較可觀且相對客觀的了,假如不是袁世凱的積極策略,恐怕到最後要簽訂的絕不是這個《民四條約》而是實打實的“二十一條”了。
雖然兩個條約看起來的差別並不大,但是實際,對於國家利益來說,這個《民四條約》對於國家利益的傷害還是能夠之“二十一條”要略微的減輕的,而且說起來,雖然面的時間年限都是九十九年的最高年限,但是好在沒有來一個“無限制”的使用權不是。
塵埃落定下的《民四條約》,大街小巷不斷留有非議的“二十一條”,這些都已經無關緊要了,雖然問題此暫時擱置解決了,但是我還是看的出,這些天裡,那些沒日沒夜工作,爲了應對日本方面的那些大員們,一個個面目的蔚然與落寞。
他們欣慰自己的行動,自己的努力最終還是爲國家爭取回了那麼一點點的權力與利益,使之落寞的,還是這個《民四條約》雖然大家都知道,心照不宣的清楚,無論其實過程如何,這個不平等條約還是要簽署的。
只不過像現在這樣而已,或多或少的爲國家的利益,爲了民族的名譽爲了國人的骨氣,多爭取一下罷了。雖然結局對於局內人看來,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至少他們的辛勤努力沒有白費。
可是這個結果,又如何能不讓人位置落寞那?或許有些人在怨恨吧,怨恨自己,假如在那個時間裡,自己能夠再多去一個地方,自己少抽一泡煙的功夫,可能會讓這份條約加一步的修改……
可是一切,已經無所謂了,簽訂了條約,好像是判決之後的結局,無法改變,可是這也絕不是永遠無法改變的。至少或許有一天,不,是會一定有這麼一天,當國家變得強大的時候。
能夠與世界列強肩的時候,那麼這個所謂的條約自然也不復存在了。可是那一天需要多久?十年?二十年?亦或是三十年、四十年?沒人知道,可是大家依舊還是會爲了自己很可能看不到的那一天而努力。
或許掌權者可能在一些問題的做法是口是心非的,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什麼,老百姓是老百姓,而領導者是領導者,接觸的不同,看到的不同,自然謀劃的也不同了。或許這是本分的問題吧,無論是什麼人,什麼樣的身份,其實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可以了,當然了,也只有做好本分之後,纔有權利亦或是有資格去進一步的參與到其他問題,然而想要在新的領域擁有權威發言權的話。
會議,楊度率先向衆人宣佈,正是成立“華籌安會”,雖然籌安會打着“學術團體”的旗號,以研究國體爲切入點,但是實際,從他們的講話能夠很清楚的得知這樣的一個消息。
那是這個所謂的學術團體籌安會的真正目的在於研究“君主、民、主兩個國家體制哪一個更適用於國的同時,對於兩者進行公平且客觀的對,與此同時在得到合理結論後從兩者取其優而去其劣,以爲國家體制之衡準。”
簡單一點解釋,那是這個籌安會或者說這赫赫有名的籌安六君子的目的,是要把現在國家實行的民、主制國家與之前幾千年來實行的君主制國家進行對,而且與此同時,也與國際世界各國的不同國體進行對,從其選擇最爲適用於國的國家體制機構,而後使之成爲國家體制的權衡標準當然了,也是必然會實行的。
換句話說,是如果他們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君主制更適合國國情的話,那麼會以君主制替換現在實行的民、主制,更通俗一點,那是假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君主制更適合國的話,那麼國則又會回到之前的封建王朝權利統治之下。
這是陰謀嗎?這是野心嗎?雖然這件事是有楊度六人接連的以不同的講話形式逐步透露出來的,但是實際,明眼人都知道,這樣的大動作,是楊度他們幾個人無法進行或者說甚至是無法開啓的。
果不其然,當楊度等六人把自己的想法或者說這是一個決議已經緩慢有序的滲透給每個人的時候,最先表示出來自己的不滿說表現出來對這件事存在質疑的是陸軍部總長,北洋之虎,段祺瑞。
“你們的意思是,如果現行的民、主制,在你們的研究討論學術對之後,不適用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