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入宮

飲罷了酒,幾人來到車船上,感受一下這新生事物。

陶十七格外興奮,在船上走來走去,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他折騰了蒸汽機數年,最後製出來一輛大車,結果只是玩物。今天終於見到實用化的蒸汽機,分外受到鼓舞。

聽着沉悶的機器轟鳴聲,杜中宵對韓絳道:“這聲音過大,確實惱人。將來做得力氣大了,船也建得大一些,離機器遠了想來會好。”

韓絳連連點頭:“待曉說得是,這船要改的地方還是頗多。不過最大的用處,還是運貨,而不是用來運人。這船行得不快,人坐船,還不如騎馬來得快。”

看着旁邊汴河上不時來去的大船,杜中宵突然心中一動:“子容說到運貨,這船卻過於小了些。不過這船的用處,不全在船大小,而是用機器給船提供助力。可曾試過,用這船拖其他的船呢?”

韓絳一怔:“用船拖船?這倒沒有試過。”

杜中宵笑着道:“若是得閒,子容可以試試用船拖船的法子。把機器做得更大一些,其餘漕船按綱編在一起,前面用車船拖着。數十船連綴,沿汴河而上,既省縴夫,也省船工。”

看旁邊行過的船時,杜中宵想起了前世偶爾在運河中見過的驚景。前面一艘動力船,後面拉着幾艘甚至幾十艘船,緩緩前行,彷彿長長的火車一般。現在蒸汽機的功率還小,拉火車有些不足,但在運河上拉船卻是足夠了。單單製成單獨的車船,用來運貨還是太費。如果用作拖船,就有用多了。

這是運河的長處,裡面的船與海船是不同的。水流平穩,吃水很深,水情單一,只需要不大的動力就可以前行。而且一旦動起來,消耗的動力不大。

韓絳對杜中宵的提議非常感興趣,坐在一邊仔細思索。一旦這個辦法可行,汴河裡的大量漕船就可以利用起來,使用蒸汽爲動力,可以大大減少兩岸縴夫。而且多船編在一起,就連船工也少許多。

其實大量船編組,還有一個好處,後面的船行在前面船的後面,水面分開,大大減小了阻力。這是充分利用動力的方法,哪怕千年之後,運河裡的運輸船也是如此做,相當於水上的火車。

韓絳越想,越是覺得此法可行,不由興奮起來。大宋境內可不是隻有一條汴河,實際淮河以北的所有水系,幾乎被運河連接了起來。如果此法可行,北方的貨物運輸將上一個臺階。

幾人在汴河遊覽一日,直到天近傍晚,才各自散去。

杜中宵回到住處,把今日的所見所聞想了一遍,心中更加確定,自己認爲蒸汽機先用在船上是正確的。不說制火車不易,就是火車造出來,修鐵路更難。這個時候的鐵產量還不足以支撐大建鐵路,而且以北方的多山地形,也沒有開山修路的工程儲備。船就不同了,不但是所需的動力比火車小,而且有大量現成的運河,如果實現船隻編組,相當於行駛在水上的火車。

不過這些是韓絳接下來面臨的難題,真做成了,也是他的功績。杜中宵的心思,還是要放到河東路任官,怎麼做出政績上來。幷州可與永城縣不能比,不但是自然條件不如,還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有大量駐軍,消耗巨大,位於邊地,麻煩衆多。

五日之後,杜中宵早早來到皇城,等在垂拱門前。

直等了一個多時辰,才見到權知開封府楊日嚴和戶部判官蘇安世出來,一個面有喜色,一個憤憤不平。兩人掃了杜中宵一眼,快步向前面去了。

這幾天杜中宵也聽說歐陽修出事,正是這幾個人審理。事情起因是歐陽修有個妹妹嫁給張龜正,沒多久去世,留下一個前妻生的女兒,由歐陽修妹妹帶着養大。養大之後,由歐陽修作主,嫁給了他的一個族侄歐陽晟。不想這個婦人不檢點,與奴僕私通,被發覺,收到開封府下獄。

慶曆新政的時候,歐陽修任諫官,意氣風發,奏章幾乎不斷,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趁着他家裡有人犯事的機會,許多人趁機報復,諫官錢明逸依據流言劾歐陽修與張氏有染。朝廷特意派了蘇安世和內侍王昭明一同審理此案。最終的結果是查無實據,流言爲人編造。因爲以前歐陽修曾經彈劾過楊日嚴,他堅決不認可歐陽修無罪的結果,這幾天經常入宮與蘇安士爭辨。

看着兩人神色,杜中宵便就知道,歐陽修只怕是要被貶了。前些日子樞密副使韓琦出知揚州,慶曆新政的領導人物全被貶出兩府,到了別人秋後算賬的時候,歐陽修怎能不受牽連?

兩人遠去,導引衛士對杜中宵叉手:“評事,這便隨我入宮。”

隨着衛士進了垂拱門,一路沿着遊廊而行,杜中宵也不知道經過哪些地方,好久纔到崇政殿外。

宣贊官高聲贊禮,一個小黃門過來,引着杜中宵進殿。

這幾日同知太常禮院的韓絳早已派了得力手下,教過了杜中宵上殿的禮儀。杜中宵謹記,一切行禮如儀,進了殿內。隨着宣贊官的聲音,上前見禮。

行禮過,杜中宵在階下站立,也不敢擡頭,靜靜等着詢問。

隱約間聽到,上面有個小黃門在低聲介紹着自己。何時中進士,所爲何官,有什麼政績,爲什麼召見,下一任要到哪裡。簡明扼要,把自己的履歷說得一清二楚。

聽了這些,杜中宵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他還以爲自己被皇帝重視,定然早已經熟知自己的政績,在地方是如何施政的,才被召見。召見的時候,說不定還要問些治國方略呢。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大約是自己政績太過突出,下面報了上來,皇帝禮儀性的見一回罷了。

直到那小黃門把自己介紹了一番,杜中宵才聽到一個溫和而又不失威嚴的聲音:“你在永城地方爲官三年,提舉營田務,開田一千餘頃,收糧萬餘石。近幾年營田,未有如此功績,甚是難得。”

杜中宵躬身行禮,連道不敢。

上面又道:“永城知縣一任二年,治績均第一。稅賦完足,月餘即交齊,從所未見。且問你,如此是縣裡錢糧尚有餘力,爲何沒有羨餘?”

杜中宵恭聲道:“賦稅皆有賬籍可循,按正稅及雜錢,實不足上繳州郡之用。幸賴縣裡面有一處公社,是公吏差役湊錢所建。錢糧不足,皆從公社所取。公社之錢,用於公吏差役發放,修橋補路之用,皆有用處,不是多餘之物。是以錢糧完足,卻無羨餘。”

上面沉默了一會,才道:“你建那處公社,既非官物,也非民有。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行,終非正途。朝中大臣議論多次,不知如何處置,你有何見解?”

杜中宵道:“臣以爲,公社好就好在既非官辦,也非民有,模糊自有模糊的好處。若是官辦,則必然被州郡所取。縣無餘錢,則官吏無心,甚縣內外勾結,必然辦不下去。若爲民有,則官取之就是侵奪民財,不能補縣裡使用。所謂公社,自然是縣民公有,以備官之不足,民間災禍。如常平倉,是取官物備民間災荒,公社則是以民力備縣衙使用,補正稅之不足,庶幾無差。”

上面又沉默了好一會,才道:“你說的雖有道理,只是終非正途。官貪者可上下其手,無能者則勢必虧錢,卻難長久。你能想出此法,既便官,又便民,已是難得,只是還需完備。”

杜中宵拱手稱是。

上面又問:“此去幷州,爲一州籤判,非一縣之地可比。治下兵民衆多,又在邊地,養兵安民之責極重,又當如何?邊地不比中原,舊法不可行。”

杜中宵理了一下思緒,沉聲道:“天下事,無論軍事民政,全在錢糧。臣不知邊地如何,只知只要錢糧充足,不缺軍中使用,又能不擾民,必能大治。”

“錢糧?那些地方缺的就是錢糧啊?党項反叛,戰事綿延八年,國庫已空,地方殘破,要錢糧充足談何容易?你又有何法,能保錢糧不缺?”

“廣收錢糧,第一自然是治生產。臣聞河東路地廣人稀,野多曠地,當循亳州營田之法,招募人墾種,以補軍糧之缺。第二河東多石炭鐵礦,冶鑄極多,只要善於利用,可以廣收錢財。此一工一農,爲多收之法。治下軍民衆多,不事生產,全賴商人轉輸。朝廷在河東路行入中法,多虛估,臣聞,至於虛估近十倍者,擾亂價格,敗壞錢法。當由朝廷設市,行商,不圖取其利,只欲去其弊。”

用杜中宵前世的話說,經濟敗壞,那便一手抓生產,一手抓貿易,發展生產,除低流通成本,提振經濟。至於到底要採取哪些措施,只能等自己到了再說。

此話說完,上面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迴音,想來是在考慮杜中宵說的可行性。等了近一盞茶時間,纔等來一句“勉之”,便就被打發出來了。

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80章 柳暗花明第104章 賞識第113章 迎接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45章 邪教第33章 泄秘第62章 看看火車第213章 新與舊第73章 生財之道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65章 佔地賠償第12章 已陷死地第43章 示之以恩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186章 刺刀戰第28章 也是狗官第66章 酬功第79章 破靜州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02章 坐車第175章 逃跑第207章 慶賀第37章 僵局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15章 朝爭第49章 明哲保身第26章 圍堵第28章 三路齊出第126章 行會第42章 疑惑第17章 波折第81章 合議第20章 官哪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195章 使節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34章 人心惶惶第62章 分兵而進第38章 進山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24章 秘密回京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79章 破靜州第104章 安排第177章 早做準備第117章 大主顧第22章 難題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78章 不情之請第95章 秋收第134章 表功第177章 分岐第175章 逃跑第30章 換酒而已第59章 巧遇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1章 攤派差役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35章 事發第181章 焉耆第49章 党項軍略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218章 開花彈第40章 壟斷經營第207章 不奉旨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33章 泄秘第41章 新奇吃法第71章 錯位第26章 突發大案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48章 慶功第11章 墾田第34章 親臨前線第36章 集議第183章 專業化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13章 躲藏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2章 入宮第268章 備戰第219章 打獵第76章 偏頭寨第105章 寶貨第11章 党項收人第195章 使節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27章 該讓而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