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三十九年冬,今年比起往年運往中都的過冬物資要多出將近一倍左右。年輕的新兵大多很是興奮,只有老卒們悄然皺起了眉頭。朝廷難道真的要對草原用兵?
飄飄灑灑的雪粒裹挾在呼嘯的朔風之中,飛過無遮無攔又一望無際的草原,拍在中都冰冷而沉默的城牆上,發出輕微的噼啪聲,與朔風聲交織成網。
閩行站在城牆上,冰冷的鐵甲上落了一層淺淺的雪粒,他雙手按在城垛上,遠遠眺望着灰濛濛天際下的草原,眉頭輕皺。
三個月前,他奉大都督徐林之命,率領一萬輕騎越過青河,直奔祁山。
可惜因爲蕭烈攪局的緣故,蕭煜等人已經提前離開祁山。閩行等人空手而回。不過這也算是閩行的運氣,當時蕭煜身邊多出兩名天人高手,即便是中都鐵騎,一萬可抵一般騎兵三萬,到時鹿死誰手還不好說。
他明白大都督徐林的意圖,襲殺蕭煜是給朝堂諸公看的,與蕭煜經手一些無傷大雅的買賣,自污給皇帝看的。
坐穩這個中都大都督很難,坐穩一個讓皇帝朝廷放心的大都督更是難上加難。
自從魏遲先生死後,大都督所行愈發艱難了。
閩行嘆息一聲,轉頭向身後望去。
那是東都的方向。
……
東都,皇城,太和宮。
從東都到草原,若是八百里加急,來回大概需要兩個月功夫,蕭煜又磨蹭了一個月,等到東都收到蕭煜的回表時,已經是由秋入冬。
朝野震動,不過現在想來,蕭煜的反應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回了東都,生死可就全由他人之手,還不如在草原上作奮力一搏。
鄭帝大怒,下旨興兵討伐蕭煜,而今日早朝便是要定下章程。爲此暗衛大都督蕭烈的病癒發重了,而且還在“重病”之中上書請罪,並請辭暗衛大都督一職。只是鄭帝留中不發。既然陛下不說話,也就沒哪個不開眼的愣頭青在這個關頭對大都督說三道四了。
夕陽初升,大殿之上百官已經皆是肅立其中。滿朝文武,文官一品大員纔可着紅袍,武將亦是官居一品纔可着黑袍。
左紅右黑,一如象棋。
在文武之前,還有幾人,多是身着蟒袍的公侯之輩,最前方的則是一左一右兩人。左邊一人,三縷長髯,溫文爾雅,雖已是年近五十,但仍舊能看得出年輕之時的玉樹臨風,更何況男子氣度不以年齡折損,反倒是較之年輕男子更如貯藏多年老酒一般香醇無比。此人正是大鄭爲數不多的親王之一,宋王。而在宋王右手邊的,則是與鄭帝有四分形似的鄭帝同父同母之弟,晉王秦權。
鄭帝的目光從前往後,在文武百官身上一掃而過,武將那邊少人極多,暗衛大都督蕭烈稱病,未曾上朝,北都大都督牧人起則已是近三年沒有還朝,至於中都大都督徐林,不用多說,正在中都備戰。偌大一個五大都督府,就只剩下名義上的天下兵馬大都督張清與東都大都督秦政,秦政面色平靜,無喜無悲,而張清則是一如既往的閉目養神,好似真的已經真的只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當鄭帝身邊的大太監孫士林尖聲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文武百官頓時一片肅穆,針落可聞,只剩下幾道隱晦的目光交流。
與張清一左一右位置等同的正是內閣首輔李嚴,在李嚴身後則是次輔周景朝,也正是周景朝上書請求召回蕭煜,可此時周景朝卻置若罔聞,面容沉靜,低頭看着腳下,不知在想些什麼。而站在他身前的李嚴,更是八風不動,靜靜平視着眼前一層層直至皇帝寶座的臺階。
一直低垂着眼簾的大都督張清打破了大殿中的死寂,不知已經有多長時間未曾走出班列的張清走出班列,“臣張清,有事起奏。”
高坐金鑾的鄭帝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只是平靜的說了一個字,“講。”
張清從袖中拿出一封奏章,緩緩打開。
其後便是一篇不知何人代筆的“討蕭逆詔”,洋洋灑灑數百言,文采斐然。
“……今方草原之變,有蕭煜趁勢而起,竊鎮北王之王位,擅殺鎮北王之王妃,交結妖人,乃得兵權,後恃有衆以要君,憑陵跋扈,志驕氣盈,無復尊主庇民之意,忘祖宗之根基,不尊王化,反爲生民之巨害……”
“……故而應梟蕭煜其首,傳首九邊,以儆效尤。”
張清照本宣科讀完後,朝堂上一片喧譁,當即有數人站出來附議。
李嚴微不可見的皺了下眉頭,張清則是默默退回班列。
這兩位文武第一人的舉動讓朝堂上不少善於察言觀色的有心人有些摸不着頭腦。
鄭帝坐在龍椅上,似笑非笑。
東都大都督秦政出列,平靜道:“蕭煜抗拒聖旨,爲大不敬之罪,擁兵十數萬,居心叵測,有謀逆之意,古人云未雨綢繆,臣深以爲然,故而臣附議。”
五大都督府在朝的兩位大都督已然達成一致,而內閣卻詭異的一片平靜。
文臣厭戰。
很多人望向文官之列最前頭的那位身着紅色仙鶴補服的當朝首輔,可惜沒有瞧出半點端倪。
首輔不動,內閣次輔周景朝出列,沒有慷慨激昂,只有輕飄飄的三個字,“臣附議。”
內閣二號人物,自成一派與首輔李嚴抗衡的周景朝都已出列,很快整個朝堂都已經是大勢所趨。
幾乎所有文武百官一同道:“臣附議!”
晉王嘴角翹了翹,卻是沒有出聲。
在大勢之下,即便是偶有幾人有所異議,也是無可奈何。
此時,晉王秦權上前一步,“臣弟願爲中都監軍,協助徐林大都督剿滅叛逆,以報陛下之恩。”
鄭帝略微沉吟後,說道:“準,命晉王爲中都監軍。退朝。”
這一天在初冬的飄灑雪粒中,司禮監掌印太監孫士林接連宣讀了五道聖旨。
蕭煜犯大不敬之罪,其罪當誅。
予以中都大都督徐林總管西北軍政大權。西河州、陝州、西涼州三州之地盡歸徐林麾下。
命徐林不日興兵討伐蕭逆。
任命晉王秦權爲中都監軍。
蕭烈辭去暗衛大都督之職,安心養病。由暗衛外衛都督孫立功遞補。
東都震動。
繼而天下震動。
蕭煜以蕭逆之名,終於名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