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68節 奔赴東北

接着,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李運昌、晉綏軍區司令員呂正操等,分別受命率部開赴東北。

當時,也就是8月10日,朱德總司令代表八路軍延安總部向各解放區發佈了第一號大反攻的命令,所有抗日武裝部隊“依波茨坦宣言規定,向其附近各城鎮交通要道之敵人軍隊及其指揮機關送出通牒,限期投降。……”

第二天,又發佈了第二號命令,指出爲配合蘇聯紅軍作戰,“現駐河北、遼寧邊境的……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

八路軍進入瀋陽的消息迅速傳遍了瀋陽的大街小巷。成羣結隊的工人、學生、店員、市民衝破漢奸、特務、國民黨地下軍的阻撓,潮水般地擁向車站、街頭,三四萬羣衆揮動着旗子,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不願當亡國奴!”、“抗日勝利萬歲!”口號聲此起彼伏,震天動地,十分感人。

著名的“楊家嶺會議”上,中央及時改變戰略方向,作出了新的戰略決策“向北發展,向南防禦”:中央改變南下意圖,將原來計劃從延安等地派到中南華東的部隊和幹部一律改派東北;並準備從各解放區抽調10萬主力部隊和兩萬幹部到東北;中央同時決定,成立中共中央臨時東北局,由彭真同志任書記,並派彭真、陳雲、伍修權等同志由曾克林陪同,立即乘飛機到東北工作,並令在途中的林彪不再去山東,轉赴東北,統一領導軍事工作。

而此時,重慶談判已經在進行了。

毛澤東去了重慶,無疑對於陝甘寧邊區的百姓來說,是一件大事。人們怕蔣介石使壞,怕他殺了毛澤東,怕他破壞談判……

而那位蔣委員長許諾毛氏並以他的人格保證毛氏和他的隨員的安全。他同意任何時候他們如果不願意繼續會談時,當與毛氏和他的隨員以去延安的交通工具。

毛澤東去了,而且談判了,並且簽了雙十協議。

1945年10月12日,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給各中央局並轉告區黨委的指示,指出:"和平基本方針雖已奠定,但暫時許多局部的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仍不可避免,除粵、豫、浙及蘇南等地頑軍正在向我進攻外,沿平漢、津浦、同蒲、正太等路頑軍正在向我大舉進攻,爭奪北寧、膠濟、平綏三路的戰鬥亦將到來,我方必須提起充分注意,戰勝這些進攻,絕對不可鬆懈"。"解放區問題未能在此次談判中解決,還須經過嚴重鬥爭,方可解決。這個極端重要的問題不解決,全部和平建國的局面即不能出現"。"解放區軍隊一槍一彈均必須保持,這是確定不移的原則"。"即將來實行整編時,我方亦有辦法達到一槍一彈均須保存之目的。過去中央指示各地擴大軍隊整編主力計劃,繼續執行不變"。"東北問題未在此次談判中提出,我黨一切既定計劃照樣執行"。

東北的戰略經濟地位,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充分的顯現出來。張家父子在東北經營期間已經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後來日本人更把東北當成中國戰場的大本營來經營。東北當時擁有3000萬人口,物產豐富,工業、交通發達。除這些物質條件外,由於東北與蘇聯接壤,如果中共能夠鞏固在東北的勢力,就能夠直接受到蘇聯的支持,這對於影響雙方勢態至關重要。在影響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上,毛澤東總是比蔣介石高出一籌,這就是毛澤東提出的可以丟棄其它根據地也要舉家搬往東北的原因。

1945年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東北及熱、察兩省,並有全國各解放區及全國人民配合鬥爭,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這一方針的核心,就是不惜放棄南方根據地,將部隊北移,以便集中10

餘萬主力完全控制熱、察兩省,並爭取控制東北。同時成立以彭真爲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局。11月初,成立東北人民自治軍(後稱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司令員,彭真、羅榮桓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員。至11月底,從各解放區和延安調往東北2萬名黨政幹部和11萬部隊,勝利完成了進軍東北的戰略任務,毛澤東稱之爲“又一個幾千裡的長征”。

但是,與此同時的蔣介石政府國民政府把“接收”東北當做戰後最大的目標和最迫切的工作。在美軍的支持和蘇軍的協助下,國民黨繼續大量進兵東北和熱河,至1945年9月,美軍運送到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已達14萬人。

按照中蘇條約,東北將交給國民黨軍隊接收,自11月起,國民黨軍相繼攻佔山海關、營口、本溪,接收了長春、瀋陽、哈爾濱3個大城市。

針對國民黨大量增兵東北,來勢洶洶,中共獨佔東北已不可能,由此改變計劃,提出“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戰略方針,決定退出大城市,爭取廣大農村和中小城市,創造鞏固的根據地。

12月28日,中共中央給東北局發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明確提出:“我黨現時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根據地基礎。”必須發動廣大人民羣衆,作長期艱苦的鬥爭,否則“我們就有可能站不住腳”。

就在延安決心往東北調動幹部的時候,中央西北局的組織部,在駐陝甘寧邊區的部隊裡面,行政機關幹部裡面,學校的幹部裡面,到處挑選幹部,樑玉海被挑上了。

他和他的部隊的幾千名戰友,一起整裝出發,騎着戰馬,目標,東北,哈爾濱。

離開的時候,樑家家裡又爲他送行。

父親樑通保一直把樑玉海送過了田莊鎮。

(本章完)

第一卷_第213節 龍泉被佔第一卷_第四十六節 小婆走了第一卷_第218章 戰友之死第一卷_第七十八節 英雄戰歌第一卷_第八十六節 悲痛欲絕第一卷_第153節 草木皆兵第一卷_第132節 通保打架第一卷_第一節 千年古城第一卷_第七十八節 英雄戰歌第一卷_第148節 狄家認女第一卷_第119節 紅軍哥哥第一卷_第134節 海濤做媒第一卷_第二十四節 成了婆姨第一卷_第一節 千年古城第一卷_第228章 糾正極左第一卷_第173節 病情緊急第一卷_第190 過年準備第一卷_第187節 奶奶祈福第一卷_第九十三節 善良秀月第一卷_第八十三節 孤燈守候第一卷_第170節 書生豪氣第一卷_第167節 歡慶歌聲第一卷_第208節 婆婆兒媳第一卷_第340章 邊塞榆林第一卷_第209節 奶奶歸西第一卷_第175節 病情好轉第一卷_第六十二節 結髮妻淚第一卷_第163節 漂亮草鞋第一卷_第二十二節 花燭喂雀第一卷_第157節 峰迴路轉第一卷_第333章 鬥爭經驗第一卷_第144節 悲壯歷程第一卷_第171節 戰友情深第一卷_第114節 淚眼寄語第一卷_第218章 戰友之死第一卷_第338章 秀月謀生第一卷_第183 百姓百態第一卷_第124節 生死消息第一卷_第八十七節 神神和兵第一卷_第三十五節 新愛舊情第一卷_第四十節 花心漢們第一卷_第213節 龍泉被佔第一卷_第三十五節 新愛舊情第一卷_第126節 我回來了第一卷_第340章 邊塞榆林第一卷_第137節 恓惶雲山第一卷_第335章 淤血奮戰第一卷_第181節 解放序幕第一卷_第195節 戰事危機第一卷_第四十五節 樑家決議第一卷_第117節 我想讀書第一卷_第212節 血淚斑斑第一卷_第149節 整風風起第一卷_第六十四節 妻以子貴第一卷_第八十二節 將士出征第一卷_第三十五節 新愛舊情第一卷_第二十六節 新年油糕第一卷_第154節 地委書記第一卷_第三十九節 通保再娶第一卷_第160節 解放婦女第一卷_第335章 淤血奮戰第一卷_第十七節 娃娃提親第一卷_第232章 撫育孫孫第一卷_第191 緊張局勢第一卷_第137節 恓惶雲山第一卷_第173節 病情緊急第一卷_第133節 春英參軍第一卷_第143節 西路苦戰第一卷_第226章 杏花之淚第一卷_第202節 放棄延安第一卷_第二十三節 新媳展才第一卷_第八十二節 將士出征第一卷_第七十八節 英雄戰歌第一卷_第二十二節 花燭喂雀第一卷_第137節 恓惶雲山第一卷_第228章 糾正極左第一卷_第344章 尊鄧寶珊第一卷_第200節 堅壁清野第一卷_第186 戰友擊掌第一卷_第168節 奔赴東北第一卷_第二十四節 成了婆姨第一卷_第227章 土改之事第一卷_第七十七節 又是廟會第一卷_第333章 鬥爭經驗第一卷_第353章 榆林解放第一卷_第十八節 定親兒時第一卷_第232章 撫育孫孫第一卷_第二十七節 正月新春第一卷_第五十三節 賭神酒仙第一卷_第225章 辛苦磨面第一卷_第七十五節 出閣成禮第一卷_第六十一節 關中後生第一卷_第九十八節 投奔延安第一卷_第158節 延安文藝第一卷_第八十九節 學子奔忙第一卷_第187節 奶奶祈福第一卷_第五十六節 秀月斥賭第一卷_第五十六節 秀月斥賭第一卷_第五節 廟會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