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一)

高旅長接到的是部隊要迅速南下的命令。

現在全國的革命形勢大好,各個解放區不斷地在擴大。在國統區,老百姓反飢餓、反內戰的呼聲愈發高漲起來,蔣介石的統治政權已岌岌可危。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急忙將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總司令部由武漢南遷衡陽。

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挺進湘中、贛南後,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白崇禧集團所轄5個兵團11個軍20萬人,撤至湘南衡陽、寶慶公路兩側和粵漢鐵路衡山至樂昌段一線,重新佈置防禦,構成一條東起粵北與華南軍政長官公署餘漢謀集團相銜接,西至湘西與川湘鄂邊綏靖公署宋希濂集團相呼應的半弧形湘粵聯合防線,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向華南進軍,並準備在戰況不利時退至廣西或者雲南、貴州。

爲迅速解放華南,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第二政治委員鄧子恢,遵照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對白崇禧集團採取遠距離迂迴包圍,插至敵後,然後回打的方針,指揮第12兵團、第13兵團、第15兵團、第4兵團,分三路向華南進軍。西路以第13兵團2個軍由常德取道沅陵,攻佔芷江,而後進軍桂西,完成右翼戰略迂迴任務,切斷白崇禧部退往雲、貴的道路,另以一個軍在湘西鉗制宋希濂部。東路以第15、第4兵團5個軍直取廣東,爾後第4兵團向桂南挺進,成爲圍殲白崇禧集團的南路軍,完成左翼戰略迂迴任務,切斷白崇禧的海上逃路。中路以第12兵團6個軍向衡寶地區實施正面攻擊,牽制白崇禧部主力,力求殲其一部,迫其向桂林撤退,爾後以3個軍尾其向廣西追擊,會同西、南兩路軍圍殲白崇禧集團於廣西境內。

1949年從5月到8月,四野以蒼鷹搏兔、雄獅噬羊的凌厲攻勢發起了漢潯渡江、宜沙和湘贛戰役。雖然攻佔了武漢、長沙等大中城市,爭取了張軫、陳明仁兩個兵團起義,但始終未能揪住白崇禧的主力,與之決戰。爲此,林彪悵惘不已。

這時候的毛**,在西柏坡注視着全國的形勢發展。在他那間簡陋的辦公室裡,他點燃了一支香菸,盯着地圖已經好一會兒了。他沉思着,扔掉手中的菸頭,踱步到坐在沙發上的朱德總司令面前說道:“白崇禧本錢小,極機靈啊,他非到萬不得已是決不會和我們交戰的。我看他可能和我們作戰的地區不外是湖南、廣西和雲南三地。我們呢,應該第一步在湖南,第二步在廣西,第三步在雲南同他作戰。應該在廣西境內殲滅他的主力。”

朱德從沙發上站起來,說道:“白崇禧鬼的很噢,他拉着餘汗謀搞湘粵聯合防線,依着湘江、洙水、永樂、資水,佈置了一條半弧形的防線,而桂系主力則集結在衡陽、寶慶地區。”

毛主席推開窗子,站在窗前抽菸,沉思片刻,他回過頭來,說道:“我看,要想鬥倒白崇禧,在部署上應該採取遠距離包圍迂迴的戰略,以掌握主動,也就是完全不理會他的暫時部署,而遠遠地超過他,佔領他的後方,使敵人完全處於被動,迫使他最後和我們決戰。”

朱德聽後,十分興奮:“好,主席的這個作戰方針我完全同意。”毛主席告訴朱德,現在林彪有點着急了。毛主席一語點中了林彪的要害:“他太想報四平那一箭之仇了,所以緊緊地盯住“小諸葛”的一舉一動,追求先敵制動、料在敵先的兵家境界,他越是想一鼓而下,越不能如願的。因爲他遇到的對手也是以機變著稱的白崇禧。”

“小諸葛”白崇禧的心態也與林彪一樣,他晝夜不眠地關注着對手,琢磨着對方的排兵佈陣,一有風吹草動,立即拔營起寨。在林彪與白崇禧像鬥雞一樣對峙的時候,毛**發現了他們共同的毛病,即明於微而昧於巨,專心於戰術較量而忽略了戰略制勝啊。

林彪這時坐在辦公室的一條白條椅上,雙手支着下顎,呆呆地注視着面前的地圖。地圖上幾個粗大的黑色箭頭,一齊向着衡寶公路一線彙集。箭尾上標着敵人的番號,在這一狹長的地帶,白崇禧居然集中了近三十萬人馬!

不對,這裡面一定有鬼。

桌邊一碗米飯,一盤辣子雞塊,一碗湯,涼了端下,熱了又送來,已經反覆三四回了,林彪卻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連看都不看。

全司令部的人員此時都鴉雀無聲,連走路都躡手躡腳的,誰也不敢驚擾林總的思路。夜深了,桌頭兩支蠟燭燃着搖曳的光。林彪端起蠟燭,仔細察看圖上敵軍的進駐位置。“莫非白崇禧是巧設了一個口袋陣,明爲正面決戰,實則開戰後誘我進入他的預伏陣地?”林彪心裡在想。正在這時,秘書送來了毛主席的電報,他急忙閱看。“一語點醒夢中人”,主席的電報來得太及時了!根據毛**的電報精神,林彪立即發出了《關於與白崇禧部作戰的指示》:

一、白崇禧總的戰略意圖是防禦退卻,保存實力,等待美援和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具體措施是以攻爲守,巧設疑陣,虛張聲勢。我軍的戰略方針則應針鋒相對,即用戰略迂迴,堵塞退路,掌握主動,抓住敵人,站穩腳跟,迫敵決戰,一舉殲滅。

二、白崇禧的作戰特點是慣於使用戰鬥力較強的嫡系桂軍,依仗熟悉山嶽地形,善於乘我偵察警戒疏忽之際,突襲和埋伏包圍我先頭部隊,退卻時又善於利用山地,分散成小羣,快速撤退。我軍的特點則應學會奔襲作戰,學會分進合擊,學會打遭遇戰,要敢於奔襲敵後,但尤其要注意偵察警戒,敵情不明,絕不能輕兵冒進。

說畢,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林彪,這才噓了口氣。當值班參謀將電文發出後,林彪才覺得飢腸轆轆,他已經十多個小時沒有進食了。

此時,已是凌晨二時許。

高旅長繼而宣佈馬光爲一營營長,要求他帶領先遣營立即往武漢進發。

襄陽到武漢,有300多公里的路程,要求三天內到達,部隊的行軍是異常地艱苦。馬光首先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行軍的負載問題,戰士們身上的東西不能太多,除了武器、彈藥是必須攜帶的外,就是食物和水了。現在是夏季,衣服還可以少帶一點,從這裡到武漢,一路上都是丘陵和漢江平原,水是沒有問題的,隨時都可以補充。糧食也是沒有問題的,當地**可以解決。但把生的變成熟的,還需有一個時間。所以,馬光要求每人一定要帶足兩天的熟口糧。

還有重武器怎麼辦?重機槍和擲彈筒,以及營裡的小鋼炮,馬光想了想,有辦法了!買幾輛老百姓的獨輪車,裝上武器,由會推的戰士去推。這一下子就解決了大問題,部隊行進起來輕鬆多了,這也成了先遣營行軍途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高旅長直誇這小子有辦法。

劉政委心裡也在琢磨如何加快行軍的辦法,他是老政工了,經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經歷過千里躍進大別山,更經歷過新四軍華中突圍的艱苦磨練。他知道,人的精神力量是強大的,是物質東西所不能代替的,我們共產黨靠的是宣傳、鼓動人民羣衆,充分調動人民羣衆的革命積極性和自覺性。這是我軍克敵制勝的強大法寶。現在搞宣傳的能手、高手實在是太少了,好不容易培養出一二個人來,上級很快就調走了。當然,本部隊出人纔是好事,可是,這眼下沒有人才怎麼能行呢?他在屋子裡來回地踱步走動。

突然,他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夏雲。夏雲這姑娘確實不錯,回到部隊後,分配在通信連,通信連的工作馬上開展地有聲有色。原來通信連的戰士們,特別是男兵,思想有些波動,在通信連工作不安心,都想上前線。夏雲瞭解到這個情況後,積極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教育他們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在前線!革命的事情總得有個分工嘛,沒有通信聯絡,部隊也是打不了勝仗的。道理講明白了,大家的情緒也就穩定下來了,工作的積極性也上去了。

前不久,旅裡派她聯繫地方**支前宣傳的事,她二話不講,服從安排很快就去了。劉政委心裡有了譜,就令通訊員把夏雲叫來。

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三)第五章 熊家兄弟(三)第二十一章 長沙奇遇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一)第三十五章 歸鴉啼月(二)第五章 熊家兄弟(一)第五章 熊家兄弟(三)第十章 反目(三)第九章 青水石板 (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五)第十一章 危險選擇(三)第十六章 新生(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一)第六章 初試鋒芒(二)第七章 智鬥(二)第八章 送信(二)第十九章 鹿門斗智(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三)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四)第十章 反目(三)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五)第五章 熊家兄弟(二)第五章 熊家兄弟(一)第三章 營救(二)第三十五章 歸鴉啼月(一)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五)第十章 反目(二)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二)第十章 反目(二)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五)第十五章 考驗(三)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一)第十九章 鹿門斗智(四)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一)第四章 逼婚(一)第三章 營救(一)第十三章 希望(一)第三十一章 高平遇襲第六章 初試鋒芒(二)第三章 營救(二)第十六章 新生(二)第四章 逼婚(二)第十章 反目(一)第二十九章 柱子當兵第八章 送信(一)第十章 反目(三)第十六章 新生(一)第十章 反目(二)第十一章 危險選擇(一)第六章 初試鋒芒(三)第七章 智鬥(二)第四章 逼婚(三)第二章 喋血蒼峪(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二)第七章 智鬥(三)第六章 初試鋒芒(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十五章 考驗(一)第十一章 危險選擇(二)第十九章 鹿門斗智(二)第四章 逼婚(二)第八章 送信(三)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三)第二十九章 柱子當兵第三十五章 歸鴉啼月(二)第二章 喋血蒼峪(三)第八章 送信(一)第三十一章 高平遇襲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四)第三十一章 高平遇襲第一章 楔子第二章 喋血蒼峪(二)第十五章 考驗(三)第三十四章 失蹤的電報局長(四)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四)第二十一章 長沙奇遇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一)第三十章 水口關烽煙第十章 反目(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七)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二)第十五章 考驗(一)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四)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一)第十一章 危險選擇(二)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五)第十九章 鹿門斗智(二)第五章 熊家兄弟(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三)第十六章 新生(一)第十九章 鹿門斗智(一)第二十一章 長沙奇遇第十八章 捨生取義(二)第十六章 新生(一)第十七章 勇闖虎穴(七)第十一章 危險選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