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地效飛行器前景不錯

其實在三四十年代,水上飛機是極爲火熱的,那時候各個國家都發展了很多種類的水上飛機。

甚至還出現過艦載水上飛機,在歷史上還發生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M軍的一架艦載水上飛機營救人員時,竟然被落在海里的人給抓翻了!

當時企業號航母上的一架轟炸機飛行員,駕駛艦載轟炸機被敵人擊落,飛行員跳傘,隨後航母編隊的重巡洋艦上起飛了一架艦載水上飛機前去營救,營救過程中,竟然因爲飛機太小,被着急獲救的飛行員給抓翻了!

然後不得不從另一艘巡洋艦上彈射起飛一架前去營救,被擊落的飛行員和第一架營救飛機上的兩名飛行員小心翼翼的爬上飛機,纔不致重蹈覆轍。可這架水上飛機這時卻超重無法起飛,只能在水面滑行從環礁缺口出去。

這種水上飛機,名爲OS2U翠鳥,最大起飛重量只有二點七噸,發動機四百多馬力,在M軍當中充當救生機的角色,還有一次,一架OS2U翠鳥水上飛機,先後救起七名落水飛行員,哪知道這時候根本沒辦法起飛了,自身平衡都維持不了,最後還得靠潛艇來救。

當然M軍在那時候也不盡然都是小型水上飛機,也裝備有大型水上飛機那就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卡特林娜水上飛機,這款水上飛機也是航空史上生產數量最大的水上飛機。

當然它還有一個記錄,就是被人稱爲飛得最慢的水上飛機,最雞肋的水上飛機,甚至很多人開玩笑,卡特林娜水上飛機的領航員需要的是日曆,而不是無線電。

M國聯合飛機公司開發的這一款軍用水上飛機,可以用於對地轟炸,反潛,偵察,反艦攻擊,運送突擊隊等,最大起飛重量達到十一噸多,速度一百六十公里每小時,航程竟然達到了四千八百公里,與幾十年後的水轟五是一個級別的航程了。

要知道別六水上飛機,就是以卡特林娜水上飛機爲藍本,山寨而來的,也可以稱爲卡特林娜斯基了。

而M軍在這種水上飛機淘汰之後,就再也沒有研製生產過水上飛機了,可以說卡特林娜成爲了M軍水上飛機的絕唱。

在那個時代,腳盆雞的水上飛機大概是最大的了,從H6K到H8K水上飛機,腳盆雞一直在刷新紀錄。

一九三八年正式服役的川西九七式一號大型水上飛機,又叫九七式大艇,編號H6K,這款水上飛機速度達到二百二十公里每小時,航程四千六百公里。

一九四二年,二式大艇11型即H8K服役於腳盆雞海軍,這種水上飛機更大,航程達到六千五百公里,在執行偵察作戰任務時航程更是達到七千四百公里,很難想象在那個時代,能造出航程這麼遠的飛機!

這款H8K水上飛機也是腳盆雞研製的一款性能超過M軍水上飛機的一種型號,七千四百公里這樣的航程即便是後來的水上飛機都很難超越!

水上飛機可以看作是半船半飛機的東西,就好比飛行汽車,它是船與飛行器的結合,所以腳盆雞叫它大艇。

而還有一種船與飛機的結合物,叫做地效飛行器,很多人都分不清水上飛機和地效飛行器。

相對來說,地效飛行器更接近於船,因爲有些國家把它劃歸到氣墊船的範疇。

搞地效飛行器最成功的便是毛子的,中央水翼船設計局先後共推出40個地效飛行器設計,實際建造超過30艘不同規格、不同使用目的的該類型高速船。

六十年代,中央水翼船設計局的地效飛行器全尺寸原型開始建造。這個地效飛行器便是後來引起歐洲長期擔憂的裡海怪物。

裡海怪物全長超過一百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五百四十噸,與A380客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非常接近。

這款地效飛行器採用十臺渦噴發動機,每臺發動機推力達到十三噸,總推力一百三十噸,這個推力也與A380客機四臺發動機總推力接近了。有這麼巨大的推力,再加上地效作用,貼水面飛行時速度達到四百公里每小時!

當然這款地效飛行器只是一個試驗機型,最終沒有投入量產,實際投入量產的是一款更小的A90,不過A90同樣也是不小,機身58.1米,翼展31.5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一百四十噸,可以裝載二十八噸貨物,或者載客一百五十人!最高時速也達到了四百公里,並且可以爬升到三千米高度飛行,航程達到一千五百公里!

這時候林鵬就在想,也許中國還應該發展自己的地效飛行器,因爲波音公司也在研製一款大型的地效飛行器,另外林鵬還記得再過兩年,毛子的阿克謝列夫設計局也準備恢復研製大型地效飛行器。

在最後的專家發言時,林鵬就大膽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林鵬道:“我認爲咱們的AG900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兩棲飛機,總體設計令人滿意。在這裡我想提一個建議,我想我們中國也應該發展自己的大型地效飛行器了!”

林鵬這話一出,在場的領導和專家們都震驚了。

林鵬接着道:“儘管地效飛行器,在國際上劃歸於船,但它確實是一種飛行器,當然飛行高度被限定在一百五十米以下,超過一百五十米則需要遵守航空管理規定。這也就是說,它是可以飛到一百五十米以上的!”

“大家應該還記得,二零零二年,波音公司展示的鵜鶘巨型地效飛行器吧,一千二百七十噸的最大載重重量,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載重量的五倍。當然這只是一個概念機,不過這也代表着波音公司有可能在搞大型地效飛行器的預研,或許有一天波音真的會推出一款大型地效飛行器,這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爲地效飛行器的發展前景真的很不錯!”林鵬開始展望起來。

大領導笑道:“林總師這個建議提得不錯,咱們也是應該着手研發咱們的地效飛行器了,其實我覺得兩棲飛機AG900與地效飛行器還是有很多共通之處的,咱們可以開展這方面的技術預研,待條件成熟便可上馬研製咱們的大型地效飛行器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收個小師弟第九百零九章 槍挑土雞空軍F16戰鬥機第七百五十一章 一飛院的艦載機設計方案第九百八十八章 還是中國武直好啊第九百七十九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生產線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雄無畏獎獲獎者葉子第七百九十四章 運三零滿載極限試飛(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三章 殲轟七B雙機編隊表演第六百七十四章 偉大的3D打印時代即將開啓第五百九十三章 蓉城車展上的中航轎跑SUV第五百三十一章 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賣到M國去第八百一十四章 大鵬通用航空完全自主開發第七百四十五章 隱身矢量尾噴口不再是戰鬥機的專利第九百四十三章 運十五的競爭力非常強第七百四十八章 殲轟八與運三零模擬空中加油第二百三十七章 阿三空軍的算盤打錯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殲二零戰鬥機將獨步天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竟然成功了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運15大型運輸機首飛第九百零四章 打造未來飛行汽車第四百九十八章 六一一的隱身外貿機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源相控陣也有優點第七百八十七章 性價比最高的中型SUV第九百六十九章 FC31骨頭鷹吊打F35?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原來蘇二七戰鬥機纔是鼠第二百六十一章 婚禮前的準備工作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也快下線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見證奇蹟的時刻第六百六十八章 振奮人心的運三零首飛引發熱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打臉的眼鏡蛇機動第一千零三十章 霹靂導彈可不是當年的不死鳥第六十九章 製造驚喜計劃實施第十七章 就是這麼巧第七百二十六章 激光直接成型發動機鈦合金機匣第八百一十七章 造噴氣式私人飛機引發的熱議第五百七十二章 日內瓦車展上的中國車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千萬美元的低配版新飛豹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圓滿完成殲20所有試飛任務第五百三十三章 持續火爆中的LX3轎跑SUV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競標第三百二十七章 殲轟七B下線爲偉大祖國生日獻禮第七百三十二章 待轟20首飛之日第六百三十七章 又是多款新車上市第七百七十六章 各種厲害的機機讓人看花眼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林東想進軍乘用車製造第二百二十四章 兩親家的初次見面第六百九十三章 最好的航空時代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倍受追捧的鷹隼S20噴氣式私人飛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國產版圖160轟炸機第七百八十六章 爲中國老百姓造好車第五百八十七章 隱身梟龍現身了第九十一章 成功獲取陣風技術資料第七百七十章 航母style真來了第九百一十八章 隱身梟龍竟“幹掉”了E737預警機第七十二章 最大的問題是載機平臺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的優勢第二百二十五章 葉子和林鵬的婚事商定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美女間諜終於落網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轟二零戰略轟炸機超音速試飛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國空軍要進入隱身性代?第三百一十七章 讓毛子飛行員嚐嚐中國女飛飛的厲害第四百零三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戰鬥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千萬美元的低配版新飛豹第八百七十二章 ???是時候開發8AT變速箱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在榮富市買婚房第五十二章 建設戰略空軍的需要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飛豹的名字不是白叫的第四百零五章 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汽車工業集團第五百三十六章 殲轟八正式下線第九十三章 鴨翼之間的比拼第二百九十九章 找準市場定位很重要第六百七十二章 3D打印技術第一人第二百四十章 巴總統要親自授予卓越之星獎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型客機設計研製的信息化第五百八十二章 北金車展震撼上市的緊湊型SUV領派LP6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進軍造船業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殲20戰鬥機最後一次試飛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飛豹外銷成績太亮眼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中國航空工業交出的答卷第一千一十章 空軍試訓中心的新兵-殲轟8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飛豹在巴巴羊國慶日震撼亮相第六百五十四章 車聯網開始應用第四百七十六章 轎跑SUV風颳起來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殲轟八正式下線第三百二十九章 飛豹速度是航空史上的奇蹟第二百六十九章 每一名獲獎者都是國之棟樑第五百五十二章 腦機融合異能又發揮作用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渦扇二五B/C發動機進展不錯第二百零七章 無人機自己飛進來掉了?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高新九號反潛巡邏機下線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運15大型運輸機首飛第七百一十八章 航母style即將到來第二百八十二章 根治心臟病,打造航空動力強國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機制造的浪漫婚禮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威龍戰鬥機變形記第六百五十五章 三百噸級的運三零下線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兄弟,你今年紅鸞星動呀第四百三十四章 借鑑模仿是自主品牌難以避免的話題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鵬通用航空第一款噴氣式私人飛機第七百四十三章 詳細設計評審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