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

審配一聲令下,左右軍士聽了,一個個便如狼似虎般的衝了上去,絆馬索一拉,便把奔馬給絆倒在地。然後抓的抓手,按的按腿,不一會兒,便把那幾個騎士給捆縛了起來。當先一個騎士,卻是個年輕人,肩頭被幾隻手臂死死按住,猶自不服,一邊拼命掙扎,一邊大叫道:“奴!知我是誰乎,膽敢如此?”

衆卒士聽了,雖然不曾鬆手,但手中力道卻無形中弱了些。審配聽見這年輕人兀自叫囂,怒氣更盛,幾步衝至其跟前,俯身拾起地上的馬鞭,便是一鞭抽了過去,罵道:“你便是大公子,街市之中縱馬狂奔,也須軍法從事!”

那年輕人被這一鞭抽來,臉上便是一條血印浮現,身上也是火辣辣的痛。他自小錦衣玉食,何曾吃過這等苦頭,心中忿然,卻是不敢再多說一個字了。這人如此兇狠,再與之爭執,必定要吃苦頭。於是只把頭低了,一聲不吭,以免被人看了去。

審配見自己一鞭下去,這年輕人便服服帖帖,心中怒火稍去,於是便把馬鞭擲於地上,對左右道:“押回府衙,好生看管。待我回府之後審之。”

說完便先命軍士押解這幾人先行撤離,自己卻是現場勸撫起怨聲載道的百姓來。處理完之後,審配匆匆回府,命左右把人犯給帶了上來,然後便問那爲首的年輕人:“汝是何人?”

那年輕人看了審配一眼,目帶懼色,對道:“小子姓許,家中排行第五,家父諱攸,正在大將軍帳前效力也。”

審配一聽是許攸之子,心中便甚是不快。許攸與他同殿爲臣,但其卻一直仗着是主公老臣,喜歡擺資歷不說,還向來口無遮攔,甚是得罪了不少人。偏偏其還不知道收斂,卻又性甚貪,愛好田產錢財。往日裡門客裡就是烏煙瘴氣,如今還縱容家中子弟肆意胡爲,那還得了?

瞬間審配就打定主意,許五郎不能輕饒了過去,須讓他吃頓苦頭,纔會讓他知道律法、規矩是什麼。他阿父不教,吾來教!

於是審配便道:“拖了下去,抽打二十鞭,罰爲隸臣!”

許五郎聽完,不由大驚,雙眼圓瞪,先是不可置信,後來許是想發怒,又強抑了下去,垂首討饒:“別駕,小子知錯了,還望看在家父的臉面上,且饒過小子一回。”

隸臣是漢代有期徒刑的一種,雖然很輕,但乾的也是雜役下人的活計。這時候門閥已經成型,士族與普通人都有了天壤之別,更別說是操持賤業的奴僕了。許五郎乃許攸嫡子,從小嬌慣,飛揚跋扈,索性他還有些底線,也有個好爹,所以平日裡惹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都被許攸給遮撫了下去。此番縱馬飛奔,撞上審配巡城,他自認倒黴,被審配打二十鞭他都能忍,但是罰爲隸臣,卻是他萬萬不能應允的。

這不但讓他父親許攸丟臉,也會讓他在城中一干世家子弟中丟盡臉面。只要想想到時他被人指派着到處跑腿,還要去田間與農夫一起勞動,然後旁邊又有一干世家子在圍觀嘻笑,他就覺得若是如此不如死了算了。

許五郎苦苦哀求,審配哪裡肯應。見許五郎還在癡纏不休,便厲聲道:“左右何在,與我拖了下去!”

許五郎被抓,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許府。許攸不在,其妻許夫人在家聽了,不由大驚,於是忙傳家中管事,命他去審配府上求情。不一會,管事回稟,說審府人閉門不見。許夫人一顆心不由便揪了起來,想起自家愛子會吃苦,會受驚,竟然便不能自已,哀哀哭了起來。畢竟是一家主母,哭了一會,便止了哀聲,對管事道:“且持了我的信件,去往大公子府上一行。”

那管事便依言又去了袁譚府上。袁譚也聽了府中下人彙報審配抓了許五郎的事。許五郎與幾個世家子成天在一起,總會鬧出些事情來。攪得城中不得安寧。如今被審配撞見,治一治他等也好。於是也不以爲意。正在書房閒坐,忽然親隨來報,說許府管事持了許夫人的信件在府門外求見。

袁譚聽了,便知是來求情的,本不欲見,忽然又轉念一想,便對那親隨道:“你且把信收了拿來予我。”

親隨聽了,躬身一禮便出門去了。袁譚靜坐椅上,一時之間不禁思緒紛飛。他乃袁紹嫡長子,本來繼承其父基業理所應當。但是其父袁紹偏愛三弟袁尚,且當年袁紹出奔洛陽之後在關東起兵反董,結果惹惱了董卓,把仍在洛陽的袁氏滿門給殺了個乾乾淨淨。袁紹每每想起,便是泣淚不休。因心中有愧,袁紹於是便欲以長子袁譚嗣其嫡兄袁基之後。這麼一個消息傳開後,無數人因之動了心思。

袁紹本來也是一片好心,想讓因爲自己而慘死的兄長有個後人祭拜。結果反而讓下面人心浮動。一派人巴不得袁譚出繼袁基,一派人卻死保袁譚,兩幫人因爲繼承人的問題爭了個不可開交。袁紹爲之也是頭疼得緊。本來他三子皆已成年,早早就要立下繼承人才是。結果卻一直遲而不決到如今。也怪不得人曹操說袁紹見事遲。

袁譚自然是不甘心這基業就讓老三袁尚得了去。不過父親麾下重臣審配、逢紀偏偏又與他關係不太融洽。着實是讓人頭疼。不過今日這事,倒是一個機會。若能救得許家五郎,那向來在立嗣之事上保持中立的許攸,卻須得承自己這個人情了。

正思間,那親隨便取了信來,袁譚拆開一看,果然如此,於是便對親隨道:“你且去知會許氏管事一聲,就說此事我知曉了。”

許家管事得了信,便匆匆回府彙報去了。袁譚又坐了會,便提筆寫了封信,正欲命人送至審配府上,忽而又轉念一想,審正南素來不講情面,此事還須吾親去,才能辦得妥當。

於是便命更衣,傳了車駕,出府一路往審配府中而去。

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六百七十四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零九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七百五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