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卻說益州,曹操率了兵馬圍住綿竹猛攻猛打。綿州乃成|都最後門戶,益州將士已無退路,敢不效死?又有張任等四將協助龐羲鎮守,綿竹內無錢糧之憂,於是便把綿竹死死守住,讓曹軍不得寸進。

綿竹這裡突破不得,曹操心火上涌。他也知道,這綿竹城,急切之間不可拔。但他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在這裡空耗了。兗州戰事如火如荼,他這個主公卻率了主力遠在益州。那邊發生了什麼事,要很久才能知道,他如何不急。

雖然知道兗州很有可能不保,但人總是貪心不足的。曹操深夜何嘗又沒有想過兩全之法。郭嘉見曹操肝火旺盛,嘴角生瘡,心中也是甚不舒服。於是又進言道:“主公,綿竹天險難下,莫如分兵走西南襲犍爲,以攻成|都之後。如此,劉璋首尾難顧,必定驚慌失措。”

郭嘉也心急,他之前不願讓曹操去救袁紹,而是重新定下南下奪取荊、益之策。那是因爲他判斷劉備大勢已成,袁、曹聯合,只怕也難是劉備敵手。若在北方拖延時日,南方的孫堅只怕就會趁勢而起。孫堅,江東猛虎也。若讓其父子在南方站穩了腳跟,趁着北方大亂而一統南方的話。那將來若是劉備取勝,這天下哪裡還有曹氏立足之地?

所以郭嘉讓曹操避劉備鋒芒而南下。以爭荊、益。

這戰略沒錯,只是出了二點紕漏。一是與孫堅戰略相沖突。二是北方塵埃落地得太快了,袁紹沒有爲曹操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於是才導致了目前這尷尬的場面。

若不快速奪取益州爲基業,不說遙遠北方的劉備,就是關中的趙雲,便是一大威脅。現在趙雲沒有發動,那是因爲關、涼初定,而糧草不濟。趙雲等鎮守大將正在招募流民,在關、涼到處開荒屯田。再拖得一年,等關中糧食豐收,趙雲、張繡還會坐視?

曹操沉吟道:“奉孝所言甚是,只是我軍兵力本就不足,若再分兵,恐力所不逮?”

郭嘉道:“無妨,益州軍本就戰力低下,且其重兵又駐防於綿竹,犍爲乃是大後方,便有兵將鎮守,又如何是我軍之敵?”

曹操思考了半晌,便聽郭嘉之議,使曹洪與典韋一道引軍襲犍爲。臨行,曹操執曹洪之手,道:“子廉,若事不可爲,便退回來再作計較。莫要莽撞。”

曹洪再拜而去。

曹洪一路之上,連破符節、江陽、僰道、南安。兵鋒直抵犍爲郡治武陽。

劉循是個孩子,名義上軍中以他爲主,實際上從副將到軍司馬,誰把他當一回事?自軍隊出了成|都城後,軍權便被副將給掌控了。

這支益州軍到了犍爲,剛開始也是緊張得很。生怕曹軍來襲。到後來,聽說曹軍在綿竹與前方守軍死磕,這下心中便又鬆了一口氣。既然戰事與自己無關,那原來怎樣,現在就怎樣吧。

劉璋昏暗無能。益州各方勢力爭權奪利得厲害。趙韙死後,更是亂得不行。官場不說一片黑暗,基本上也是君子漸遠,小人橫行。

這樣的亂狀,便可想而知地方官與軍隊是個什麼樣的情況了。於是犍爲郡,上至郡守,下至鎮守將軍,都沒人把防務當回事,而是忙着聯合起來吃空餉,貪污軍費。

上面的人都不在乎了,下面的小兵小卒們又豈會盡心盡力?防守、巡城、情報等等處處都是漏洞,大家都敷衍了事,只想着混日子,無人想着若是曹軍打過來該怎麼辦。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洪率着部隊,突進到了武陽縣。

到了武陽縣,曹洪便小心翼翼起來,前前後後把斥候都撒了出去。誰曾想一支支斥候出去,又有一支支斥候回來。兩天後,曹洪與典韋滿臉古怪。原本他們還以爲,在武陽縣境,只怕會有惡戰。誰曾想斥候帶來消息,武陽城中的官員們,醉生夢死。而軍中軍務也已廢弛……

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麼。曹洪與典韋互看一眼,皆從彼此眼中看到了一縷喜色。

一路而來,連破諸縣,曹洪所率軍隊,早就已經換成了益州軍的袍服。這也是他連戰連克的原因之一。這會,曹洪便又蠢蠢欲動,想着要故伎重演了。

符節、江陽等縣被破,因爲綿竹被曹操圍了,犍爲這條路又有曹洪,所以想從官道送信到劉璋那裡,已然是行不通。只有走山間小道,翻山越嶺去送信。這年月的山路,可不好走。山道崎嶇容易失足不說,那林中漫山遍野的野獸,便足以讓人聞風喪膽了。尤其是益州這種擁有很多未曾開發過的地方。那些不毛之地,老虎、豹子、狗熊、野豬,都是經常出沒要人命的大牲口。

所以曹洪一路順順利利到了武陽,而犍爲當地的人雖然發現了這支軍隊,卻並不知道這是敵人,還以爲是自家軍隊調動換防。於是也便不以爲意。

曹興率部行至城下,向城頭高呼道:“某乃僰道鎮守,今奉上令,特來援犍爲。還請開城放某進去。”

曹洪一張嘴,謊話便來。

城頭出現個官員來:“僰道兵馬?僰道兵馬調動,爲何我武陽不知?”

曹洪早已想得妥當:“某亦不知,令自成|都來!”

城頭之人,正是郡司馬。聽了曹洪之言,心中卻是已經信了。成|都那邊老是異想天開,擔憂曹軍從綿竹打到犍爲來。只怕是重新調了兵馬。所以自己這邊纔不知道。

郡司馬卻是個比較精細的人,又問了幾個問題,見曹洪對答如流。當下心中便再無疑惑,對左右道:“開城吧。放他等進來。”

卻不知道僰道已爲曹洪所破,那些軟骨頭把所知道的如竹筒倒豆般吐得一乾二淨,別說郡司馬了,就是犍爲太守親來,也問不出個一二三來。

曹洪眼睛死盯着城頭,對典韋道:“老典,等會城門一開,你便搶住城門,我帶人突入城中。若戰事順利,便萬事大吉。若交戰不利,這城門便是我軍之退路了。萬萬不可有失。”

身披了雙重鎧甲的典韋沉聲道:“子廉且放心,除非我死,否則城門不失。”

吱呀聲中,吊橋緩緩放下,砰的一聲,砸落在地。曹洪一馬當先,率部向城門馳去。

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七百七十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