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

許攸一事就此揭過,曹操並未離去,因“雒陽雙琴”走時匆忙,其放於酒肆之中的古琴尚未帶走,其見之心喜,竟徑直走去坐下。先是伸出手輕輕一碰琴絃,聞得幾聲悅耳之音,臉色詫異,不由就此雙手撥弄起來。

空弦低音一字一音飛出,似撞擊的磬鐘之聲,充滿了莊嚴,肅穆,宏偉……

文王操!!!

在場之人面面相覷,不解曹操爲何此時彈奏此曲,未免太與這酒肆風景有些格格不入了。

《文王操》相傳是周文王所作,真僞不得而知,又有言其是用來歌頌周文王的琴曲,但它是迄今爲止最古老的琴曲之一。孔子爲之癡迷,其曾向春秋時期著名樂師師襄學琴,所學之曲正是《文王操》。

琴聲初時曲意縹緲,未幾,音質陡然一變,舒暢、柔美,靜靜流淌着一絲暖意,恰如儒家之仁愛。最後琴聲抑鬱凝重,深奧曲折,彷彿那遠古的聖王偉立於山巔,目光深遠,冥冥苦思。這一曲內涵深邃博大,旋律豐富感人,聆聽此曲後,一種仰慕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曲終,曹操罷手,但並未離去,只是怔怔坐於案几之前,發呆沉思,久久無語……

“曲音平和,卻人性多變,實藏滔天野心。”賈詡喃喃自語,聲音輕柔,伏泉在其身邊才堪堪聽見,眼中劃出一道異色,暗暗看了一眼毒士,暗道這毒士果然看人極準,慣於琢磨人心。可能是伏泉看的入神,賈詡突然往回看了他一眼,嘴上露出輕笑,眼神中露出莫名意味。

半響之後,曹操獨自離去,身形稍顯落寞,不知其欲如何。讓伏泉想到了歷史上曹操的那一聲長嘆:“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料想他現在自不會有這種心思,恐怕連想都沒有想過,或許更多的還是考慮如何快速上位,成爲一代名臣,只是宦官之後的身份所致,註定他若如普通人一般養名,定是無濟於事。若不是漢末亂世,其也許最終只能學其父一般,或牧守一地後登上三公九卿,清名一世;或如史書上其所言一樣,於墓碑上刻“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不過歷史卻開了好大一個玩笑,讓他成了魏之開國雄主,有時候人生際遇,就是這麼離奇。

就如後世,熱鬧看完,人皆散去,幾人回了雅間繼續痛飲,又是一番大醉,回到府中,由着夭兒扶着倒於牀榻之上,酣酣大睡。

二月末尾,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風暖暖拂過,大地顯出一片生機。

三月初三上巳節,古稱“上巳日”,是個古老的節日,《詩經·溱洧》中有“唯溱與洧,方洹洹兮,唯士與女,方秉蘭兮”,便是描繪此節日,主要目的是爲了繁衍與祈福。相傳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在宛丘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爲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而這時候活動頗多,是一年內最熱鬧的幾個節日之一。

時至今日,上古風俗保存也不多,像是男女野合羣婚繁衍已跟不上時代,被漢人所不齒。故男女幽會野合漸漸被春遊踏青取代,僅保留下了祓禊、曲水流觴等習俗。

祓禊即春浴,多是春天在外河邊湖邊洗浴,據說可以起到洗去積穢,拔除疾病的效果。曲水流觴早前爲臨水浮卵,即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後逐漸演變爲“流杯曲水之飲”。所謂“流杯”,也稱“流觴”,就是選一彎曲溪水,投杯於溪水的上游,聽其隨波而下,止於某處,則其人取而飲之,不過因選地苛刻,時人過節多以臨水浮卵爲主。

這一日雒陽百姓盡皆出行,無論老少,相識友人閤家聚集一處,或登山遠望,或溪邊暢飲,倒是盛況空前。

伏完本欲與其好友出行相聚,不曾想不其侯府接到蔡邕邀請,邀其闔府相聚,他便改了主意,畢竟能與名動天下的才學大家聚會,這機會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雒陽南望伏牛,取宛葉之饒,不其侯府一行人馬整裝出行,出了開陽門,直奔城外最近的伏牛山一支脈,前往赴約。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朝登津樑山,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爲期。”悠揚的女聲從車隊中間一馬車傳來,伏泉望之,卻是劉堅在唱,不由啞然。其唱的是一首漢代的相思民歌,大意是春色觸發了人們的懷遠之情,有一個懷春的女子在風和草長的春天裡,癡情地懷念着遠行在外的心上人。

劉堅喪夫不久,今日出門劉華帶她也是希望讓其散心,可她此時卻大唱此曲可謂放蕩之極,不過卻又份屬平常。上巳節因古人男女幽會野合之故,亦被稱爲相思節,劉堅唱這相思歌謠倒也貼切,然而其卻是一喪夫不久的寡婦,身上素服也未褪下,即使漢代的女性再熱情大膽,也不能這麼毫無顧忌,畢竟她的意思擺明了是想男人了。

伏牛山脈規模巨大,山勢異常高峻雄偉,因其形如臥牛,故稱伏牛山。到了地方自由菜府僕從前來引路,衆人將馬車寄託于山下樹林,又留下一些親信僕從看守,便跟着登山而去。

前方傳來泉水飛濺之聲,聲似悶雷,衆人走去,見懸崖峭壁之下有一道瀑布,飛流直下,聲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揣翻騰,水氣濛濛,珠璣四濺,每個水柱,每幅水簾,激衝下來,撞到山根的石頭,碰得零碎,像千千萬萬的珠子。而瀑布下數十步的空地上,今日聚會的主人蔡邕正與一儒雅長者分座案几暢談,兩人賞着春景,聽着瀑布,不時對飲,一副瀟灑快意之感。

蔡邕此時也發現伏泉一行人,對於身邊那人大笑道:“翁叔,吾小友來也。”言罷,不顧身份形象跑了過來,不容分說,直接拉走伏泉,令其坐於另外一空曠案几。

這一幕讓伏完臉色不悅,畢竟其乃伏泉尊長,蔡邕如此作爲可謂不顧及他的顏面,長者在哪有晚輩先入座的道理?不過想到自己能被邀請,便也釋然了,畢竟僅憑他的名頭,蔡邕是斷不會邀請他來赴宴的。

好在,蔡邕之後也稍感不妥,便又來與伏完賠禮,並邀其入座,不過顯然蔡邕考慮失當,此處只有一張空餘案几,好在伏泉與伏完乃是叔侄,同坐一地倒也無妨,而劉華等人則被菜府僕從拉入不遠處的另一側地點,和其他人家眷同坐。

伏完剛剛入座,瞧見另一案几之人,臉色博然一變,大驚道:“翁叔先生!”

—————————————————————————————————————————————————宛丘:即淮陽,伏羲建都地,後神農氏繼都於宛丘之舊墟,易名爲陳,漢末屬潁川郡。

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二百一十六章 薦才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四百八十章 槍頭無有唯投杆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東虎戰武聖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六百八十四章 鹿死誰手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十四章 考校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六百零九章 朝中危機陰謀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鮮卑思變何惶惶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鄉隱居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五百八十三章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