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童[下]

張漢傑是誰,他表現的非常出色,甚至比平時還要出色,神態自若,從容不迫,一舉一動,莫不合乎禮儀,說話也流利清晰。

“哈哈哈……”

來賓很不給張漢傑面子,不但沒有給以掌聲鼓勵,反而都笑出了聲,聲音越來越大,變成了鬨堂大笑。有人彎腰捧腹,笑的肚痛;還有一人笑的連酒杯都打翻了……

年齡如此之小的一個孩提,再怎麼表現的象個小大人,也只會令人覺得可愛而已。

張漢傑寶寶在心中大加腹誹,卻絲毫不流露於外,再次行禮過後,他面帶微笑,慢步走回張昭身邊,坐好。

衆人面面相覷,都是大感驚奇,一鶴髮老者不由讚歎道,“真是氣度不凡”,引發了一片認同之聲。隨後的話題,便圍繞着張漢傑寶寶展開了。

這鶴髮老者乃是騶縣縣令孫琿。張家辦的這次抓週宴,魯國相併沒有親自出馬,只是派人送來了禮物,孫琿卻是親身前來的。在他的帶動下,衆人對張漢傑的表現予以肯定,並一致地恭喜張昭。

張昭高興的很,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卻還在謙虛,“諸位過獎了,小孩子家家,一點兒小聰明,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張漢傑安靜地跪坐在一側,手自然的放在膝蓋上,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心裡卻直翻白眼,‘拜託,謙虛的時候,就不要笑的那麼明顯,一看好假的’

一個硃紅的鍛子包裹擺在張漢傑面前,看的出來,緞子質地不錯,柔軟細膩有光澤。輕輕打開來,裡面是一些兒代表了各行各業的小傢什。

東西做的很用心,一個個小巧玲瓏,惟妙惟肖,都是按照嚴格比例縮小尺寸製成的。有一卷竹簡,寬僅四寸,上面用蠅頭小字,寫了一篇《小雅鹿鳴》,毫無疑問,這代表了文事;有一把六寸長的小刀,厚實的牛皮刀鞘黑黝黝的,木製的刀把上纏着防滑的細線,刀身寒光閃閃,這代表了武功;此外,還有小算籌、小鋤頭、小墨斗……

張漢傑比同齡的孩子大不少,卻也沒有矮几高,他被放在了几案上。十八樣傢什代表了十八個發展方向,個個精緻漂亮,張漢傑挨個查看了一遍,先選擇了那捲小竹簡,以左手將之抱在懷中。然後,再用右手去拿小刀。

選定以後,張漢傑寶寶跪坐在几上,長身而立,擺出一幅左手抱書,右手提刀的模樣。抓週不過是討個好口彩,張漢傑也不想耍什麼花樣,過尤不及,文武雙全應該是不會錯的。

“知道你拿的是什麼嗎?”

坐在右首的一個老翁溫言問道,張漢傑擡頭一看,老翁頭髮花白,連鬢鬍子梳理的整整齊齊,笑咪咪地望着他,臉上和藹可親,眼中卻滿是笑意,顯是不懷好意,準備拿他娛樂一番。不過,他也沒有辦法迴避,唯有被迫接招了。

兩手合在胸腹之間,抱住竹簡,很自然地躬身向之行了一禮。

“知道。”

李嵩是魯縣李氏的族長,在魯國頗有文名。魯縣李氏也是魯國有名的門閥,勢力不亞於騶縣張氏。它的根基在魯國的郡城魯縣,官面上的勢力還在張氏之上,而張氏遠離政治中心,卻在財力和私兵上具有優勢。

地方門閥間就有利益衝突,更多時候也會抱成一團。李嵩此次親自出馬,是注意到了朝中動盪,有密切兩家關係的意思。兩家一者在南一者在北,並沒有太大的衝突,只要挾起手來,在魯國這一畝三分地,基本就穩如泰山了。

事情很順利,李嵩受到了熱情接待。張昭對此非常歡迎,可以說一拍即合。現在情勢不明,看不出誰佔據上風,一動不如一靜,別搞出什麼事來。

李嵩事情辦完,心情輕鬆,見這小孩子如此伶俐,不由起了戲謔之心。所以說,張漢傑看的,還是很準的。然而,明白歸明白,對他的處境並無幫助。來者都是客人,都是長輩,沒有他說“不”的道理。

“你左手拿的是什麼?”

“書簡。”

“爲什麼拿它?”

“書中有故事,有智慧。”

“右手呢?”

“寶刀。”

“爲什麼選寶刀?”

“將軍佩寶刀。”

……

總而言之,李老頭的問題就是圍繞拿的是什麼,爲什麼拿它,爲什麼一下拿兩個,……,諸如此類,一直問下去,似乎沒完沒了。

張漢傑大怒,很想吼一聲“我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中央……”,然後以宋朝爲例子,給李老頭上一堂關於文明與武力辯證關係的理論課,上網灌水,誰還沒見過這個。但……忍了,他耐着性子,用孩子話哄這死老頭。

新生以來,張漢傑遇到的挫折極多,哪怕是極細微的瑣事,也須經過一番努力方可實現,這性子卻是磨練了出來。

“如果二者只能選一個,你會選哪個?”

“爲何只選其一?”

李嵩愣了愣,這孩子,“就只能選一個。”

……

“我要選這兩個!”

“爲什麼?”

“沒有智慧,也能當大將軍嗎?”

張漢傑眨着眼睛,張嘴微笑着,露出八顆小白牙,晶瑩璀燦,純真可愛,天真爛漫的樣子。

一語即出,衆人皆驚。

張氏家教再好,這孩子也太聰明瞭。一般說來,一週歲的孩子,話都說不清楚,哪裡還能如此流利。舉止落落大方,行爲合乎禮儀,與人說話竟也條理分明這孩子太聰明瞭!

此時此刻,李嵩與張漢傑的問答,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聽到張漢傑的話,驚訝的客人們一時不由啞然。整個大廳裡,寂靜的呼吸聲都能聽見。

張漢傑倒沒什麼,他才一週歲,出點兒醜也沒事,不會有人在意。李嵩卻感覺到了壓力,老臉一紅,忙哈哈一笑,自我解嘲道。

“這孩子……可真了不得,神童,真是個神童!”

“神童”本是李嵩隨口一說,卻引起了在場者強烈的共鳴,“神童”之說算是定下了。

延熹元年夏五月,一個神童在魯國騶縣官誕生了他“一個月能爬,二月能立,三月能走,四月能言,……,天生聰慧過人,在抓週時,便顯示出文武雙全的天賦,面對刁難,面不改色心不跳,稱‘無謀豈可爲將’……”

無意之中,張漢傑已小有名聲。神童之名,解釋了他許多怪異之處,鞏固了他在張家的地位,也給了他更多的自由。當然,也不會全是好事。附近地區的傳聞還基本屬實。稍遠一點兒,就說什麼的都有了。

南陽岑公孝與張昭本是舊識,素有書信往來,他就聽到一個傳言,只樂個半死,遂親自手書一信,詳細描述了他聽到的流言“落地以後迎風便長,三月之後健步如飛,一週歲時能文善武,抓週宴上賦詩一首,轟動萬衆震驚全場”云云,其笑意溢於紙外。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PS:不好意思,晚了點兒……

第三十章 植物園[下]第二十三章 新年[上]第十三章 筆跡[下]卷尾語第二十八章 戲志才第三卷 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下]第十一章 構陷[上]第三卷 第八十三章 錢是什麼?第三卷 第六十五章 天子東歸[5](元宵節快樂)第三章 東觀[下]序言第六十章 恭賀新禧!福壽安康!第三卷 第三十二章 案件第二十二章 活人令第三卷 第三十七章 墾荒者(3)第二十六章 學鄉第十四章 整軍第三卷 第七十七章 《新漢律》(2)第三卷 第四十章 朝令夕改?第三卷 第十一章 討董戰的終結第二十六章 學鄉[下]第五章 要死了嗎?[下]第八章 回家[上]第十章 拜師[上]第四十二章 相聚[下]第三卷 第七十章 廷議第三卷 第八十一章 瑣事第十一章 構陷[上]第六章 路上[上]第三十八章 欺騙[上]第二十九章 黃巾第三十八章 欺騙[上]第三卷 第二十六章 《聖典》第三卷 第八十章 閒話第十五章 餘波[下]第十四章 整軍第三卷 第二章 開始第三卷 第七十四章 王二小?!第三卷 第十九章 袁紹思鄉第二十六章 學鄉[下]第六章 路上[下]第三卷 第八十九章 勸進第七章 青州[下]第七章 未來[上]第三章 東觀[下]第三卷 第八十章 閒話第三卷 第八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十一章 構陷[下]第二十五章 勸學[下]第二十二章 續族學[下]第七章 青州[上]第二十章 冶煉作坊[下]第二十六章 學鄉[下]第二十四章 閒話[下]第三卷 第十四章 遊說第六十七章 天子東歸[7]第四章 支婁加讖[上]第三十五章 女婿上門[上]第四卷 第一章第三章 東觀[上]第三卷 第三十七章 墾荒者(3)第三卷 第六章 善後第六十七章 天子東歸[7]第四卷 第三章 和尚也要交稅的!第三卷 第六十八章 江東[免費]第十七章 農書[上]第三卷 第六十四章 天子東歸[4]第四章 支婁加讖[下]第四十二章 相聚[上]第三卷 第七十二章 匈奴北遷第四十一章 財源[上]第一章 麻煩[上]第十一章 續拜師[上]第二十九章 黃巾[下]第三卷 第七十二章 匈奴北遷第二章 幸福?[下]第四卷 第六章 皇帝陛下的一天(2)第十一章 構陷[上]第三卷 第五十六章 諸葛亮第三卷 第七十一章第三卷 第三十五章 西望長安第三卷 第六十九章 西北烽煙又起第三十六章 鄭玄[下]第二十八章 鋼鐵[下]第三卷 第四十五章 尋蹤覓跡第十七章 流言第三卷 第四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二十六章 學鄉第十三章 亂起第三卷 第三十七章 墾荒者(2)第十章 拜師[上]第二十四章 淫祀第三卷 第十一章 討董戰的終結第十二章 聚士[上]第三卷 第四十五章 尋蹤覓跡第二十章 冶煉作坊[上]第三卷 第三十一章 風波第三十五章 女婿上門[下]第九章 後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