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

欒城只是個小縣,戶不過千,口不滿萬,若不是遷了些流民到此地安置,則還要稀少些。至於那座縣城,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個土牆圍成的小鎮。相較之下,還不如鄉野的地主家來的舒服。

整個縣城,僅有兩個大戶,一蘇姓,一姓張,縣裡已開墾的土地,有泰半都是這兩家的,且仍在擴充中。土地兼併這種事,任何時期都存在的。劉承祐此前呆的那片田,就是本地張員外的,聞聽劉承祐至,主動獻出家宅,供其歇腳。

張家莊園,是片園林式的院落,佔地不算廣,佈置卻十分精緻,各處倒顯得古樸,甚至有些稍顯刻意的寒酸。

倒也可以理解,在這個世道,若是敢炫富,那可真是找死了。不過,能在這匪盜橫行,兵賊當道的時局下保全自身,甚至能躲過契丹人盤剝,這張家主人,也當有些手段。

張員外是個中年人,穿着簡單,樣貌粗獷,一臉兇相,身體強壯,只是腿有些瘸,不像個土財主,倒似個山大王。不過在劉承祐面前,倒乖巧地似一隻小貓。

聽聞,此人年輕時候還當真當過山賊,後被招安從軍,在後唐禁軍打拼過,早年因功當過祁州團練,只是後來在兵亂中受了傷,回到鄉里,置辦了一些土地,還組織起了一支鄉兵。一晃便是十年,且家業越搞越大,成爲欒城數一數二的豪強,暗地裡肯定幹了不少非法的勾當。

人雖長得醜,膝下卻有兩個女兒,生得水靈,也不知是否被綠了。這廝似乎有點野心,竟然意圖將兩個女兒獻給劉承祐,卻是顯得毫無自知之明。劉承祐豈是爲這點女色所能吸引的?在其姿色遠不能逾越身份的限制時,並不值得劉承祐多看一眼。

沒有在張宅待多久,劉承祐便毫不留念了離開,準備順着洨水,到南邊的趙州鄉野走一圈,看看那邊的情況。讓他有點意外的是,劉承訓竟然也跟着來了。

“大哥,你怎麼也來了?”

下馬,在劉承祐那一身樸素的穿着上打量了一圈,劉承訓一如往常地露出十分溫和的笑容:“得知二郎勤政,親自下鄉視察夏收,左右無事,爲兄也跟着前來瞧瞧熱鬧。”

大概是陽光太刺眼了,劉承祐眨了眨眼睛,在暖陽下,表情根本陰不起來,隨口應道:“我正欲去趙州,那便一起吧!”

“好!”

趙州轄境內,比起鎮州,宜耕土地明顯更多些。雖然同樣在當初契丹大軍北歸路線上,受到了影響,糧食出產,比起鎮州可要高得太多。

只是讓劉承祐不滿的是,在平棘、高邑轉了一圈,發現夏收的進度很慢,官府看起來並沒什麼太大的作爲。並沒有大發雷霆,只是命人再傳令各州,加快動作。

在平棘縣待了一夜,接見了一番趙州將吏,勉勵了一番,直到第二日午後,方纔歸真定。

劉承祐的心情,看起來十分不錯。在鄉野間走了一遭,見了離亂之後的百廢待興、生民困苦,劉承訓莫名地堅定的決心,支持劉承祐在幽燕搞上一波,緩解北疆邊防壓力。

......

堂間,劉承祐再度埋首於滿案的公文間,成德節度下的各項瑣事,已經讓他有些心累了,所幸有魏仁浦等人的輔助,各州上報都經過整理了,再經他批示,倘非如此,他得累癱了。

“殿下,瀛州防禦使何福進,遣使上報,請求真定再撥一部分糧械!”魏仁浦拿着瀛州傳來的公文,遞交給劉承祐。

這段時間,重點便是夏糧問題。剛剛閱讀完冀州張廷翰上報的冀州進展,扭了扭脖子有些發酸的脖子,劉承祐自魏仁浦接過便瀏覽起來。

並沒有什麼贅辭,簡單而直接,要糧、要錢、要兵、要械,反正什麼都要,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此前,劉承祐派何福進去瀛州,可沒有太大的支持,基本是讓何福進帶着百來名士卒前去上任。而這老將,顯然還是有一手的,硬是殺了契丹人委任的官員,在河間城站穩了腳跟,還拉起了一支隊伍,初步構建了一條防線。

並且在莫州受胡騎侵擾,流民紛逃之時,收攏了不少人。其後,隔幾日便向劉承祐要支援了。

“這何福進!諸州夏糧尚未入庫,他這又來求取了,倒是選了個好時機......”放下公文,劉承祐小小地吐槽了一句。

“殿下,如何回覆?”魏仁浦問。

劉承祐想了想,說道:“瀛州那邊,也不容易,適量支援一部分!”

“是!”

“張彥威那邊進展如何了?”劉承祐突然問道。

魏仁浦搖了搖頭,但見劉承祐面帶顧慮,平和地勸解道:“殿下不必太擔心,張將軍只是率軍前往截擊,又有河北義軍相配合,問題應該不大!”

五日前,探得蕭翰那一支胡人,走博州北上,進入貝州,劉承祐立刻決定派軍前驅截擊。原本是打算讓慕容延釗去的,結果張彥威主動請纓,不好拂老將之意,劉承祐還是同意了,不過讓慕容延釗做其副手。

軍隊是派出去了,但劉承祐心裡難免有些顧忌。根據蕭翰軍的動向,其人應該是打算走德州入滄州這條路線,顯然是顧忌鎮州的劉承祐,刻意避開。距離隔得遠,由不得劉承祐不記掛着。

“一有消息,立刻通知我!”深吸一口氣,劉承祐叮囑道。

“是!”

未幾,郭榮拜見。

“殿下,燕兵已然甄選完畢!”一開口,便上稟另一件劉承祐最關注的一件事。

最終活下來的燕兵共計萬七千餘人,聚在一起,總歸是個麻煩。在劉承祐不斷的收買、挑撥分化手段下,終於給他徹底拆分開了。一部分被委任爲州縣鎮將吏,一部分受劉承祐駐防關卡,剩下的大部分留在真定。

而針對剩下的這部分人,劉承祐仍不放過,讓郭榮協同馬全義、向訓,再度進行了一次遴選甄別。不是所有的燕兵,都是幽燕之人,而這些人,是劉承祐打算留下,收爲己用的。

簡單地看了看報告,七千馬步軍燕兵,這大概是劉承祐能給趙延壽的最大兵力支持了。至於將所有降服燕兵都給他,打一開始劉承祐就沒這麼想過。

略微琢磨了下,劉承祐對郭榮道:“駐守祁州的那一部燕兵,調往瀛州,交由何福進統帥。嗯,你親自去一趟,看看北邊的情況!”

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20章 折家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章 取士不公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260章 論婿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95章 遼帝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39章 濮州案(2)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38章 殿議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371章 殺,不殺?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世宗篇47 封禪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308章 新貴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70章 衛公辭世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488章 真實第1675章 血戰第106章 誘惑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85章 浮雕第46章 郭榮奏事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99章 又窮了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76章 大才蒙塵第80章 京觀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33章 面聖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章 柩前繼位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45章 治安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7章 武德司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40章 封王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2章 方略第141章 納降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362章 權宜之計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23章 鬥法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61章 大捷第86章 駕臨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