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

“這麼多年了,大漢健兒還是一如既往地犀利,不墮我中國之雄威,還是那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啊!”聽完劉暘的彙報,劉皇帝再度露出了笑容,一種讚賞的語氣感慨道:“傳詔樞密院、兵部,對此戰將士功勞進行覈定,該表功表功,該授勳授勳!”

“是!”劉暘拱手應道。

“下一步,劉旻有何打算?楊城之戰雖然大獲全勝,但贏得似乎有些輕鬆,以劉旻的性格,怕是不會滿足眼下戰果,就此收兵吧!”劉皇帝又問道。

聞問,劉暘輕笑道:“還是陛下了解六弟!此戰發動前,安西都督府做好各項準備,打算用半年的時間來完成目標,收復由黑汗餘孽所竊據的楊城等地區。

只是,進程有些出乎意料,楊城之戰結束得太快,不足一月哈倫軍便土崩瓦解。

因此,安西都督府決定,在稍事休整之後,調兵西進,會同立李繼隆軍,向怛羅斯進發,擊敗大食聯軍,奪取怛羅斯這座重鎮,既血前恥,今後也可以怛羅斯爲基,對付聯軍,倘如此,進可西征大食,退可禦敵於國門之外!”

聽劉暘道來安西都督府的計劃,劉皇帝眉頭下意識地蹙起,指出道:“臨時更改作戰計劃,擴大作戰目標,此事能成?若朕沒有記錯,楊城距怛羅斯也有千里之遙,即便東部作戰順利,損失不大,這樣的調動,是不是過於疲兵了,安西的將士能夠承受嗎?”

劉皇帝對外,一向是強硬兼一定激進,但這一開口,便透着一股保守的味道。忍不住小心地打量了劉皇帝一眼,心中暗思,陛下或許真的老了……

事實上,前來彙報前劉暘是與他的心腹大臣們討論過此事,關於安西在楊城之後繼續戰爭的計劃,不少人是持反對意見的。在他們看來,眼下在安西的戰爭,對大漢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安西也只會像一個無底洞一般吞噬大漢的錢糧兵力。

由於這些年在西部的連續戰爭,東西陸上交通癱瘓,商路斷絕,使得絲綢之路這黃金通道都蕭條不少,甚至影響到了西部諸道州的經濟民生,實在是得不償失。

安西實在太遠的,朝廷的掌控能力實在有限,彌兵罷戰,休養生息,纔是正確的策略。與其把錢糧軍隊投入在看不到多少好處的西部,還不如投入到海外,投入到廣大南洋地區,至少能看到實際的一船船財貨從海外輸入,停船靠岸……

而安西那邊有什麼,一干異域強邦以及狂熱的ysl教徒之外,還有數之不盡的戰爭、流血與犧牲。如今,取得楊城大捷,消滅黑汗餘孽,恢復到ysl聯軍東征前的態勢,已經可以收手了,何必再掀起大戰?以漢軍的組織作戰模式,在安西進行戰爭的成本實在太過高昂了。

安西都督府要打的又是怛羅斯,這可不是個善地,且不提其他不利因素,兩百多年前的怛羅斯之戰,高仙芝的慘敗就足以讓人有話說,總的來說,得不償失,見好就收……

當然,這些反對意見的背後,並不是這些太子黨官僚就徹底保守自封了,提出這樣的建議,總是少不了立場觀念的影響。

這還是受劉皇帝分封劉曙之事的影響,原本太子黨的大臣們對於安東、安西這種特殊的軍政狀態就存在一定警惕,尤其是安東,隨着劉皇帝分封的念頭付諸實際行動,戒備就更強了。

在很多人看來,安南既然分出了一半,成立林邑國,那安東、安西的分封是遲早的事,否則劉皇帝怎麼那般給予兩都督府重權,這本身就與劉皇帝踐行了幾十年的中央集權原則相悖。

如今這一切都可以解釋了,劉皇帝心存分封之念,並且早早便把安東、安西納入分封範圍之內考慮了。

在這個前提下,朝廷再投入大量錢糧兵力到安西作戰,那就是爲安西作戰,而非從大漢朝廷利益出發了,僅從利益關係做理性考慮,是不該繼續往安西投入過多力量的。

一旦安西建國,就當像剛剛出臺不久的林邑建國條制一般,要求自食其力,政軍經文可以也該向朝廷靠攏,但不能繼續依賴朝廷的供養。

關於林邑建國之事,並不是劉皇帝下道詔書就完事了,後續從國土劃分、州縣建置、官員安排、軍事佈置等國家建制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朝廷這邊指導施行。

劉皇帝還是瞭解這個不成器兒子的,要什麼都讓劉曙負責,那林邑國八成得以笑話收場,因此關於建國方方面面的事務皇帝老子都給你安排到位。劉曙自己需要負責的,只是楚國公府下轄的財產處置與人員安排。

而在林邑建制條文之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那便是建國之後,朝廷的將會取消供血式的支持,除了在政治軍事外交上保持統一之外,其餘任其自主,談不上自滅,但必須自生,基於此,分封藩屬國纔有意義。

這一條制拿到安西、安東上也是一樣,甚至有的大臣已經迫不及待地希望劉皇帝能夠儘快把安西,安東的問題解決了,給二王、二都督定性,以免像眼下這般,任由二都督府爬在大漢軀體上吸血。

看看這幾年的安西吧,自西征黑汗以來,前後投入了那麼多錢糧兵丁軍械,國力耗損,但朝廷得到了什麼,只有半個廢墟般的高昌道,這還是劉皇帝看安西都督府轄下過於龐大動了刀子,否則連高昌道最終都未必是朝廷的。當然,這一點顯然是某些人站在個人利益立場的揣測。

因此,但安西那邊表露要提兵西進,繼續作戰之時,那些大臣就打心眼裡不樂意了。從各方面考慮,都持反對意見。其中有部分人意見則很有建設性,那就是等劉皇帝分封安西之後再作計較,屆時,魏王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對於臣僚們的顧慮,劉暘是很清楚的,但他並不能聽取,根本原因很簡單,眼下當家做主的是劉皇帝,一切還得順着劉皇帝的心意來。

下邊想法再多,與聖意相逆,最終只會自討苦吃,這是劉暘從三十多年被劉皇帝敲打的太子生涯中得出的結論。

因而,不管對於安西戰事有怎樣的想法與意見,劉暘都沒有像此前那般去直言進諫的想法了,既無用,還會惹劉皇帝不快,大可不必。

何況,劉暘保守求穩是一方面,但並不意味着他迂腐,心中又何嘗沒有開疆拓土的志向,只是皇帝老子把事情都幹全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他這個太子需要做的,更多隻是給劉皇帝擦屁股。

何況,劉旻還是胞弟,這份血脈關係,哪怕看在符後的面子上,劉暘也要另眼相待。

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82章 矛盾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62章 兵事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328章 默認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20章 折家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43章 事畢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36章 李業告狀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7章 西京風波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27章 不允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07章 殿試第115章 瀛州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33章 面聖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章 田畔問對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224章 攻略方向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133章 面聖第251章 壽國公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97章 新山陽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87章 就國第132章 做媒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416章 面試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60章 平定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2章 方略第174章 帝崩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45章 剝削者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57章 國滅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92章 大調整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768章 崩